炒片技术

炒片技术

发布时间:2025-01-14 16:54

炒片可分为生锅和熟锅2个过程。一般用2-3口锅。生锅的目的主要是杀青、杀匀杀透,快速破坏酶的活性,生锅的锅温一般在180-220℃,按老茶农经验是,生锅温度以鲜叶落锅有炸芝麻的劈啪声为适度。炒制嫩片,锅温要高,炒制老片,锅温则宜稍低。锅温过高,炒制嫩片易焦边、起泡;炒制老片,水分蒸失过快,来不及完成造形叶片已失去塑性,而产生“漂叶”。炒制锅温过低,嫩片易粘锅,卷条,成茶色泽发暗,且宜产生红筋红叶;老片容易断碎和产生红筋、黄蒂。炒锅的锅口直径为75-80厘米,原则是宜大不宜小,宜平不宜深,利于水分散发。

炒茶工具为小芒花扫帚。扫帚推动叶子,不停地在锅中滚动。投叶量很少,嫩片为25-50克,中等的50-100克,老片200克左右,这样炒法与一般茶叶炒制不同。首先,叶子始终在锅中滚动,受热均匀,不会发生忽冷忽热的毛病;其次,炒叶量很少,片片叶子滚动均匀。善炒之人,片片叶子滚动次数甚至都会相同的,受热很均匀;此外,叶形不变,整个叶片着热均匀,不像炒其他茶叶,折叠卷条,使一片叶子本身着热不匀。

炒叶的技术关键,在于将叶子炒开,使之片片在锅中均匀滚动。熟锅可用1-2口锅进行(根据生锅后的叶量而定),熟锅的锅温一般在160-180℃。炒熟锅时,叶子失去大量水分,边缘收缩卷曲,容易折条,必须压平。压平必须推炒散开,否则拍压便多产生折条。干了就不能拍压,不然容易拍成碎片。

六安瓜片的造型作用原理,老片与嫩片有所不同。嫩片成形主要是叶片受热后自身产生的收缩变形的结果。茶树鲜叶正面是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气孔分布很少。背面的海绵组织比较疏松,气孔分布较多。炒制时叶片受热后,背面的水分蒸发比正面快,产生的收缩量也比正面大,致使叶缘背卷变形。嫩片造型相对容易。老片虽然也有自身收缩变形的特性,但由于纤维素含量多,叶质相对较硬,对自身收缩变形的抗力较大。要造成理想的外形,还必须借助于炒把施加的作用力。炒把用力和技巧,对造型的影响很大。

据测试,瓜片鲜叶含水率嫩片68%-76.5%,老片65%-76%;炒制后湿坯含水率嫩片20.8%-38%,老片2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