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安区茶叶产业发展概况

裕安区茶叶产业发展概况

发布时间:2025-01-14 16:55

近年来,我区把茶产业发展作为特色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以茶致富、以茶兴业,加快茶种培植、基地培育、茶质提升,强化产地保护、产品开发、品牌宣传,茶叶种植面积、茶叶产量逐年提高,品牌形象、产品质量持续提升,生态价值、综合效益日渐凸显,六安瓜片先后荣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华老字号、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上海世博会专用茶、全国十大区域公用品牌等殊荣,我区因此获批全国茶产业百强县区、安徽省茶产业发展十强县区。目前全区茶园总面积稳定在20万亩,其中开采茶园17.5万亩,有机茶园1.4万亩,绿色食品茶园3.5万亩;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8万亩,发展茶叶加工厂、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93家,其中规上茶叶加工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国家级专业合作社3家,省级专业合作社2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

茶园基地建设优化升级。重点加强茶园投入品监管,在茶园推广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新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等绿色发展模式,提升茶园基地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水平,着力建设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示范茶园。2023年通过中央财政茶产业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茶叶)园专项债项目,在独山镇和石婆店镇分别完成1000亩绿色高产高效茶园示范区建设,在独山镇长生桥村六安瓜片主题公园完成500亩低产低效茶园改造,改造后的茶园干毛茶亩均产量达到65公斤以上。目前全区茶农亩均收入达5000元以上。2024年11月,全区有7.8万亩茶园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茶叶良种资源繁育推广。大力推进茶叶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支持对全区衰老低产茶园进行改植换种,着力提高无性系茶树良种占比。2022年已通过中央财政茶产业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在石婆店镇三岔村新建了50亩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和100亩母穗园,年产茶树良种500万株,填补了我区无茶树良种无性繁殖基地的空白。2023年通过中央财政茶产业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在原有的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基础上,筛选出5个六安瓜片地方群体种单株,开展“六安瓜片”独山群体种选育及茶树优良品种培育。

茶叶生产全程数字管理。通过2022年徽茶产业集群项目基本建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六安瓜片产业互联网中心项目,运用农业大数据、移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开展茶园管理、茶叶初制、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市场营销、综合服务等,着力打造茶产业互联网体系。支持茶企在传承六安瓜片非遗制作工艺基础上,引进自动化、清洁化、标准化、可视化的数字化生产线,力促制茶流程更加精细、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生产过程实时监控,2023年通过中央财政项目分别支持鸿兴茶厂和红六公司引进1条数字化生产线,进一步提升了六安瓜片茶叶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

六安瓜片品牌建设推介。严格区茶叶产业协会对“六安瓜片”证明商标授权管理和产权保护,对251家会员企业开展常态化监管,推行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使用的区域公共品牌使用制度;加强企业品牌培育,支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开展品牌注册、广告营销、品牌宣传、品牌提升;强化品牌管理,已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到合肥市、淮南市等地开展了多次品牌保护工作,共处理“六安瓜片”证明商标侵权案例13起。同时,持续强化“六安瓜片”品牌宣传推广,不断扩大“六安瓜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2024年5月在合肥举办了2024中国徽茶春节展销会暨国际茶日·安徽斗茶会六安瓜片专场推介会,先后组织茶企参加了第十七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第五届中国(江苏)老字号博览会、沪上农旅推介会、首届安徽(合肥)老字号博览会、第十九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等活动。

建立六安瓜片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合会。在裕安区茶叶产业协会的基础上,利用六安瓜片茶产业大数据运营平台,选择具有一定的规模且经营情况良好的茶叶企业,组建六安瓜片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合会。加入联合会的企业必须拥有相当面积、环境优越的自有(或订单协议)茶园基地和清洁化茶叶加工厂房,经联合会审核通过后,在茶园和厂房安装相关监控设备,随时接受联合会对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进行监管。联合会根据核定的茶园面积核定茶叶产量,赋予企业质量追溯码。基地的茶叶必须随码销售且销售价格不得低于规定价格,消费者购买茶叶后,通过扫质量追溯码,可实现对所买茶叶进行全程质量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