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话民生】乡音醉晚风,分路口村“送戏下乡”点亮乡村黄昏

【字体: 【编辑日期:2025-06-27 16:22】 【来源:裕安区分路口镇】 【阅读:

夕阳熔金,给分路口村镀上一层温暖的柔光。一辆醒目的流动舞台车稳稳停驻,分路口镇文化站站长正带着几个小伙子,在渐沉的暮色中麻利地挂起鲜红的幕布、调试着灯光线路。这不是寻常的黄昏,一场期盼已久的庐剧《仁义状元》,即将在晚风与星光的见证下,拉开帷幕。

消息像长了翅膀。下午的田间地头,结束农活的乡亲们互相打着招呼,话题总离不开晚上的好戏。“老吴,收工了?晚上村部看戏去!”“去!肯定去!听说唱《仁义状元》,多少年没听全本了!”傍晚的炊烟还未散尽,通往村部广场的小路上,已是人影绰绰。村书记老王拿起话筒,声音在晚风中格外清晰:“乡亲们,好戏马上开场!趁这功夫,咱唠几句贴心话!”一场别开生面的“暮色微课堂”就地开讲。没有讲稿,只有乡音俚语的叮咛:“开夜路,车灯要亮,别图省油!”“网上刷单是陷阱,贪小便宜吃大亏!”“晚上纳凉看好娃,水边黑灯瞎火太危险!”简短的提醒,配上图文并茂的“黄昏安全小贴士”,在等待的时光里,将实用的关怀悄然送达。

“咚锵——!”一声清越的锣响,穿透暮霭,瞬间攫取了所有心神。大幕徐徐拉开,《仁义状元》的悲欢在灯光聚焦的方寸之地鲜活上演。演员们华美的戏服在灯光下流光溢彩,唱腔时而高亢入云,响彻寂静的村庄;时而如泣如诉,融入温柔的晚风。台下,观众席间点点手机屏幕的微光闪烁,如同散落的星辰。年逾古稀的梁奶奶,怀抱着熟睡的小孙女,眼睛却紧盯着台上,布满皱纹的脸上随着剧情时而微笑,时而叹息。

月上柳梢头,戏韵正酣时。两个多小时的演出,在如潮的掌声和“再来一个!”的呼喊中走向尾声。演员谢幕,灯光渐暗,村民们却意犹未尽,久久不愿散去。借着舞台的余光,还能看到三三两两的人群聚在一起,兴奋地回味着剧情,讨论着唱腔。收鱼篓回来的方老四,一边收拾船桨一边跟邻人感慨:“这戏送的,真像场及时雨!干了一天活,晚上能这么舒舒服服听场地道的好戏,解乏又提神!政府这‘送戏下乡’,送到咱心窝里的‘黄昏档’了!”(裕安区分路口镇 王蓉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