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凝心聚力“救急难” 纾困解急“零距离”

【字体: 【编辑日期:2024-12-03 15:15】 【来源:裕安区丁集镇】 【阅读:

一、基本情况

建立完善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运作机制是裕安区50项民生实事之一,为此,裕安区丁集镇自2022年以来便集中力量聚焦建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相衔接,扎实推进完善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运行实施。截至目前,全镇已完成13个村互助社备案工作,共筹集资金70余万元,其中财政投入资金13万元、村筹集资金13万元、社会资金45余万元。

二、工作举措

强化领导,夯实救助基础。全镇13个行政村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于区民政局登记成立村级“救急难”互助社,规范建立《丁集镇村级救急难互助社章程》,固定互助活动场所,助力“救急难”互助社有效发挥管理服务协调作用;完善组织架构,简化成立方式,充分吸纳本村两委成员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企业家以及本村以外的捐赠公益人士壮大互助社队伍建设,提高救助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后续救助工作有序开展夯实硬件基础。

多元筹资,汇聚救助力量。明确启动资金标准,优化资金筹集渠道,建立“政府补助+集体经济支持+社会捐赠”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区级财政和村集体经济分别为互助社补助至少13万元初始资金,确保每家互助社启动资金不低于3万元;加大筹资宣传力度,多渠道争取村(社区)居民和各类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公益人士等社会力量的资金支持,多层次充实互助社资金来源体系。 

加强联动,发挥救助作用。积极加强互助社与乡村振兴站、农管站等其他相关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对困难群众的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最大限度发挥救急难基金的互救作用,提高项目救助时效性;日常工作推行“主动发现工作机制”与“紧急救助绿色通道”并存,简化申请流程,提高审核效率,确保项目救助做到公开透明、救助及时,推进基层救助温暖人心。

强化监督,完善救助管理。明确专人监督指导救助工作开展全过程,及时公开救助信息,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救助工作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定期开展救助情况核查,动态调整救助人员分类,保障救助工作及时有效、合法合规;出台《关于成立丁集镇社会救助领域“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专项排查整治工作领导组的通知文件,成立工作领导组,专项管理整治救助问题,坚决杜绝“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发生可能,全力保障救助工作扶弱解困暖民心。

           

三、取得成效

自2022年丁集镇全面推进“救急难”互助社建设以来,丁集镇积极谋划、精心组织,现在全镇已全面形成“衔接有力、社会参与、综合施策、救助及时”的良好工作格局,救助人员更是高达247人次,救助金额共计30.8万元,真正将公开透明、救助及时的民生温暖带到群众身边,推进基层社会有效治理。下一步,丁集镇将继续围绕困难群众救助筑牢民生保障底线,打通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最后一公里”,稳步推进全镇“救急难”互助社工作有效落实。(裕安区丁集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