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市场主体】裕安区农业农村局:多措并举 全域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
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是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必然要求。我区积极开展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大力推进全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以产业优势为主导,科学规划基地布局。裕安区是粮食生产大区,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面积116.6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87.85万亩,我区以粮食主产区固镇、罗集、江家店、丁集、徐集、分路口、城南等七乡镇为核心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万亩。六安瓜片是我区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主要集中在独山等5个山区乡镇,我区选定核心产区独山镇、西河口乡、石婆店镇7.8万亩开展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成功创建西河口乡红石岩村茶叶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以基地建设为基础,梯次推进品质提升。以“点面结合,以点为主,齐抓共管,梯次推进”的原则,紧抓品质提升。六安市裕安区永裕农村水利专业合作社位于水稻原料基地江家店镇,获得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试点生产经营主体称号。在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基地范围内筛选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牵头单位开展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目前已审批进入创建期。六安市咏徽茶叶精制厂、六安市笑春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六安市林寨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位于茶叶、水稻原料基地西河口乡、独山镇和江家店镇,三家主体已升级申报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其中六安市咏徽茶叶精制厂成功申报省生态农场。
三、以政策支持为保障,聚力基地转型升级。2023年购置120万元绿色防控物资用于水稻原料基地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包括杀虫灯100台、性诱剂3万套、黄板10万张、农药减量助剂1万亩,同时利用无人机开展统防统治,大大提高农药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2022年以来1600多万元财政资金种养绿色循环项目以水稻原料基地为实施主体,用于示范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两年来专项投资150万元建立农膜等废弃物定点回收站,确保农产品生产环境优质可持续。2021年以来实施徽茶集群、茶产业高效发展、特色产业和智慧农业等项目共计3000多万元,以茶叶原料基地为核心示范、推广、应用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标准化生产、品牌打造和智慧茶园。截至目前,水稻和茶叶原料基地分别建立2个和1个智慧农业园,水稻原料基地建立5个病虫害舆情监测点。通过项目实施,引领全区农业由弱向强转型,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
四、以技术标准为引领,完善全程质量控制。按照“有标贯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的原则,实施农业产业发展标准提升工程,建设一批生产全过程贯标的示范基地,从产地环境、技术生产、病虫害防控、采摘收获到加工、储存、运输、包装标识等全程执行相关标准,以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示范主体,全区推广示范落实茶叶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以六安市裕安区永裕农村水利专业合作社为示范主体,推广示范落实大米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为更好开展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和有机产品基地创建和建设,我区建立县区、乡镇、村三级技术推广和质量监管架构体系,每个基地单元固定技术指导、质量监管人员,职责明晰,目标任务明确,工作制度严格。技术指导标准化生产、绿色防控、生产档案建立,质量监管生产环境、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和携带承诺达标合格证上市。每年区农业农村局开展茶叶和水稻原料基地土壤、空气、灌溉水等环境监测,监测结果符合绿色食品相关标准。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产品专项检测,风险检测和监督抽检覆盖率100%,截至目前,合格率100%。同时每三年开展原料基地大米和茶叶品质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