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安区老年大学“银龄先锋”谱写奉献新篇
在裕安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活跃着一支精神矍铄、信念坚定的银色队伍——裕安区老年大学“银龄先锋”志愿者服务队。这群精神矍铄的银发长者,以永不褪色的热忱与岁月沉淀的智慧,拒绝安逸闲适的退休生活,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忠诚誓言,生动诠释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深刻内涵。
党建引领,凝聚先锋力量。“银龄”是岁月的勋章,而“先锋”则是永恒的使命召唤。“银龄先锋”志愿者服务队自成立伊始,便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魂,深深植根于党的坚强领导沃土之中。这是一支组织严密、活动常态化的优秀团队,他们来自全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有离任市区乡级领导干部,更有退休的教师、医生、农技专家、非贵高手等。现有注册志愿者110人,最大年龄71岁,最小46岁,平均年龄64岁。其中,最鲜明的特色是党员占比高达46%以上,51名老党员如同51面鲜红的旗帜,成为服务队最坚实可靠的核心力量与灵魂支柱。
服务队建立了功能型党支部,组织架构健全,定期开展“三会一课”:每月持续开展主题党日,或围绕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进行深入研讨,或结合社会热点开展思想交流;紧跟时代步伐,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辅导;邀请区委副书记上专题党课;聘请党校专家解读政策方针;举办“我看裕安新变化”座谈分享等活动。在党支部的引领下,老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那份“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初心在服务奉献中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党支部不仅是志愿者们的“红色充电站”,更是凝聚人心、激发动力的坚强堡垒。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服务队累计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超过300场次,直接服务群众逾万人次。在一次次地志愿服务中,让区老年大学党委“党建领航,银发生辉”党建品牌在皖西大地上熠熠生辉。
发挥作用,服务社会显担当。“银龄先锋”志愿者们将服务热情首先倾注于校园这片沃土。在校内,他们是不可或缺的“校园管家”和“贴心人”:教学督导组的老教师们经验丰富,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为校本教材编写、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建言献策;在老年大学历年教学成果展、校园文化节、各种文艺汇演的舞台布置、秩序维持,到日常书画摄影展的作品征集、布展讲解,总有一批身披红马甲的活动保障组的志愿者们台前幕后忙碌的身影,这些“红马甲”热心周到、细致入微的服务,让每个节目无缝对接,让每场汇演完美收官;学员服务岗则在每学期开学前,耐心为老年学员报到等提供咨询引导,在与基层结对共建和送教下乡期间,为老年学员提供健康关怀等温馨服务等。他们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提出的多条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实施,成为推动老年大学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力量。
服务队的光芒更普照于裕安的广阔天地。他们精准对接社会需求,将志愿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红色基地、社区、学校、乡村。在许继慎烈士纪念馆,志愿者们自带抹布,用自买的矿泉水湿润,擦拭上百座烈士墓碑;志愿者们还不断开展送法到企业、志愿服务知识专业培训、“关爱弱势群体送温暖上门”等“党建+志愿服务”主题党日活动;在社区治理中,他们是政策理论的“银发宣讲员”,深入楼栋庭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党的声音;也是文明创建的“模范践行者”,老党员带头清理卫生死角、劝导不文明行为,身体力行美化家园;还是邻里和谐的“金牌调解员”,凭借丰富阅历和威望,巧妙化解矛盾纠纷。在传承领域,他们是文化根脉的“守护人”,组织红歌快闪激发爱国情怀,开设非遗课堂传授剪纸、地方戏曲技艺;在助老服务中,他们发挥同辈优势,结对帮扶高龄、困难老人,提供心理慰藉、代购代办等暖心服务,在“老帮老”中传递守望相助的深情。据不完全统计,服务队年均开展校外志愿服务超200场次,累计服务时长逾万小时,足迹遍布裕安城乡。
薪火传承,规范管理促长效。“银龄先锋”服务队深谙“一花独放不是春”的道理,将“传帮带”视为队伍永葆活力的关键。服务队内部建立了成熟完善的“以老带新”机制。经验丰富的老队员与新加入的志愿者结成对子,通过共同参与服务项目、分享经验心得、手把手指导实践,让新成员快速融入角色、提升服务能力。这种“滚雪球”效应,使得队伍规模持续壮大,精神血脉得以赓续。
服务队的影响力更是跨越年龄界限,积极推动“以老带小”的代际传承,更是关心下一代的“引路人”,“五老”报告团进校园讲革命故事、开展普法教育,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他们走进中小学课堂、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讲述亲身经历的革命建设故事,传授传统技艺,开展“老少同乐”主题活动。在言传身教中,老同志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和丰富的人生智慧,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年轻一代的心灵,在孩子们心中埋下向上向善的种子,有效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
服务队的触角延伸到传帮带基层老年学校志愿者服务队,大力实施“以上带下”的示范指导。“银龄先锋”中卧虎藏龙,不少成员是地方戏曲、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的行家里手。服务队自觉肩负起文化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兴的重任。在老年大学课堂上,他们是技艺精湛的导师,开设剪纸、书法、地方戏曲等课程,将一身绝学倾囊相授。在社区和乡村的文化广场上,他们又是活力四射的“文艺轻骑兵”,依托老年大学丰富的文艺人才资源,服务队精心编排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戏曲、快板等节目,将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文明新风尚巧妙融入表演,送戏下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文史系组织党员学员到光荣院、社区写春联、送春联,到基层老年学校开展书画展览和讲座等;腰鼓队鼓点铿锵,舞蹈队舞姿优美,合唱团歌声嘹亮。他们定期深入乡村、社区、光荣院、敬(养)老院进行公益演出,不仅将欢声笑语送到基层百姓身边,还自愿捐款捐物。
他们还与全区22个乡镇街老年学校志愿者建立了常态联系,帮助指导他们在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中大放异彩。由10余位老战士、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银发宣讲团”点燃信仰之火,年均开展宣讲活动十余场,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光芒,成为凝聚人心、激发干劲的“精神灯塔”。由20余位老专家、老把式等组成的“田野宣讲团”,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用乡音土语解读国家惠农政策、乡村振兴蓝图。由10余位由企事业管理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组成的“红色智囊团”把脉乡村治理、文旅规划、产业振兴等。
为激发动力、树立标杆,服务队每年都有一批优秀志愿者在区老年大学一年一度的“一创四争”评比表彰中上了光荣榜,每次隆重表彰,不仅是对优秀志愿者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全体队员的莫大鼓舞。服务队严格实行注册登记制度,建立了详实的志愿者档案和服务台账,志愿服务纳入规范化管理。通过制定《志愿者服务手册》、定期举办志愿服务理念与技能培训、为志愿者购买服务期间意外保险等措施,不断提升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安全化水平。规范有序的管理,如同坚固的基石,保障了“银龄先锋”这艘航船行稳致远。
裕安区老年大学“银龄先锋”志愿者服务队这支充满活力的银色队伍,不仅是裕安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盘活老年人力资源的精彩缩影,更是裕安大地上弘扬新风正气、传递温暖力量的闪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