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促进乡村学子心灵成长

——记裕安区心理健康教育送教下乡活动

发布日期:2025-04-17 08:59 来源:裕安区教育体育局 阅读: 字体:[ 大 ] [ 中 ] [ 小 ]

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研能力,浓郁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教研氛围,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2025年4月14日,裕安区教师发展中心联合黄孝玉名师工作室,在城南镇中心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科送教下乡活动。本次活动以“专业引领、资源共享”为核心,通过课堂展示、交流研讨等形式,为基层教师及学生带来前沿教育理念与实践范例,助力乡村心理健康教育提质增效。

创新课堂:从“不完美”到“逆光”的生命赋能。活动以两节精品课程为轴心展开。丁集镇中心小学韩利丽老师执教《你不用做完美小孩》,以电影《哪吒》为媒介,通过“影子秀”游戏、角色卡片讨论等互动设计,引导学生挖掘“不完美”中的成长潜能。学生化身“哪吒成长侦探”,在“逆袭卡片”中剖析自我特质、规划行动路径,最终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集体宣言,彰显接纳与超越的积极信念。

苏埠镇八一希望小学雷凤琳老师的《逆光时刻,与你同行》则以“人生盲盒”切入,借助“3I策略图”将挫折应对科学化、可视化。学生在“时光冥想”中直面逆境,通过“我是·我能·我有”的框架重构认知,绘制成长路径,完成从消极归因到积极赋能的思维蜕变。

两堂课紧扣“自我接纳”“挫折教育”热点,以逻辑严密的环节设计与沉浸式体验,激发学生深度参与,实现心理韧性培育与行为转化的双重目标。

专业研讨:从课堂实践到普惠生态的深度对话。评课交流环节由裕安区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研员张厚勇主持,黄孝玉作总结指导。评课教师高度肯定课程“选题精、设计巧、效果妙”,尤其赞赏活动设计兼具科学性与感染力,有效提升学生自我接纳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

黄孝玉指出,心理健康教育需“常态化、生活化”,呼吁通过“送教下乡”打破基层资源壁垒,加强跨学科协作与经验共享,让心理课“贴近人心、服务成长”。针对乡村学校专业支持不足的现状,活动团队提出构建“长效资源下沉机制”,推动优质课程辐射更多师生,助力乡村教育从“知识传授”迈向“全人培育”。

未来展望:以送教为桥,共筑心灵成长新生态。此次活动不仅是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集中展示,更为乡村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动能。今后,裕安区将继续深化“送教下乡”行动,依托名师工作室与区域教研网络,搭建城乡联动平台,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从“示范课堂”向“普惠生态”转化,让每位师生在“不完美”中看见力量,于“逆光”里遇见成长,共同书写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温暖篇章。(张厚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