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裕安区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情况

2025-01-02 10:39 来源:裕安区教育体育局 文字大小:[ ]背景色:       


1.全面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抓住重要节日,开展班级、团队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配齐配强法治副校长,全年开展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活动580依托全区研学基地,开展研学活动,覆盖73所学校51360名学生。2024年,评选出区级“优秀学生”603人、“优秀学生干部”362人、“优秀班主任”299人、“先进班集体”158人2所学校荣获市“书香校园”称号;3个班级荣获市“书香班级”称号;1名老师荣获市“校园阅读推广人”称号。常态化开展中小学智慧学校应用工作,做到开设课程数、课时数100%达标;六安九中4所学校成功申报第三批“央馆虚拟实验规模化应用试点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体育课时,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和大课间活动组织实施“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和各类体育赛事,积极组队参加市、省和国家级比赛,400余名运动员参加市六运会青少部比赛,获得12单项团体第一,青少部团体总分第二的优秀成绩。严格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刚性要求,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基地8个,建设九中庐剧、雷锋路小学竹编、齐云路小学茶文化、城北小学大别山民歌等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美育课程10余种。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省级奖项6个,其中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构建特色劳动教育工作体系,开足上好劳动课程,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学生全面发展。

2.统筹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全区有幼儿园228所,在园幼儿27478人,其中,公办在园幼儿16385人,占比66.21%;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7098人,普惠率达95.21%。2024年,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1所,建设面积7985㎡,投入资金2196.1万元,新增学位900个。72所幼儿园开展延时服务,参加幼儿3000余名家长按时“接娃难”问题基本解决。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优化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2024年,撤并教学点28个,对38所小规模学校626名学生实施政府购买校车服务选调122名教师进入城区学校任教,顺向交流教师73名,安排37名定向培养乡村教师毕业生到校任教,均衡教师资源配置组织开展各类教研活动80余次,基本实现各学段、各学科教师全员参与。扎实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综合改革面向全区高中深入开展教学教研专项调研,助力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研究、引领和辐射作用积极开展跨区域联合教研活动;开展2024届高三复习备考研讨活动,加强校际间经验交流,助力“三新”背景下高三复习备考,提升高三教育教学质量。

3.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24年,策划分配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中央资金1064.1万元,加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改善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积极推进裕安职业学校整体并入六安科技工程学校办学。引导规范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推进六安天河职业中专学校与上海交大教育集团深度合作办学。积极推进职普融通,大力实施中本贯通(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围绕六安重点产业发展技术人才需求培养“学历+技术”类高端人才依托“企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推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用深度融合。2024 年11月,已完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教融合体县域产教融合体”申报登记。

4.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赛代训”,积极开展各类教学比赛评选活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在省市级优质课评选中,10人获省级奖,32人获市级奖。组织推荐21名选手参加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市级初赛,荣获市一等奖6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5名积极参加班主任基本功大赛9名教师获得市级一等奖3名教师获省级奖。2024年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题论文评选中,推荐参加省市级评选393篇,获得市级奖 356篇,省级奖16篇。按时完成2023年度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通过人员的聘任工作,聘任正高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02人,高级讲师1人,一级教师150人,初级教师 383人。有序开展2023年度考核工作,考核教职工6683人,确定考核优秀1303人。2024年以来,累计认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787人。遴选115名骨干教师参与19个国培项目专项培训。

5.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2024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校舍维修改造下达资金1549.9万元,维修项目48个,维修改造总面积10010㎡。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提前下达中央资金为2098万元,新建、改建校舍25393㎡,采购设备462(台套)。投入资金1455万元改善新安中学等3高中办学条件维修与加固校舍面积60743㎡,改造运动场地14605统筹薄弱学校改善与能力提升和校舍维修改造资金2010万元,加强农村学校教室、宿舍、食堂等设施建设,持续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2024年新建初中理化生实验室4个

6.大力推进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持续开展快乐健身暖民心行动,全年完健身设施提升改造80新建口袋体育公园1个、健身步道10公里,配建百姓健身房2个,基本实现群众周边体育设施全覆盖。完成2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安全隔离改造,城区13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打造万步有约、“中国皖美山水自行车骑行赛等品牌全民健身活动与赛事先后承办六安市第九届龙舟赛、六安马拉松等赛事活动;积极组队参加鄂豫皖苏区篮球邀请赛、长三角农耕健身邀请赛等赛事。2024年,全区参加体育赛事活动的人数达5.5万余人次,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各类培训达1.5万人次。

7.扎实推进对口合作交流2024年,选派13名同志赴松江区跟岗锻炼,与松江区开展互访交流4次,教研活动6次,参与教师1000多人次选派2名同志到包河区学校挂职锻炼,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包河区专业培训22人次开展各种教研活动8次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皖北地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工程,与霍邱县周集镇中心小学结对共建。

8.严格落实“双减”,办学行为更加规范。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科学划定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学区;2024年核减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计划325人,政府购买义务教育学位13503 个,全区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3.65%。健全完善作业管理体系,优化课后服务方案全区中小学共开设个性化课程100余种,学生课参与率91.1%,教师参与率93.64%。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100%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100%全覆盖。一年来,联合各乡镇街、区直相关部门派出检查组30余批次,120余人次,巡查区域内40家校外培训机构及50多家中小学托管场所接到12345等各类违规培训投诉举报70余条,均从快从严核查处置。在全市率先实行学科类和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挂牌督导,实现各级各类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坚持把“五项管理”作为学校管理重点工作任务常抓不懈,建章立制,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开通心理热线电话定期开展心理测查,全年接待来访340人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90余次,线上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20余次受益师生人数近万人。

9.回应社会关切,教育民生全面提质大力实施5项民生实事行动,发放民生实事宣传单3万张、宣传本1000本、宣传袋300个。2024年,发放各类资助29640人次2642.7424万元。办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748笔,贷款金额2611.445万元,积极配合区慈善协会实施“双百花”、“希望之星”资助项目,资助330人、发放资金55.75万元。对281名适龄残疾儿童全年开展送教上门1672次全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学校83所,受益学生4.8万余名,覆盖率100%,食堂供餐率100%;全年累计拨付膳食补助资金4681.1万元。裕安区营养改善计划智慧监管工作被省教育厅作为典型案例上报至全国农村学生营养办,2次代表安徽省在全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大会上作经验交流。深入推进“老有所学”行动健全“区—乡镇(街)—村(社区)”三级老年教育网络。2024年,新增老年学校8所,改扩建老年学校67所,新增老年学员7300人,实现老年教育“扩容、增量、提质”的年度目标。扎实推进“安心托幼”行动,已备案39所提供托幼一体化服务幼儿园,提供托位数2724个,全面实施幼儿延时服务,实现两个“全覆盖”。积极做好“中小学教室光环境改造工作”,全区中小学教学光环境达标率达75.69%

10.强化安全管理教育保障切实增强。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截至目前,城乡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支出7064.42万元,102495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免除学杂费补助公用经费,免费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国家规定课程教科书,免费为小学一年级新生提供正版学生字典。制定《裕安区教体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裕安区教体系统安全生产巡查制度》《全区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包保制度签订《安全目标管理工作责任书》严格落实“1530”安全教育提醒机制,组织中小学校开展应急疏散、防震减灾演练活动;积极开展校园安全排查整治,排查学校124所,整治问题隐患245个。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检查学校周边商店221家、校车公司3家、校车66辆,发现问题20处,整治问题20处。开展校园餐专项整治,组织区级督查3轮153校次,学校自查333校次。排查出问题266个,全部完成整改。圆满完成2024年中高考等考试的报名及考试组织任务,累计服务考生近5万人次,新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2024年,办理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交办件5件,省、市、区委书记留言办理13件;民呼快应1件;12345热线综合平台3006件,合理诉求的解决率达99%以上,按时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度达99%以上。化解信访管理平台转办件19件,调查处置省委第九巡视组交办件11件,调处区来访接待中心交办件7件,无赴省访、进京访现象,教体系统信访工作稳定可控,呈现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