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指南】肿瘤登记与随访技术指导

2025-01-01 10:53 来源:裕安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文字大小:[ ]背景色:       

 

 

 


裕安区肿瘤登记随访工作 

 


一、目的

1、及时准确掌握我区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数据,动态了解其流行趋势,探索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卫生工作规划和肿瘤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2、评价和考核肿瘤防治措施效果,为肿瘤防治健康教育和科学培训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二、服务对象

肿瘤新病例的报告范围是全部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

三、服务机构信息

全区各级医疗机构是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的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所有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为责任报告人。

四、登记的内容

1、人口资料

人口资料的收集是肿瘤登记的基本内容之一。人口资料来源于死因监测年度常住人口的数据维护。

2、肿瘤发病与死亡资料:详见“安徽省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附表1)。

五、登记报告流程

成立肿瘤登记处,肿瘤登记处设在区疾控中心。

乡村医生负责随时登记辖区内的恶性肿瘤新发和死亡病例,填写肿瘤登记报告卡,每月上报乡镇卫生院。

乡镇卫生院负责对乡村医生上报的肿瘤发病和死亡病例进行核对,同时收集本院内报告的肿瘤新发病例登记报告卡,填写《安徽省恶性肿瘤登记簿》(附表2)。月底对所有收集的肿瘤登记个案进行查重、剔重后填写《安徽省恶性肿瘤月报表》(附表3)上报区肿瘤登记处。

市、区直医疗机构对本单位诊断和治疗的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病例登录在《安徽省恶性肿瘤登记簿》(附表2)上。并规范填写“安徽省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附表1),每月统计收集核实查重后汇总上报区肿瘤登记处。

区肿瘤登记处加强与区医保部门协调与合作。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开展肿瘤登记工作:在报销医疗费用时问清肿瘤病人的情况,及时填写“居民肿瘤发病报告卡”,并审核项目是否完整,每月25日前将 “居民肿瘤发病报告卡”和肿瘤发病月报表报区肿瘤登记处。

区肿瘤登记处每月核查所有卡片,再次核实剔除重卡,对所有肿瘤登记个案进行ICD-10与ICD-O-3编码后,录入数据库。

肿瘤病例的随访:肿瘤登记处每年对死因报告系统内的年度所有肿瘤死亡病例与所有登记病例进行核对,对现症的病例及时反馈至村级开展随访。

六、服务要求

1.各级医疗机构要妥善保存肿瘤登记的原始资料,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长期保存。对于肿瘤发病和死亡的资料及相关分析信息,要严格保密,不得擅自公布或借阅。

2.加强部门协作,规范制度建设:区政府成立肿瘤综合防治领导组,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明确了部门工作职责。各级医疗机构强化规范意识和管理意识,逐步建立、健全肿瘤登记、人员培训、工作督导与考核、档案管理、例会核查等工作制度。

3.严格技术培训:肿瘤登记处制定统一的教材,采用统一和分级培训相结合,每个季度召开工作例会,以会代训,开展工作交流与讨论,促进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4.加强考核与评估:卫生局成立督导组与技术指导组,定期开展督导与技术指导,建立严格的工作考核机制,把肿瘤登记工作纳入年度疾病预防控制目标进行考核,每次考核结果及时反馈、通报,促进工作的质量

5.质量控制的要求:

肿瘤登记资料完整:即指项目完整、数量完整,杜绝漏报。漏报调查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

肿瘤基本项目齐全:除了各项基本的填报项目应齐全不漏外,对更正诊断病例要及时体现更正诊断及依据;死亡病例须再报死亡日期等信息。并要求上下一致(各级登记机构之间),前后一致(新病例与死亡病例之

间)。一旦发现同一病例信息不符合之处,应马上作核对或随访。

肿瘤登记信息准确:要注意避免重报、多报、误报。不马虎潦草,也不弄虚作假。重报是指肿瘤病人由于经多个医院多次检查治疗或有多个住址,用多个姓名等原因,出现多次报告,造成重报。多报是指由于把登记范围以外的肿瘤病人列入统计资料内,高估登记区肿瘤发病率。误报是指非恶性肿瘤而报告为恶性肿瘤或是恶性肿瘤报为其它疾病。

肿瘤登记报告及时:各级医疗机构将肿瘤月报每月25号前送至肿瘤登记处。每年在3月上旬前将上年度内的肿瘤发生(死亡)病例全部报出(附表4),以进行汇总分析。

 

 

1:安徽省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

 

编    号                                                           ICD10编码                 

安徽省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        ICDO编码                  

门诊号               住院号                       身份证号                                      

更正诊断报告栏

(原报告诊断有误时填写)

原  诊  断                 

原诊断日期          

姓名                   性别:男 女                民族        

出生日期                 日           实足年龄     

婚姻: 未婚  已婚  同居  离婚  丧偶  不详   电话号码                         

职业(工种)                工作单位                               

户口地址        区(市、区)      乡(镇、街道)      村(居委)

诊断依据:  在□内打√

临 床

1

病理(继发)

6

X线、CT、超声、内窥镜

2

病理(原发)

7

手术、尸检(无病理)

3

尸检(有病理)

8

生化、免疫

4

不详

9

细胞学、血片

5

死亡补发病

0

现住地址                                                 (请详细填写)

诊断                         确诊时期别 T    N    M    

病理学类型                  (如是继发肿瘤请尽可能注明原发部位)

诊断日期             日 诊断单位                              

死亡日期             日 死亡原因                                      

死亡地点:医院  疗养院  晚期肿瘤病房  家庭病房  家中  不详

报告医师                     报告日期               日报告单位                                            

填卡说明

1.填报病种:⑴所有恶性肿瘤(包括白血病);⑵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包括良性,其他部位良性肿瘤不必填报)。

2.“诊断日期”是指第一次被医生诊断为目前所患肿瘤的日期。若病人就诊时已在其它医院确诊,诊断日期仍应填写在其它医院首次确诊的日期。

3.如发现过去已发出的报告需要更正时(如部位或诊断错误,或原报告为恶性肿瘤而实际并非恶性肿瘤等),请按目前诊断另行报出,并填写更正诊断报告栏。

4.“实足年龄”即诊断时的年龄,肿瘤诊断日期减去出生日期得到实足年龄,未满一岁者为0岁。

5.填写具体职业时需注明具体工种类别,不能只填写工人或干部等。

6.填写地址时请填明区、街道或乡镇、村等详细地址。

7.病理学类型:详细标明癌细胞的形态学名称及分化程度,如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8.诊断依据:填写最高诊断级别。

9.编号及ICD编码由疾控人员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