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裕安区徐集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继续沿用)

发布时间:2024-03-14 10:07 信息来源:裕安区徐集镇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为建立健全我镇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工作程序,提高居民的避灾自救能力和基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协同处置、资源整合、科学应对,实事求是,协同配合。

二、适用范围

境内发生的干旱、洪涝灾害、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雪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生物灾害等,需要紧急转移安置人员或提供衣、食、住、行、医等基本生活救助时,倒房重建等相关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等适用本预案。

三、徐集镇基本概况

1、基本情况:徐集镇,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位于六安市区西郊,东倚平桥、新安,南靠分路口,西连江家店,北接丁集,全镇总面积63.31平方公里,辖9个村、1个街道居委会、94个村民组。全镇目前共有户籍人口34366人,其中五保户237人,低保户628户1074人,残疾人709人,

老年人7602人,在园在校生6927人。耕地总面积50047亩,其中水田47104亩,旱地2943亩,农作物面积55800亩,主要种植作物:主产水稻,兼产小麦、油菜、玉米、棉花、麻类,其中农房户9039户 ,危房户0户 ,农业总产值30522.51万元,镇人均收入14061元。

2、镇内水库、河流、桥梁的数量及分布情况:

全镇现有21座小2型水库要加强汛前检查和防范。

3、镇内主要三条道路六梅路,徐丁路和徐分路,镇内交通发达,通信、电力、供水、供气、水利基础设施齐全。

4、本辖区内工业企业21家,婚纱服装企业100多家,目前在经营的80家左右,规模企业一家,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镇街工业园,婚纱服装企业主要集中在镇街道。

四、灾害隐患风险分析

1、灾害隐患点情况

目前隐患较小。

2、水库

目前隐患较小。

3、河流

目前隐患较小。

4、企业工厂

消防隐患较大。

五、启动条件

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启动本预案。

1.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

2.发生洪涝、台风、暴雨、干旱、冰雹、雪等气象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本预案:在本区域内,因灾死亡1人以上;紧急转移安置50人以上;倒塌房屋10间以上。

六、指挥机构和职责任务

1.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机构及职责

镇政府成立镇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处置工作。由党委书记钱祥龙任政委,镇长蔡志祥担任总指挥,分管副镇长郭兴斌担任常务副总指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公室。

指挥部组成人员:

政    委:郭青山(党委书记)

总 指 挥:蔡志祥(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总指挥:高大林(副镇长)

指    挥:王邦军(人大主席)

陆 亚(党委副书记)

高祥丽(党委副书记)

卢  东(人大副主席)

许正春(副镇长)

雷伟成(政法委员)

刘  会(宣传统战委员)

丰邵生(纪委书记)

朱  文(派出所所长)

丁  勇(市场监管所所长)

阙守松(交警三中队队长)

武  琦(交通运输所所长)

曾洪波(应急所所长、水利站站长)

吴晓林(供电所所长)

张承军(中心学校校长)

刘一浩(卫生院院长)

钟  勇(城管中队队长)

胡圣法(社会事务办主任)

李  进(建设所所长)

荣发成(农管站站长)

陈时辉(农综站站长)

吴崇新(文广站站长)

各村(居)应成立相应的救灾应急处置指挥机构,负责本区域内较大灾情和镇政府决定的其它特殊启动事项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处置工作。

2.镇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职责

(1)做好非常态下自然灾害的救助、救济综合协调工作。

(2)分析、评估、会商灾区形势,提出对策;协调落实对灾区的减灾救灾等各项措施。

(3)听取灾区救灾工作汇报。

(4)收集、汇总、报告、评估灾害信息、灾区需求和救灾工作情况,通报灾情,向上争取支援。

(5)协助、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

3.相关成员单位及职责

人武部:民兵参加抢险救灾。主要担负解救、转移或者疏散受困人员,抢救、运送重要物资(重点是救灾物资)等任务。必要时,组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党政办、应急所: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备灾救灾和灾后救助救济、恢复重建组织应急生活必需品供应等工作。

财政所:负责救灾资金安排、拨付和监督检查。

派出所:负责灾区的社会治安工作,协助组织灾区群众的紧急转移工作。

文广站:负责灾区广播、电视系统设施的恢复工作。

社会事务办:负责社会捐助等工作。

供电所:指导灾后电力供应恢复工作。

学校:帮助灾后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帮助做好校舍恢复重建。

水利站:掌握、发布汛情、旱情,组织、协调、指导全乡防汛、抗旱、抢险工作,对主要河流、水塘实施调度,负责组织指导灾后水利设施的修复。

卫生院:参加灾区救灾救助、负责抢救伤病员;保证饮水和食品卫生,开展传染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监督测,实施疾病控制和卫生应急处理措施,做好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预警;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扩散和蔓延。

农综站:负责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森林火灾的监测和防范工作。

市场监管所:加强价格监督管理,保持市场价格稳定。

邮政、移动、电信:负责组织协调灾区邮政通信的恢复重建工作。

七、应急准备

1.人力准备。完善应急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建立健全与军队、公安、武警、消防、卫生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培育、发展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队伍。

2.物质准备。与本辖区内主要生活用品销售商建立应急供货协议,当应急救助物资不足时,向上级申请调拨。

3.应急安置和医疗卫生场所准备。灾害预警信息发出后,涉险人员按指定的路线转移,转移路线:灾害预警信息发出后,涉险人员按指定的路线转移,街道辖区共设六条应急转移线路,文化路、六梅路、徐丁路、老街、西大街、二零街。根据需要设置紧急避难场所和配备相关物资。

4.救灾装备。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必需的救灾设备和装备。

5.宣传、培训和演练。宣传办、应急所、文化站应开展减灾救灾宣传活动,利用应急广播、电话、微信等各种媒体宣传灾害知识,宣传灾害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人武部根据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每年应根据灾害发生特点,适时组织民兵应急分队演练习,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镇直相关部门根据各灾害种类的特点参与或自行组织培训和演练。

八、灾害预警

(1)根据水利、地质灾害、林业、森林火险、有害生物灾害、农作物病虫害草鼠害、动物疫情等部门预警预报信息,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向全乡发布预警预报。

(2)党政办、应急所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预警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社会经济背景数据库进行分析,对可能受到自然灾害威胁的相关地区和人口数量及时提出灾情评估意见,向镇政府和镇有关专项指挥部报告,同时向有关部门和村通报。

(3)镇有关部门和各村应根据自然灾害可能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量人员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的预警预报,提前做好应急准备或采取应急措施。

九、信息报送

各相关单位要根据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要求,及时收集、汇总灾害信息,应主动及时向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送各类灾害信息。

十、应急响应

1.基本要求: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救灾工作以地方政府为主。灾害发生后,各村、单位要根据灾情,按照分级管理、各司其职的原则,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好灾民紧急转移安置和生活安排工作,做好救灾、灾害监测、灾情调查、评估和报告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

2.根据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设定三个响应等级。

A.Ⅰ级响应启动条件

a、在我镇行政区域内,发生台风、干旱、暴雨、冰雹、雪等气象灾害,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1)因灾死亡2人以上;

(2)紧急转移安置200人以上;

(3)倒塌房屋50间以上。

b、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

B.响应措施

(1)由镇相关专项指挥机构负责人主持会商,相关成员单位参加,对灾区救灾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

(2)由镇机关专项指挥机构负责人率有关部门赴灾区慰问灾民,指导救灾工作。

(3)镇相关专项指挥机构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相关成员单位每日12小时前向相关专项指挥机构办公室报告救灾情况。

(4)实行24小时值班,并做好救灾有关工作:接到灾害发生信息2小时内,向镇政府和县应急局报告,灾害发生后12小时内,提出下拨救灾应急资金建议报乡政府,同时向区应急局争取支持;协调交通等部门紧急调运救灾物资;组织开展全乡性救灾捐赠活动,统一接收、管理、分配救灾捐赠款物;协调落实上级和镇党委政府的有关决定。

C.Ⅱ级响应启动条件

a、在我镇行政区域内,发生台风、干旱、暴雨、冰雹、雪等气象灾害,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1)因灾死亡1人以上,2人以下;

(2)紧急转移安置100人以上,200人以下;

(3)倒塌房屋20间以上,50间以下。

b、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

3.响应措施

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及时与有关成员单位联系,沟通灾害信息,组织召开会商,分析灾区形势,落实对灾区的救灾支持措施;组织有关部门听取受灾情况汇报。

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镇应急所和相关部门实行24小时值班,开展以下工作:

(1)灾情发生后12小时内,由分管领导带队的救灾联合工作组赴灾区,慰问灾民,核查灾情,了解救灾工作情况,了解灾区政府的救助能力和灾区需求,指导开展救灾工作。

(2)根据村、单位的申请,灾情发生12小时内商定救灾应急资金补助方案,报镇政府审批且及时下拨到灾区,同时向上级报告争取支持;灾情发生后24小时内制定并完成向灾区紧急调拨救灾储备物资工作,及时协调交通等部门落实有关救灾物资的紧急调运工作;监督基层救灾应急措施的落实和救灾款物的使用;随时落实上级和镇党委政府紧急救助工作指示。

(3)每2小时与受灾村、单位联系一次,及时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信息;接到灾害发生的信息后2小时内报送区应急局和镇政府及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4)向社会发布接受救灾捐赠的公告,根据《救灾捐赠管理暂行办法》,组织开展全镇性救灾捐赠活动;公布接受捐赠单位和帐号,设立救灾捐赠热线电话,向社会公布灾情和灾区需求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救灾捐赠;及时下拨捐赠款物,定期把救灾捐赠的接收和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告。

D.Ⅲ级响应启动条件

a、在我镇行政区域内,发生台风、干旱、暴雨、冰雹、雪等气象灾害,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1)紧急转移安置50人以上,100人以下;

(2)倒塌房屋10间以上,20间以下。

b、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

4.响应措施

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及时与有关成员单位联系,沟通灾害信息,组织召开会商会,分析灾区形势,研究落实对灾区的救灾支持措施;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听取受灾情况汇报;协调有关部门向灾区派出联合工作组。

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镇应急所和相关部门实行24小时值班,开展以下工作:

(1)灾情发生后12小时内,由分管领导带队的救灾联合工作组赴灾区慰问灾民,核查灾情,了解救灾工作情况,了解灾区政府的救助能力和灾区需求,指导开展救灾工作。

(2)根据村、单位的申请,灾情发生24小时内制定救灾应急资金补助方案,报镇政府审批且及时下拨;灾情发生后24小时内制定并完成向灾区紧急调拨救灾储备物资工作,协调交通等部门落实有关救灾物资的紧急调运工作;监督基层救灾应急措施的落实和救灾款物的使用。

(3)每2小时与受灾村、单位联系一次,及时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信息;接到灾害发生的信息后2小时内报送区应急局和镇政府,并向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通报;同时向省、市、区报告争取支持。按程序及时对外通报灾情和救灾信息。

(4)不定期向社会发布灾情和灾区需求情况,公布接受捐赠单位和帐号,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救灾捐赠;设立救灾捐赠热线电话,受理捐赠事宜;及时下拨捐赠款物,对救灾捐赠款物进行调剂;定期把救灾捐赠的接收和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十一、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

1.灾后救助

(1)镇应急所每年9月下旬开始调查冬春灾民生活困难情况,建立需政府救济人口台帐。

(2)镇应急所组织有关单位赴灾区开展灾民生活困难状况评估,核实情况,制定冬春临时救济工作方案。

(3)根据村、单位的申请报告,结合灾情评估情况,镇应急所提出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分配方案,经镇政府同意后下拨,专项用于帮助解决冬春灾民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困难。

(4)向社会公布各村、单位救灾款下拨进度,确保救济资金在春节前发放到户。

(5)通过开展社会捐助、对口支援、紧急采购等方式解决灾民的过冬衣被问题。

2.恢复重建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救灾工作方针,灾民倒房重建应由建设所、应急所、国土所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采取自建、援建和帮建相结合的方式,以受灾户自建为主。建房资金应通过政府救济、社会互助、邻里帮工帮料、以工代赈、政策优惠等多种途径解决。房屋规划和设计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充分考虑灾害因素。

(1)组织核查灾情。灾情稳定后,各村、单位立即组织灾情核定,建立因灾倒塌房屋台账。镇应急所在灾情稳定后7日内将全镇因灾倒塌房屋等灾害损失情况报区应急局。

(2)制定恢复重建工作方案。根据全镇灾情和各地实际,制定恢复重建方针、目标、政策、重建进度、资金支持、优惠政策和检查落实等工作方案。

(3)镇应急所定期通报各地救灾资金下拨进度和恢复重建进度,适时向灾区派出督查组,检查、督导恢复重建工作。

(4)卫生院做好灾后疾病预防和疫情监测工作。组织医疗卫生人员深入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宣传卫生防病知识,指导群众搞好环境卫生,实施饮水和食品卫生监督,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

(5)中小学、财政、农业、卫生、文化等部门组织做好灾区学校、卫生院等公益设施及水利、电力、交通、通信、供排水、广播电视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

十二、附则

1.本预案由镇应急所负责管理。各村、镇直各有关单位根据本预案制定本辖区内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