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裕安区江家店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划解读
一、背景依据、目的及编制过程
(一)背景依据。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19〕32号)、《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通知》(自然资发〔2022〕186号)、《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皖自然资规划函〔2023〕5号)等文件精神,按照省、市、区政府要求和省自然资源厅、市、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工作安排,我镇组织编制了《规划》。
(二)规划目的。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体系中的实施性规划,是对镇域范围内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作出的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是对上位国土空间规划的细化和落实,是落实镇级发展规划的空间保障,是编制村庄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实施管制的重要依据。通过统筹落实三条控制线、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镇政府驻地布局、谋划重点建设项目等内容,强化规划对各类建设行为的指导约束作用。
(三)编制过程。从2022年8月召开国土空间规划启动会开始,通过资料收集、问卷调查、现状调研、专家论证等程序起草编制《规划》。于2024年10月7日,《规划》通过了六安市裕安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召开的专家评审会,一致认为《规划》依据充分,指导思想明确,技术路线清晰,落实上位规划的相关内容,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可行性。
二、规划主要内容
本次《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与裕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期限相衔接,基期年为2020年,远期为2035年。规划范围为江家店镇全部国土空间,119.24平方千米。镇区范围:江家店镇政府所在地城镇开发边界范围,总面积74.34公顷。
(一)镇域层面
1.发展定位
总体定位:规划衔接《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上位规划,立足地方资源禀赋,按照镇第十四届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和美乡村新画卷”要求,以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康养、产学研为核心,将江家店镇打造为:
国家级优质商品粮油生产基地;省级农文旅融合示范区;省级青少年研学基地;市级菌菇大镇、文旅强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名镇。
2.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江家店镇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为“一心两轴,两带四区”。
“一心两轴”:中心镇区综合服务中心、G312经济发展轴、X010经济发展轴;
“两带”:汲河生态空间带、汲东干渠农业发展带;
“四区”:核心功能集聚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区、新型农旅体验发展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区。
3.控制线约束
本轮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落实六安市“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永久基本农田面积6839.53公顷,统筹落实城镇开发边界面积79.3公顷,占镇域国土面积0.67%。河湖管理范围线152.07公顷,划定造林绿化空间面积119.75公顷。划定村庄建设边界面积为1664.23公顷。
4.规划分区管控
根据江家店镇国土空间资源分布现状,以主体功能定位为基础,以国土空间的保护与保留、开发与利用两大管控属性为基准,合理配置空间资源,在镇域层面划分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矿产能源发展区和其他发展区。
5.产业发展总体布局
结合江家店镇各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按照“工+农、农+旅、工+贸”的模式,规划布局特色优势产业,引导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最终形成“一心、两带、三区”的产业格局。
“一心”:城镇发展中心。依托江家店中心镇区,协调、推动和促进乡镇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打造乡镇发展中心;
“两轴”:工贸服务发展轴、产业融合发展轴。依托镇域内010县道,推进镇域内二三产业与周边联动发展。依托镇域内312国道,带动宣传镇域内现代农业示范园和一产种养殖产品。;
“三区”:城镇工贸综合发展区:将城镇发展、工业发展和商贸发展有机结合的区域,通过引进和培育各类企业和产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产业互动和协同发展。农旅融合体验区:依托林寨生态园,结合农业资源和农村文化,创造独特的农旅融合体验。绿色农业种植区:推行绿色农业理念和实践,注重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推进一产种养殖高质量化。
6.镇村等级体系
综合考虑人口规模、经济职能、辐射范围等因素,规划江家店镇行政区域内的村庄居民点为“镇政府驻地——中心村——自然村”三级居民点体系,明确居民点规模、职能分工及发展方向。规划江家店镇江店村为政府驻地等级,25个村民居民点为中心村等级,203个村民居民点为自然村等级。
7.村庄分类
按照《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南》(2022年版)确定的特色保护类、城郊融合类、搬迁撤并类、聚集提升类和其他类村庄五种类型,合理划定江家店镇14个行政村分类,其中集聚提升类13个,城郊融合类1个。按照安全优先、适度集聚、配套完善、服务生产的原则,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将江家店镇229个村庄居民点划分为提升型、稳定型、收缩型三类,其中提升型84个,稳定型80个,收缩型65个。
8.镇政府驻地用地布局
镇政府驻地规划国土面积共74.34公顷。其中,生态用地规划至2035年生态用地为0公顷,较基期年减少1.16公顷。农用地规划至2035年农用地面积0公顷,较基期年减少6.51公顷。建设用地规划至2035年建设用地面积74.34公顷,较基期年增加7.67公顷,其中,城镇住宅用地增加2.09公顷,商业用地增加1.67公顷。为保障镇政府驻地弹性发展空间,规划用途留白2.26公顷。
9.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江家店镇内有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挥手村革命英雄纪念碑。3处不可移动文物,为新沟民族村特色牌坊、葛台寺遗迹、小东庙。另有1处未核定的不可移动文物,为三观庙遗址。以及若干历史环境要素及历史景点。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根据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的具体情况,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同文物主管部门共同划定各单位保护范围及确定相关保护措施。
10.综合交通
落实区域重大交通设施和干线公路布局,形成“二高四铁四干线”综合交通格局,加快推进区域内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构建“外联高效、衔接便捷、安全绿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
三、规划主要作用
(一)实现“多规合一”
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形成一张蓝图,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
(二)统筹保护与发展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严守三条控制线;提升开放联动水平,融入区域发展格局;强化集约节约,塑造品质城乡空间;强化安全发展,建立安全韧性的综合防灾体系;注重历史传承文化保护,彰显城乡特色风貌。
(三)凝聚社会共识
坚持上下联动、部门协同、专题研究,通过专家论证、社会公示、民主决策,增强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四)强化可操作性
坚持长远发展与近期实施相结合,在保护好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的前提下,依据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采取“空间布局+列表清单”相结合的方式保障重大项目空间,提供要素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