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发展规划】裕安区新安镇“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年至2025年)
“十四五”时期(2021年至2025年),是我镇步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新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阶段。科学编制我镇“十四五”规划,对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全国、省、市、区“十四五”规划总体部署,结合新安镇实际,突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编制了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内容如下:
一、“十四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区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考察安徽和扎实推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定推进“三大攻坚战”,紧紧围绕“绿色振兴、美好裕安”的发展战略,加快“西部慢城”建设步伐,紧抓机遇,迎难而上,同心协力,真抓实干,切实强化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社会稳定、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建设,努力实现工业经济、集镇建设和现代农业“三大突破”,全力以赴把新安打造成为裕安的工业强镇、农业大镇、文教名镇、财政富镇。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编制原则
1、结合镇情,实事求是。
找准规划功能定位,研究解决新安镇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明确重要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以新安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城镇建设实际需要为基础,制定既符合实际又高瞻远瞩,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发展规划。
2、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既要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又要立足新安的实际情况确定重点发展的方面和领域,做到全面发展、重点突破。
3、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把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使全镇人民群众分享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
4、政府主导,集思广益。
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扩大规划编制过程的社会参与度,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汇聚民智,充分体现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合理性。
三、发展定位
“十四五”时期,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二个中心三条主线一个基地”。
协同打造滨河西城和新安集镇。以南片滨河城区为前沿阵地,深度对接河西滨水新区建设,全面融入城市规划,加强市重点工程保障力度,提升社区管理水平,以六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为契机,打造现代化、信息化、文明化新城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动新安羽球特色小镇建设,提升集镇品味,加强集镇管理,快速推动西部休闲慢城建设,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加快建设三条主要交通要道。加快建设滨河大道延伸寿春路桥至迎水橡胶坝段、六单路、城西大道,以三条主要交通要道为主线,连接新安城区和集镇,加快以城区发展带动集镇发展模式,确定淠西经济带新安核心大镇定位,加快推动新安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建设特色农业生产加工基地。聚焦绿色、健康、高端需求,锚定长三角市场,以新安水果萝卜、精品萝卜丝、花生瓜子、高产毛豆、镇北雪里蕻等特色农产品为主,强化优质“菜篮子”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大品牌宣传,构建一体化农产品供销体系,将我镇建设成为长三角重要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四、“十四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新安镇将以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为抓手,紧紧围绕建设“绿色振兴、美好裕安”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工业经济、集镇建设、社会事业,突出“西部慢城”规划建设,全力以赴把新安打造成为裕安西部的羽绒羽球特色镇、现代农业大镇、文教休闲名镇、富裕财政强镇。力争到“十四五”末,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4000元以上,财政收入达到1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幅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10%,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乡风文明有较大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居住、教育、交通、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条件均配套健全,打造宜居、幸福、和谐、美丽的新安镇。
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结合区委区政府“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展望二〇三五年,全镇综合实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二〇二〇年的三倍,全面融入河西滨水新区建设,工业经济不断提升,城市路网全面贯通,充分发挥全区“卫星镇”定位推进集镇发展,以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延伸为抓手,联动中心城区发展,建成品牌集聚、二产三产融合发展的羽球生产基地;乡村振兴全面推动,现代农业不断发展,生态环境和谐优美,文教休闲产业不断丰富。全面建成淠西经济带核心大镇、特色农产品“菜篮子”基地、西部文体休闲慢城。
五、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稳步推进农业农村快速发展。整合马河村、迎水村、枫庙村、鲍湾村等15000亩蔬菜基地,配套建设大棚蔬菜基地、仓储房、交易市场等,改善农田灌排设施,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蔬菜,加快蔬菜基地建设,构建产、供、销立体化营销模式。打造16个美丽乡村建设,新增生活污水微动力设施48座,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新安“两区”划定保护区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粮食和养殖产业带头人,申报部级合作社1家、省级合作社5家,流转土地2万亩,建设仓储厂房、加工厂房等基地,并配置相关加工及现代化农业设备,计划发展稻田养虾3000亩。聚焦农田水利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洪河片区11000亩建设,对高标准农田片区15000亩进行进一步改造和提升,提高抗灾增收能力,改造农田灌溉渠系建设(重点是小牛支渠、方坝分支渠、陈集分支渠、马河分支渠),配套涵闸及护坡工程,聚焦农田排涝沟渠整治,建设田间排涝渠120公里、排涝沟36公里。
聚焦建设西部新城新安片区。规划建设新安镇工业板块物流基地,占地面积50亩,总建设面积10万平方米。加快丰泰农贸市场建设、西城大道及滨河大道连接线建设,其中西城大道总长度15公里,北起新火路,南至二中西校区,规划宽度60米;西城大道连接景观大道道路6条总长24公里,规划宽度30米(含征迁)。加快寿春路至西环路建设,西至平桥工业园接G40高速徐集张贵店新建的互通道路,东至寿春西路,总长6.5公里,规划宽度60米。按照市政道路标准扩建滨河大道(寿春路至鲍湾)。
着力打造美丽宜居特色集镇。对集镇老旧小区进行升级改造,完善供销新村、老政府家属区、赵园保障房等小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完成屋面立面改造工程、道路硬化、强弱电入地及铺设雨污管网、绿化、亮化等设施建设。完成镇区道路改造提升,道路总长度13公里,其中含明珠大道、西大街南北延伸段、洪小路、安和路至赵园路段,西大街至高速路下穿至安和路,飞龙路东西延伸等。对六单路新安段进行改造提升,总长度12公里,道路两边配套绿化、亮化、美化及道路排水等。新建迎水、枫庙、赵园、徐渡安置房,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解决淠河道路200米范围内整治拆迁,G40高速路拆迁及集镇建设拆迁安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羽球特色小镇建设,在育才西路重点打造占地200亩的华悦羽球生产基地,新建一座占地50亩,能同时容纳5000人比赛的大型综合场馆,在其周边新建一座占地30亩的羽球文化休闲广场。在华悦羽球生产基地正西侧,规划扩容1000亩,生产加工羽绒羽毛等制品,形成以羽球为中心的产业集聚区。依托特色羽球产业,通过招商引资挂牌出让飞龙路周边地块,新建一座集商业、住宅、文体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体,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打造飞龙路美食一条街、育才路文体一条街、淠滨路小商品一条街、广裕路自贸区一条街。新建新安创业园及农贸市场,创业园拟在西衔路北端规划两平方公里创业基地园区。
扎实推进双基建设项目落实。加快水利项目实施,推动安城河新安镇段综合治理,总整治长度约41.8公里,做好河道清淤、截污、疏浚、扩挖、堤坝加宽加高;强化安全饮水新安镇管网提升11个村,老管网改造重新改造13个村;聚焦推进新安镇淠河洼地治理项目,总治理面积约30平方公里,清淤扩挖祠堂河、月亮墩河、刘沟、大堰沟等河沟,新建杨家洼、徐渡、赵园排涝站一处。推进农村道路改建项目及农村危桥改造,改建4米宽村组道180条,长114.03公里;改建4.5米宽村村通15条,长25.7公里;改建5.5米宽以上道路14条,长12.44公里。规划农村危桥改造总计13座。
聚焦聚力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全面完成街东河、祠堂桥河、大小姚沟、六单路至集镇工业版块雨污管网建设,使镇域范围内污水全面收集、实行雨污分流;强化沿淠7个村村庄环境整治(鲍湾村、枫庙村、迎水村、赵园村、徐渡村、兴隆村、石塘村)、生态带建设以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均衡推动科教文卫项目落地。加快新安镇卫生、康养、教育基地建设,新建占地70亩卫生院用房。续建青溪路小学。新建职高一座。新建政务区红色文化广场一座,占地50-80亩。
全面推进西部慢城规划建设。规划建立西部慢城,旅游线路总长度约25公里,打造成休闲观光、农业采摘、乡村民宿、生态旅游等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将汪冲、石塘、二天门、葛大庄、谢坝五大水库,以及小牛高端水果采摘基地(猕猴桃、葡萄等)、西桥、马河美丽乡村点、杨庙水保广场串联起来,形成点片连接。将淠河沿线13公里500米范围内约40万平方的征迁安置及环境打造为三个区域,分别为城乡融合商业综合体、特色小城镇羽球文旅养老综合板块以及农业产业化项目。规划新安大桥至杨家洼闸段湿地保护项目,淠河滩涂湿地种草、生态修复等,配套提水泵站、排涝站等建设,重点建设徐渡、赵园、杨家洼三座提水站建设,寿春路桥至橡胶二坝堤顶道路建设及两侧绿化建设,同时,新建徐渡跨河大桥、政务区府前大道跨河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