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裕安区罗集乡2024年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4-03-10 16:58 信息来源:裕安区罗集乡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聚焦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现代农业示范镇”的目标,立足农业乡镇定位,充分发挥耕地资源广阔及高速区位便捷等优势,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奋勇争先,推动罗集由农业大乡向农业强乡加速跃进。

一、狠抓党的建设。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目标任务、方法措施,持续抓牢理论学习,紧紧锚定目标任务,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全乡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坚持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重点任务,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示范创争”行动。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从严从实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推动干部监督管理长效化。

二、狠抓粮食安全。力保粮食作物稳产高产,强化小麦、油菜田间管理,持续提升水稻机插秧率,稳步提升小麦、油菜种植面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大力争取高标准农田实施,做实做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大力实施“两强一增”,加快补齐“三中心”“四机具”短板,积极争取栗树“三中心”项目落地建设,确保2024年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机插秧率达68%;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7%以上,机条播率达90%

三、狠抓特色产业。围绕打造“2+3”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动白鹅、蔬菜、小龙虾等特色农产品扩规、提质、增效。积极引进白鹅产业龙头企业,力争徽风百里公司皖西白鹅一二三产项目落地并建设投产,带动全乡白鹅产业延链、补链,跃迁发展。推动西兰花等蔬菜产业规模种植,逐步在全乡范围推广,争取云水村蔬菜冷链仓储分拣基地项目落地。有序扩大小龙虾产业发展规模,引导农户科学养殖,增产增效。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观光农业,加快推动圣禾生态农业项目落地建设。做大做强“土特产”文章,加大优质稻米、手工挂面、咸鹅板鸭、土鸡蛋等优势土特产的培育、宣传、营销,推动优质农产品开展“两品一标”认证,不断提升质量,打响品牌,积极参加安徽省名优农产品上海和合肥交易会以及松江区“五五购物节”“松江购物节”等各类展会活动,持续拓宽营销渠道。

四、狠抓和美乡村。以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市级示范乡镇”为目标,引领全域乡村整体提升。一是突出示范带动,积极申创杨公村“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和清凉寺村省级美丽乡村点,推动松岗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加快推进兴罗生态农庄、宽平饭店等大别山乡宿建设。二是改善人居环境,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入推进“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大力整治黑臭水体,加强河湖管护;完成兴隆等村部分管网和水厂泵房改造提升,稳妥推进罗集自来水厂回收归“公”工作。三是推进乡村治理,坚持党建引领,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力争2024年所有村党组织达到四星级以上,五星级党组织不少于4个。四是壮大集体经济,做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入账和项目谋划,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共同体,争取各级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力争2024年村集体经济再上新台阶,经营性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五是弘扬乡风文明,用好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深入挖掘基层文艺人才,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五、狠抓发展基础。一是巩固脱贫成果,持续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切实做好预警信息研判,持续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就业帮扶、项目建设提升和消费扶贫等专题行动,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二是办好民生实事,认真实施50项民生实事,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深入推进“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促进“家门口”就业;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推动社会救助“关口前移”。三是推进“双基”建设,加快补齐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短板,积极争取资金完成西汲河云水至罗集村段圩堤除险加固和廖河综合治理工程,提升农田水利灌溉能力。

六、狠抓发展安全。一是筑牢公共安全屏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加强道路交通、烟花爆竹、燃气消防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和监管执法,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二是积极创建平安乡镇,加强对重点部位人防、物防、技防的投入和监管工作,全力争创“市级平安乡镇”,持续保持“无越级上访乡镇”,大力推广“无事”找书记平台,健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三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持续开展“周末驻点”行动,以“一合两联”擂台赛为契机,全面落实“打、防、管、控、治”各项工作举措,充分发挥“一站三中心”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职责作用,打造基层治理新模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