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裕安区苏埠镇2024年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一)坚持立足根基,加强党建引领。一是坚持以党建引领为保障,筑牢意识形态高地,围绕组织、文化、产业、人才、服务五个方向,进一步形成“共建组织、共抓队伍、共享资源、共谋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格局,推进农业产业延伸,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以党建联盟凝聚资源力量,打造面向长三角的“埠埠为赢”品牌,乘势而上实现村强民富的乡村振兴目标。二是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开展土地预流转、土地服务费收取、信用村贷款扶持及擂台比武四项专项行动,采取观摩培训、擂台比武、项目谋划、奖惩激励等方式,用好“项目资金”“金融融资”“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投入手段,算好集体经济“项目帐”,增加“经营性收入”比重。2024年全镇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以上。三是选好用好干部,抓实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结合苏埠实际,精选课题,实施小规模定向调训、小班次靶向培训,专攻定点领域能力提升。通过高质量发展党员、储备后备干部、选拔村干部、培养村党组织书记接班人“四步法”,构建起“选苗、育苗、用苗”全链条培育模式,为苏埠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二)坚持立足协调,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围绕工业做大、农业做强,全力开展“双招双引”,利用好闲置土地,重点引进轻纺、文旅等产业大商,提升招商实效。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争取G35高速连接线互通项目落地,不断提升苏埠区位和交通优势,全面铺开农业龙头企业北大荒农服集团试点工作。加快渔网产业向绳网产业的转型,提高东南亚外销能力。强化“四上”企业培育,2024年拟培育规上工业企业2家,限上批零住餐商贸业2家,力争各项经济指标再上新台阶,全年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增长1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增长10%。二是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加大摸排力度,做好服务保障,持续开展企业月走访,大力宣传惠企政策,拓宽企业反馈渠道,注重问题收集,加快问题协调办理,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内生活力,打造成苏埠的“金名片”。三是结合我镇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现实短板,抓住当前历史机遇,高标准、全方位谋划一批补短板、利长远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重大项目。系统挖掘苏家埠战役红色资源,推动孙湾、横排头、老街红色教育基地连点成线。持续完善明清老街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和开发力度。继续落实横杨内河中下游段黑臭水体治理,有效改善水域环境。
(三)坚持立足治理,提高民生福祉。一是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善治的基层治理格局。改进工作机制,实现基层精细治理,完善网格管理制度,开通事件处置绿色通道,全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升市长热线办理和“民呼快应”满意度。强化责任、整体联动、挂图作战,做到以计划推进工作、以目标倒逼进度、以结果检验过程,扎实推动基层治理各项任务落地见效,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二是有力保障民生福祉。始终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精准服务重点人群,加强就业困难人员技能培训、创业帮扶和就业援助,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推动高质量就业。细致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为重点,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参保率和综合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力争进入全区先进行列。持续关注困难群体,统筹抓好特困供养、低保、临时救助等惠民政策落实落细。三是持续推进平安建设。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依托网格化治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持续推动治安巡逻、违法打击,守护一方平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压紧压实安全生产各方责任,在重点时段保障特殊群体的安全,严肃严格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为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四)坚持立足规划,狠抓乡村振兴。一是科学规划布局,做大做强蔬菜、皖西白鹅、水产三大特色产业,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提升绳网、麻纺、服装等生产质效,优先培育一批优质工业企业纳规升限。坚持商贸做大,盘活“苏埠镇茶谷商贸综合体”、横排头康养基地,争取“绿道滨水乡村旅游带”农旅项目落地,与横排头景区串点成线,实现旅游产业提档升级。二是对标全省“千亿斤江淮粮仓”目标,持续提升“精耕细作”示范点建设水平,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坚持农业绿色生态发展,有效减少农业废弃物使用。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农村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三是进一步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加强对防返贫监测户的动态管理。加强就业和产业指导,提高群众劳动增收技能,重点关注突发严重困难户,重点帮扶监测户和低收入人口,强化兜底保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加强扶贫车间规范化管理。建立扶贫农产品销售应急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帮扶措施持续跟进、力度不减、落地落实。
(五)坚持立足长远,加强作风建设。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充分结合实际,健全完善有关工作制度,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带头遵守制度,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提高制度执行力,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同一切违反制度的现象作斗争,逐步构成自觉遵守和维护制度的良好风气。二是严格正风肃纪。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抓细抓常,持续查处“四风”隐形变异问题,坚决通报曝光。聚焦民生、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持续保持高压,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化“四种形态”,坚持精准问责,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三是坚持廉洁履职,聚焦项目工程、村级“三资”等重点领域,坚决惩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通过通报典型案例、宣布处分决定、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方式,进一步增强警示教育感染力和实效性,释放案例警示震慑效应,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见微知著、正本清源。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开展实地研学等活动,强化正向引导、反面警示,推动党员干部树牢纪法思维,增强纪法意识。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构建“清廉苏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