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裕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今年以来,裕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精品生产成绩显著,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基本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拥有国家“二级图书馆”1个,独山革命旧址群被授予“中国红色微电影拍摄基地”。
一、基本情况
裕安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文化发展要求部署,紧扣年度任务目标,不断推动文化事业、产业有序发展。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一是建成26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实施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升项目,增强了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能力。二是按照“八个有”建设标准,顺利建成青山乡土门店行政村新桥中心村、顺河镇古城行政村双窑中心村等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省级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1个,六安市群众文化活动示范点17个,市级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1个。
2.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一是农村电影实现了数字化放映全覆盖,坚持在全区280个行政村每年放映3360场电影。二是在全区280个行政村开展送戏下乡工程,每年送1场正规演出。三是以“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为依托,持续开展“送书下乡”活动。
3.文艺创作力度持续加大。创作出戏曲《问路》、庐剧小品《迷路》和原创歌曲《美好裕安向未来》。参与拍摄制作了《红色丰碑 历史见证——六安独山革命旧址群简介》系列红色微视频。纪录片《听风者》荣获第六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最高奖项——“最佳微电影”。协助央视新闻频道《吾家吾国》独家专访六安106岁老红军“听风者”胡正先。
4.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一是通过开展送戏进万村、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全区文艺调演、广场舞大赛、“社区一家亲 文化进万家”群众文化活动、农家书屋暑期阅读实践活动、农民丰收节、农民春晚及区春晚等活动,吸引大量群众参与;二是打造特色公益文化服务品牌。我区依托组建的区级文化志愿服务队,利用元旦、春节、五一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乡镇、村、社区进行辅导,不断提高基层文艺创作、文艺表演能力。
二、存在问题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处于提质增效转型发展期,整体发展品质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全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逐步健全,但场馆利用率不高,群众主动开展活动较少。
三、下步打算
一是以国家、省各类大赛为抓手,组织创作人员,创作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作品,开展原创作品征集活动,全面推进和繁荣我区文艺创作。加强对“皖西庐剧”的传承、保护,支持六安九中庐剧传承班发展,打磨提升《大别山的红娃娃》《庐剧花腔小调联唱》等优秀文艺精品。二是认真开展“送戏进万村”、“戏曲进乡村”、广场舞大赛等活动,围绕“大地欢歌”、“四季村晚”、“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等重要主题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