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安区:非遗进校园,文化润心灵

发布时间:2020-06-16 12:39 信息来源:裕安区文旅局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裕安区:非遗进校园,文化润心灵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了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关注了解六安非遗和非遗保护工作,6月9日至6月19日期间,“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公众号将推出“六安非遗线上展示”专题宣传活动,集中展示六安市丰富的非遗资源和生动的非遗保护实践,在线普及非遗相关知识。邀您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裕安区非遗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以“非遗进校园”为重点,扎实有效地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先后在裕安中学、六安九中、裕安区职业技术学校、城南小学、城北小学、解放路小学以及10余所幼儿园开展非遗展演展示、传习教学等活动,使同学们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激发孩子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在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过程中,裕安区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是以欣赏教学为主,使同学们初步了解非遗,增强其对非遗的保护意识;其次,结合六一、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春节等节日,将不同非遗项目的传承人邀请到学校开展非遗体验活动;最后,由学校根据周期性培训班的学习进程,建立专门的兴趣社团,参与到学校及社会公共文化活动中。



六安九中专门设立“非遗庐剧社”,由裕安区文化馆组织皖西庐剧国家级传承人武克英老师、省级传承人白树龙老师等负责教学。目前,该社每期学员约45人,定期开课。该社排演了多个庐剧节目,受到大众喜爱。2018年,“非遗庐剧社”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好评。编排的节目《戏曲联唱》参加全省戏曲进校园文艺汇演获得一等奖。2019年编排的《观画》获得“六安市小小传承人文艺汇演”二等奖、“六安市原创作品大赛”二等奖。


裕安区苏埠镇戚桥村坐落着一个三进徽派大院式建筑,大门上没有“鲍氏宗祠”牌匾,取而代之的是“东山文史苑”几个烫金大字。600多年来,六安鲍氏族人以慈孝文化为核心,世代传承着“忠孝慈廉”精神。每年清明前后,“六安鲍氏慈孝文化”的传承人,会通过乡村道德讲堂,走进校园义务宣传慈孝文化,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鲍氏慈孝文化市级传承人鲍传忠老师等人讲授慈孝文化

六安竹编项目,地处大别山腹地,坐落于有着“中国第一将军镇”美誉的裕安区独山镇。该项目的传承人邹红,利用大别山独有的竹、木、藤、柳、草等天然材料,通过独特的竹编技法,编织成集实用与观赏、工艺与文化完美结合的竹编制品,并多次代表六安市参加各级博览会,屡获金奖。2019年,裕安区文化馆邀请邹红老师走进独山镇双峰小学,为孩子们现场展示、教授极具本地特色的竹编技艺,感受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


六安竹编市级传承人邹红老师



“吹糖人”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技艺,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饴糖加热后,揪下一团,揉成圆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淀粉压一个深坑,收紧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细度时,猛地折断糖棒,此时,糖棒犹如细管,立即用嘴吹气,再通过捏、转等手法配合,塑成各种造型,最后用竹签挑下,冷却后成型。六一期间,裕安区文化馆邀请“侯氏吹糖人”传承人走进皋城之星幼儿园、蓝蝶国际幼儿园、小红花(北塔公园)幼儿园、小红花(文华路)幼儿园、丹霞幼儿园,现场制作糖人,为小朋友们送上了一份充满心意的节日礼物,也让老师和家长们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