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安区党组成员王康军解读:裕安区2023年全区规上工业运行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4-03-22 10:37 信息来源:裕安区统计局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2023年,我区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但由于市场需求下降和企业自身经营困难等压力,全区经济仍处于低位运行。

一、基本情况。

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幅较1-11月下降1.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五位,低于全市平均值1.3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7%。

从三大门类看,2023年,非金属采矿业同比增长37.5%;制造业同比增长4.5%;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61.4%。

从主导产业看,2023年属于市“5+1”五大主导产业的企业共122家,实现总产值90.45亿元,同比增长1.93%,共上拉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17个百分点。

从“两新一高”产业情况看,2023年全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两新一高”企业共81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65.66亿元,同比增长0.66%,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4.87%。

二、运行特点。

1.超七成行业增长。2023年,2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增长面达74.1%。其中,受新能源汽车利好因素影响汽车制造业增长915.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9.5个百分点;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103.8%,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1个百分点,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5.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7个百分点。

2.农产品加工业优势明显。2023年,我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区68户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4.1%,增速高于全市增速12.8个百分点,居全市第2位。其中产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12家,同比增长35.7%,上拉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4.3个百分点。

3.研发投入加大。2023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费用3.9亿元,同比增长19.1%,占营业收入的2.7%,比2022年提高0.2个百分点,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现有产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4.新上规企业支撑有力。2023年,全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6户实现产值20.7亿元,同比增长32.6%。增加值同比增长27.4%,对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25.4%,上拉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2.7个百分点,为全区工业增长注入动力。

三、存在问题。

1.负增长企业多。2023年,由于订单量不足,我区201家规上工业企业中产值负增长企业64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31.8%。64家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0.6亿元,较去年减少13.8亿元,同比下降25.3%,下拉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25.3个百分点。其中,8家停产半停产企业已退库。

2.高技术产业增速回落。2023年,我区10家高技术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较1-11月下降3.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六。其中,医药制造业下降12.6%,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3%。

3.企业效益下滑。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6%,但受原材料价格、物流成本上涨等原因,营业成本同比增长9.6%,导致利润同比下降21.0%,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1.7%,企业利润率为2.6%,比去年降低了0.9个百分点,企业效益呈下降趋势。

4.产值增速与能耗增速不匹配。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146.3亿元,同比增长6.20%,能耗66054.04吨标准煤(当量值),同比增长16.8%,两者相差较大。

四、建议。

1.积极帮扶困难企业。我区负增长企业较多,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关注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同时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促进企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2.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针对企业效益下滑,建议进一步扩大内需,聚焦汽车、家电家装、零售、餐饮等具体民生重点领域,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发挥资金杠杆撬动作用,让消费者可以得到实惠,有效刺激消费,拉动经济持续增长,提高企业效益。

3.大力培育高技术企业。我区高技术企业规模小,占比低,下一步建议积极扶持成长型高科技企业,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研发投入,提高高技术企业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