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安区统计局副局长刘飞解读:2023年裕安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简析
2023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顶住房地产投资下行压力,负重前行,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3%,其中项目投资增长21.1%,房地产投资增长-22%。
一、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指标运行情况
1、项目投资延续增长态势。全年在库投资项目共323个,完成投资增速21.1%,延续稳定增长态势,增速与2021年的20.8%和2022年的21.4%相比基本持平。
2、建安投资对稳定固投增长起到支撑作用。全年建安投资同比增长17%,增速较上年同比提高了6.4个百分点,居全市第3位。建安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也由去年同期的61.4%提高到71.9%。拉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4个百分点。
3、一产投资增速显著。全年一产投资同比增长79.9%,较去年同期提高73.9个百分点,居全市位次由上年第7(开发区除外)上升到全市第4。一产投资项目也有去年同期的28个增加到52个,农业衔接资金引导社会投资作用明显。
4、社会事业投资发展迅速。全年全区社会事业投资同比增长106.8%,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了62.6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投资同比增长120%,拉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个百分点;卫生和社会工作同比增长103.3%,拉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同比增长65.1%,拉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1、民间投资同比下降明显。全年民间投资增长-10.7%,增速较上年下降了32.6个百分点,在全市的位次由上年的第2跌至第8位。全年民间投资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也由去年同期的72.9%下降到61.9%。
2、房地产投资持续负增长。全年在库的房地产项目43个,完成投资增速为-22%,已连续19个月保持负增长。增速较2021年的17.3%和2022年的-5.7%分别下降了39.3和16.3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也由2021年的53%下降到2023年的38.7%,下降趋势明显。
3、工业投资相关指标增速放缓,发展潜力不足。全年工业投资增长24.0%,增速较上年下降了88.2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增长21.5%,增速较上年下降了90.7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13.1%,增速较上年下降了130.5个百分点。
衡量制造业投资发展潜力的两项重要指标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和新开工亿元以上制造业投资全年增速均不理想,也是为数不多两项指标均负增长的县区之一,其中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长-23.2%,位居全市第8,较上年下降了248个百分点;新开工亿元以上制造业投资增长-40.8%,位居全市第8,较上年下降了615.2个百分点。全年新开工入库制造业项目50个,较去年同期减少5个,其中新开工入库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2个,较去年同期减少4个。
4、基础设施投资延续下降态势。2023年全区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0.2%,虽然较上年有所收窄,但是部分行业投资降幅却在扩大,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同比降低55.9%(不包括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下拉全区固定资产投资3.3个百分点。
5、招商项目投资贡献率不高。去年全区招商引资亿元以上项目为42个,其中当年纳入统计库的有17个,纳统率仅40.5%。17个纳统项目本年完成投资仅占计划总投资的7.5%,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2.1%。考虑到部分新引进的项目前期是租赁引进设备生产,堪堪达到纳统标准,后期的建设需要加速推进。同时一些大项目如玲珑轮胎,中煤电厂等也要加快建设,尽早达到纳统标准。
三、几点建议
1、加大招商项目落地力度。一是要优化招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优质项目落户我区;二是要加大对重点项目、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供地、规划、环评、能耗、供水供电供热等要素保障,切实解决“两慢”问题,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三是要建立健全项目落地后的跟踪服务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项目的存活率和成功率。
2、提振民间投资信心。一是要加大对民间投资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企业家了解政策、用好政策;二是要搭建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三是要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和引导,提升其投资理念和经营能力。
3、优化投资结构。一是要加强对行业、领域的规划指导,避免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三是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加强政策扶持。一是要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财税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税负;二是要建立健全财政奖励和补贴机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三是要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和引导,激发其投资热情和活力。(裕安区统计局 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