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份六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情况
一、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
对策与建议:(1)加强联防联控,动态评估风险。加强部门协作与疫情信息共享,确保实现早期预判精准、风险研判科学、应急处置及时;持续关注境内外疫情动态,结合蚊媒监测等相关数据,科学动态评估疫情风险。(2)医疗机构要继续提升对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传染病鉴别诊断意识;做好病例管理,一旦明确诊断,按要求做好防蚊隔离管理治疗,并及时进行报告。(3)疾控机构要持续加强蚊媒密度监测,对布雷图指数(BI)显示存在蚊媒病传播风险的重点地区重点环境,及时开展消杀处置;一旦发现基孔肯雅热、登革热输入病例,规范开展疫情处置,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防止发生本地续发疫情。(4)各地要继续做好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栏、微信群等渠道,向公众普及“清积水、防蚊虫、早就诊”核心知识;各地卫生机构协助旅游部门做好前往流行区的旅行者及导游的宣传教育,提高境外旅游的防范意识及落实归来后2周内的自我健康检测。
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对策与建议:(1)全市各地继续高度重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防控工作,持续做好病例监测工作,尤其高发地区要定期开展病例、中间宿主、蜱虫带毒情况等监测,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2)医疗机构要做好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诊疗技术培训,提高病例早发现、早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力,并加强病例管理,严格病例出院标准,同时做好院感防控工作,严防出现院内感染。(3)疾控机构对辖区报告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应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溯可能的感染来源,落实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对发现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死亡病例,应及时开展死亡原因专题分析,针对病例的发现、报告、优化转诊、救治等各个环节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切实降低病死率。(4)继续做好公众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多渠道多方式宣传疾病防治和蜱媒生物防制知识,使广大群众了解病毒感染途径和发病风险,掌握蜱防护知识,加强个人防护措施,防止蜱叮咬,发病后及时就医。
三、诺如病毒肠胃炎
对策与建议:(1)强化联防联控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主管部门应主动加强与教育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做好信息互通。(2)学校、托幼机构日常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加强学校饮食、饮水卫生管理,如出现疑似病例,应引导及时就医,避免带病上课,同时做好呕吐包等消毒物资储备。(3)医疗机构加强医务人员培训,积极做好病例救治工作,提高诊断和报告敏感性,加强院感控制,防止出现院内二次感染。(4)疾控机构做好疫情监测,一旦出现暴发疫情,及时赶赴现场,规范开展疫情处置工作。(5)加强健康宣教工作,提高公众、社区和集体单位的防控意识,倡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
四、霍乱
对策与建议:(1)医疗机构仍需规范开展肠道门诊工作,切实做到“逢泻必登、逢疑必检”,做到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2)疾控机构继续做好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尤其是甲鱼等水产品和外环境霍乱弧菌的监测工作,并根据结果适时开展风险评估;一旦出现霍乱疫情,疾控机构需按照《霍乱防治手册(2012版)》要求,及时做好调查和处置,防止疫情扩散。(3)市场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强化食品监管工作,对辖区内经营的外来水产品批发、零售摊贩/商户实施进购和销售登记,确保进购地址、数量、产品类型详细,严格落实“索证索票” 确保食品可溯源;同时加强对外来水产品,尤其是甲鱼、虾等水产品的抽检工作,确保及早发现潜在带菌水产品,有效管控源头风险。(4)各地需继续加强对霍乱等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健康宣传工作,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提高公众自我防病意识和就诊意识。
五、结核病
对策与建议:(1)教育和疾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控工作,加强组织管理,强化部门间的联防联控机制。(2)各级各类学校切实做好新生入学体检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结核病筛查。(3)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做好肺结核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和治疗管理,积极开展结核潜伏性感染者的预防性治疗。(4)疾控机构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开展学校等聚集场所疫情处置,防止疫情扩散,适时开展风险评估。(5)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提高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