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安区交通运输局“十四五“规划解读
2021年1月,经六安市裕安区交通运输局组织评审通过了由江苏中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的《裕安区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报区发改委备案,这是裕安区“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改革方向及重点工作的指导性规划,对指导裕安区“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对《规划》作如下解读。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和依据
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宏伟蓝图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和对交通运输行业的指示批示精神,结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省市关于“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的要求,根据《六安市裕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六安市“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结合裕安区交通运输发展实际情况,由六安市裕安区交通运输局组织,委托江苏中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了《裕安区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编制过程
2020年4月,裕安区交通运输局委托江苏中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2020年4-7月,对裕安区交通运输局及各乡镇进行调研,认真总结“十三五”以来裕安区交通运输行业取得成就,梳理发展中所面临问题,分析十四五”时期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形势,初步梳理裕安区“十四五”期间交通主要发展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起草了《规划(初稿)》。
2020年11月,根据同步开展的《六安市“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与《六安市裕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最新成果,对《规划(初稿)》进行逐条梳理和修改,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并送至六安市交通运输局、裕安区交通运输局及其他相关单位征求意见。
2020年12月,在吸纳各单位关于《规划(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建议后,修改完善形成《规划(送审稿)》
2021年1月,经六安市裕安区交通运输局组织评审通过《规划》。
三、《规划》编制的重点考虑
(一)提升政治站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充分体现政治高度、强化政治意识,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融入和贯穿到《规划》全篇。
(二)把握形势要求,落实交通强国、交通强省的系列部署,牢牢抓住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合肥都市圈等战略发展机遇,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全面贯彻“补基础设施短板、降交通物流成本、强公众出行服务、优交通生态环境、增创新发展动能”的工作思路。
(三)坚持先试先行,做好支撑保障,发挥交通运输行业“先行官”的作用,推动运输服务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构建安全便捷、优质高效、绿色智能、一体畅联的“综合化、一体化、智慧化”现代综合运输服务体系,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区开好局、起好步,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先行区”、“大别山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长三角休闲旅游养生养老目的地”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四、《规划》的工作目标
至2025年,以服务于裕安区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为总体方针,坚持“强化骨架、加密网络、优化服务、补齐短板”,坚持“安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畅通便捷、衔接有序、安全高效、绿色智能、文明和谐”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各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对外以铁路(轨道)、高速公路为骨架,对内以普通干线公路网络为骨架,农村公路全面覆盖,客货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行业治理法治、高效,充分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五、《规划》框架及主要内容
本《规划》主要由三大板块组成。
(一)第一板块:总结“十三五”发展成就,梳理存在问题,分析发展形势,根据“十四五”时期交通运输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十四五”期间裕安区交通运输行业需求做出预测,明确了裕安区交通运输行业在新发展阶段的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发展成就:已初步形成了以公路、铁路为主,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互相衔接,对外、市域、市区各种交通有机联系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总体上较好地满足了目前城市发展和经济产业发展需要,为城镇空间和产业布局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裕安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交通基础。
——存在问题:主要面临四方面问题:综合交通网络有待进一步优化;现代化运输服务水平亟待提升;监管执法压力大,智能化程度亟待加强;土地、资金问题成为交通行业发展瓶颈。
——形势要求:主要面临五大发展形势:“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合肥都市圈、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多重叠加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省级“四好农村路”、“乡村振兴”等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省市打造绿色发展平台的机遇;快速增长的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交通运输绿色化、智慧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发展原则:坚持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协调原则、可持续原则、开放性原则,推动“十四五”时期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目标:“3网络2系统1体系4特色1示范”目标,基本建成畅通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四横两纵”铁路网,“一纵一横”高速公路网,“三纵四横三射”干线公路网);综合运输服务效率和品质走在安徽前列(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客运服务系统,一体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货运物流服务系统);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逐步现代化(“安全高效、保障有力”的行业管理体系,“智慧交通”、“平安交通”、“绿色交通”、“品牌交通”四大特色交通);率先在六安建成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区。
(二)第二板块:重点工作。重点依托六大设施建设工程,完善综合交通网络(1);依托客货综合枢纽建设,推进综合运输系统建设(2);构建行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优化综合执法系统、公路管养系统、投融资平台“两系统一平台”(3);建设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品牌交通(4)。“六大设施建设工程、两大运输服务系统、行业管理三大系统、四个特色交通”,即“6234工程”。
Ø 六大设施建设工程
——推进铁路骨架网布局及配套设施工程:积极配合沿江高铁、合西高铁前期工作,做好合六城际连接线前期研究,对接新桥机场,优化综合交通运输结构,深化合六一体化。积极配合六安至安庆铁路建设工程,增加裕安区纵向高铁通道,利用安庆沿江优势,积极融入长江黄金水道,融入长江经济带“一轴”。同时做好六安南站周边集疏运路网建设,发挥高铁站辐射功能,与现有六安站形成闭环,发挥两站联动功能。
——推进高速路网扩建工程:完善高速公路“一横一纵”格局。重点做好沪陕高速、济广高速裕安霍邱界-至六安西段改扩建配合工作,将现有四车道扩建为八车道。完善长江经济带北翼通道,融入合肥都市圈,深化合六一体化。
——优化骨架路网布局,构建高等级、快速化的普通国省干线路网:一是构构建裕安区国省干线骨架路网,完善裕安区干线公路“三纵四横三射”格局。横向通道建设服务于合六一体化发展。推进合六快速通道的对接道路(S329)建设,构建与合肥都市圈快连通道;推进S437建设,补齐裕安区北部横向通道缺失短板;推进S330建设,发挥交旅融合优势,构建裕安区南部横向旅游慢行通道。纵向通道建设主要构建裕安区中部纵向干线。推进S244、S428南延建设,构建裕安区纵向干线骨架。推进X219建设,构建裕安区西部纵向贯通性通道,并争取纳入安徽省省道网规划调整。射线主要依托S240南延建设,推进建设六安至霍山快速通道,分流G105交通压力;依托S244的建设,推进建设裕安北部-霍邱的快速通道并实现与裕安区城区相连。同时争取将两通道纳入安徽省省道网规划调整。同时做好S325建设配合工作及配套互通设施建设。二是做好公路快速化,适应不同层次出行需求,优化城区对外出行条件,重点对现有饱和度较高的G312(六安西-裕安金安界)与G105(六安城区-戚家桥)进行快速化改造,加快新基建落地,提升通行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快速出行需求。
——农村公路全面升级,服务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一是完善重要县道联系工程,巩固“一核”地位。在新一轮的裕安区县道网规划中,裕安区总里程由402公里提升到831公里,路网里程总体规模有较大幅度提升。“十四五”期间重点实施乡镇政府所在地到六安市区、重要节点(风景区、经济开发区、交通枢纽)连接县道的改扩建工程。推进10条射线项目、3条横向通道项目、1条纵向通道项目、3条连接线项目。保障各个行政村均能在15分钟内到达省道和县道,自然村在20分钟内可以到达周边的县道和乡道。二是利用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和“四好农村路”契机,实施一批乡村道改造,完善各乡镇地区内的乡村道网。
——完善水运设施,结合旅游设施,打造裕安特色水上交通:航道方面以引江济淮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裕安区等级航道建设,维持大潜山航道为Ⅵ级航道,将汲河裕安霍邱叶集界-固镇桥提升为Ⅶ级航道,维持固镇桥-裕安霍邱界为Ⅵ级航道。港口、码头方面,九公寨风景区与横排头旅游区隔淠河相望,规划依托大潜山干渠航道,深化交旅融合建设,在已建横排头旅游码头基础上建设九公寨旅游码头,打造横排头水利枢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里程约10公里),构建交旅融合“慢行”交通,促进景区联合发展。
——推动战备公路工程科学建设:着力推进交通战备现代化建设,从国防交通网络化、队伍建设规范化、方案计划实战化、工作管理科学化等“四化”建设着手,建立各项交通战备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规范岗位职责,交通战备工作走上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的轨道。
Ø 两大运输服务系统
——继续完善客运枢纽体系,提升城际客运和城乡公交一体化服务水平:一是推动综合客运枢纽设施建设,新建候机楼及商务区,购置机场大巴或中巴,修建为专用线及来往候机楼的社会车辆提供停车场所的大型停车场。二是推动城乡客运体系建设,优化提升全域公交网络体系,优化城乡公交向建制村覆盖,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提高服务质量,提高通达水平。三是推动枢纽经济建设,引导六安市客运西站有限责任公司等一系列拥有大量预留存地的企业进行TOD模式开发,运用客运站辐射裕安区全部乡镇的特点,结合乡镇物流产业进行开发。
——加快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货运物流枢纽体系:一是完善综合货运体系,完善区级物流中心,加快区级快递服务网络建设,引导行业转型发展,优化货运运力结构。二是积极推进邮政快递行业发展,夯实乡镇两级物流基础、邮政普遍服务网络、农村公交和快递网络与电子商务充分对接,将全区所有乡镇纳入次日达的同城快递服务网络。重点推进乡镇快递物流平台的建设,依托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利用公交车代运等形式,形成电商、客运、物流、快递等为一体的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点。三是规范维修、驾培等服务,做好运输保障。
Ø 行业管理三大系统
——依法推进改革,完善综合执法系统:从依法推进改革,规范执法、严格执法,推进综合执法,探索科技执法四个维度,推动交通运输行业法制建设。
——机制创新,优化公路管养系统:从优化公路管养系统、强化安全生产保障制度两个角度推动公路管养系统创新发展。
——积极探索,优化交通建设融资平台:拓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积极争取省级财政对轨道交通、国省干线、农路建养等项目的转移支付。尝试打破地区界限,与都市圈城市形成具有统一性特点的投融资政策和环境,吸引社会资金特别是民营资本投入到区域合作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中来,以有效扩大项目投资来源。
Ø 四个特色交通
——智慧交通等全面提升,全方位支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一是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行业内外数据的共享交换,建设非现场执法信息平台及相应卡点,建设全区重要道路监控布点,继续推行营运车辆安装北斗定位系统及4G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施工、运输监管平台。二是提升行业应急监管水平,构建区级交通运输运行监测与协调指挥中心,建设公路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建设道路运输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基础数据录入。三是提升信息服务能力,提升客货运输信息化水平。四是推动行业数据治理,推动政务服务与交通部门的数据交融,完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数据网络安全管理。五是对接上位平台依托六安市交通运输数据中心、交通地理信息数据库、交通基础设施运行状况监测平台的建设,完善区内智慧交通数据采集体系。六是智慧公路示范工程,重点开展新安、独山、丁集境内智慧公路示范工程的研究。
——深入推进绿色交通,保障交通运输科学发展:一是引导行业结构性调整,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大力推动现代交通运输组织管理方式,推广应用绿色交通运输装备及新能源,大力推广绿色配送,大力推广节能驾驶与绿色维修。二是推动形成资源集约利用长效机制,加快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着力推进资源循环再生和综合利用。三是落实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修复,强化生态红线区域与交通线网规划协调。
——深化平安交通,提升安全应急保障能力: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区政府关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切实履行安全生产和预防工作领导责任。深化平安铁路、平安公路、平安航道、平安车船、平安渡口、平安工地、平安邮政的建设。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加强应急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升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创新品牌交通,提升裕安交通形象:鼓励交旅融合新业态,打造裕安区特色交通品牌,创新“公路+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服务和支撑乡村振兴战略,促进裕安区交通行业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推进规划与旅游公路、绿色公路、文化公路、美丽公路等有机衔接,加快推进裕安区品牌创建顶层设计。结合裕安区区情按照主题突出、传播广泛、社会认可度高的要求,创建裕安区特色“裕路”交通品牌。
(三)第三板块:保障措施。为确保“十四五”裕安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重点任务的落实,从组织领导、规划研究、土地征用、科技进步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规范体制机制,加强发展组织领导:针对裕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近年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调研,制定地方法规,规范行业管理;建立跨区域、跨行业的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新机制,加强交通建设跨区域、跨行业统筹、协调能力。
——科学编制规划,引导交通发展转型:坚持规划引领,强调规划调控。发挥规划总体指导作用,加强指标与实际的结合,倡导公交优先,适时开展交通发展热点问题研究,保障规划有序实施,促进综合交通的集约、绿色发展。
——注重规划红线,保障交通建设用地:随着开发建设强度日益增大,土地资源趋向不足。应当全面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发展,加强综合交通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保障交通发展用地,促进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提升行业发展水平:在综合交通运输建设管理上,树立创新意识,.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使交通建设产业从传统的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在综合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上,以先进技术提高交通系统整体发展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增强交通能力供给,提高经济合理性和安全保障性。
——注重队伍建设,促进管理服务提升:围绕打造“懂工程,懂技术、懂规划”的综合人才队伍建设目标,进一步调优配强各级干部队伍,造就高素质交通人才队伍,促进综合交通自身协调发展。打造“交通”服务品牌,提高交通行业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逐步实现“交通管理”向“交通服务”的提升。
六、《规划》亮点。
《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裕安区交通运输发展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举措。例如指导思想中提出了要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梳理了“一落实,抓机遇,五坚持,补短板、增动能,推改革”的发展方向;深化提出了“3网络2系统1体系4特色1示范”的目标体系;重点任务中细化了智慧、绿色、平安、品牌四大特色交通任务,梳理具体实施项目,创新“公路+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提出结合区情创建特色“裕路”交通品牌,服务和支撑乡村振兴战略,促进裕安区交通行业统筹发展、协调发展。
七、下一步的工作考虑
下一步,六安市裕安区交通运输局将按照《规划》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做好任务分工,明确实施责任和进度安排,确保《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一是做好规划宣传解读工作,突出宣传《规划》的精神实质和工作重点,引导形成《规划》实施的各方合力。二是裕安区交通运输局各部门要根据本规划要求,研究制订具体落实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规划实施,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三是做好资金保障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