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111号提案答复的函
尊敬的章紫雈委员:
您在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深化公共厕所老化改造及强化管理维护的提案》已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城区现有公厕77座(其中第三卫生间与无障碍厕所配备了40间,约占比52%),由政府购买服务企业中环洁六安有限公司进行日常保洁维护,实行一人一厕,全天候免费开放,区城管局环卫所采取日督查、月考核等方式进行日常监管,保洁质量与使用完好率均得到了市民的认可。按照创城要求,城区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至5座公厕。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需求,我们积极与辖区内企事业单位进行协调沟通,在完善公厕设施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约100座,并在沿街路段增设了公厕指示牌,标明公厕使用类型,方便不同人群如厕,基本解决了市民如厕难问题。并且每年都在谋划新建改造公厕项目,由于选址难,规划新建公厕很难落地,重点放在公厕升级改造和保洁服务质量提升上。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组织人员对城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77座公厕标识标牌、内部设施、通水通风、除蝇除鼠器具及公厕内外乱张贴小广告等情况进行全覆盖排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进行维修、整治和更换,目前公厕的设施设备大部分配备齐全,基本满足使用要求。
二是严格按要求落实日常保洁频次。对我区城区77座公厕配备78位公厕保洁员专人管理,公厕进出入口均配有防滑地垫,每日全厕消杀、保洁4次,且工作时间不间断保洁,基本做到人走厕清。
三是对配备的40间无障第三卫生间,按要求对小便池、马桶、蹲位及洗手池均配备扶手,并额外设有可折叠式尿布台;另外设有水泥坡道或无障碍通道,能确保轮椅通行,打通残疾人无障碍通道,重点围绕 “一老一小一残” 群体的实际需求,做好人文关怀、包容的公共服务工作。
四是主动开展调研走访。局物管中心督促辖区物业企业强化了对我区206个物业小区内公厕的运维力度和频次,并适时纳入物业日常服务水平测评考核之内;同时,我局积极主动对接相关涉及的主管单位,对不属于我局监管的其他企事业单位、大型公园、旅游景区等区域内公厕的保洁服务水平提升进行有效引导,共同倡导“小厕所、大革命”理念。按照《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落实好第三卫生间的标准化建设,尽可能做到方便市民如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规划引领,科学布局。
完善公共厕所设置标准,深入调研公共场所人流量、使用需求等数据,科学规划城市公共卫生间的布局,高位推动项目建设,争取每年都能建设一批新公厕。同时将对城区现有公厕及社会公厕进行全面摸排,采用“一厕一档”台账模式,详细记录每座公厕的区位分布、建筑结构、设施配置(如无障碍设施、母婴室等)使用频率及维护状况等关键信息。另外着重对设施老旧的公厕优先计划翻新,并对具有改造空间的公厕将第三卫生间纳入升级改造范围,并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关于第三卫生间建设的标准规范,注重选用安全、环保、耐用的产品,提高设施的舒适性和便捷性。例如,配备感应式水龙头、自动冲水装置等智能设施,打造"零接触"的卫生环境,既有效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又显著提升使用舒适度和便捷性,切实保障居民的如厕安全与便利。
(二)加大宣传推广,提高公众认知度。
开展多维度宣传推广工作。利用线上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微信朋友圈等新媒体渠道,采用通俗易懂的图文和短视频形式,引导居民文明如厕、厕后及时冲水、爱护公物,不断提升居民讲卫生、树新风意识。
(三)强化监管服务,确保公共厕所有效运行
通过制度与科技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厕监管服务体系。一是提升公厕监管力度,增加日考核抽查公厕次数;推行"二维码"评价系统,让居民扫码即可对卫生状况、设备运行、管理情况等进行实时评价并提出意见;建立"红黑榜"通报制度,按月公布管理优良和问题突出的公厕名单。并根据日常检查、居民评价和实际运行情况,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持续优化政府购买服务考核办法。二是依托“智慧环卫”管理平台实现公厕管理信息数字化,市民可通过手机APP实时查询公共厕所位置、使用状态和人流量等信息,错峰使用,提高公厕使用体验。让城市公厕成为展现城市文明程度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窗口。
感谢您对我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关心与支持。
特此报告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六安市裕安区城市管理局
联系电话:0564-327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