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人解读:当前我区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餐饮服务发展迅猛。但是,由于餐饮业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油烟污染问题已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和城市空气质量,进而导致居民投诉餐饮油烟排放问题不断,如不加以整治,势必会影响社会安定和餐饮业的健康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群众投诉油烟问题强烈。2019年环保投诉件496件,涉及餐饮油烟108件,占比21.8%;2019年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六安期间,收到群众信访件117.5件,其中餐饮油烟问题31件,占比26.4%,今年以来,收到群众环保投诉件322件,餐饮油烟问题占比24.2%。数据表明餐饮油烟已经成为城市困扰居民正常生活的重要污染源。
二是餐饮业主环保意识不强。很多餐饮业主认为持有市场监管等部门发的证件就可合法经营了,根本没有环评审批的意识,更没有想到要承担环境污染防治的社会责任。同时,餐饮业主从节约成本考虑,部分餐饮业虽然安装了油烟净化设备但不正常使用或清洗不及时,导致油烟净化设施不能发挥作用。涉及餐饮业投诉40%左右都存在油烟净化设备与所经营规模不相匹配,导致油烟污染排放比较大。我区现有餐饮单位总数1885家,已安装油烟净化设施1518家,今年以来,督促新装油烟净化装置22家,未定期清洗油烟净化装置434家。
三是餐饮单位选址不合理。以往的城市规划中尚未把餐饮业作为城市中污染较为严重的行业加以规划,更没有为它们预留油烟排放通道和污染处理设施场所,如庆安街、云路街、龙河路沿街商铺,因这些遗留问题,导致不能安装公共烟道,餐饮油烟虽经处理,但无处排放。大部分餐饮业分布于居民稠密的街道和居民区,“下为店面、上为住宅”的模式普遍存在。许多餐饮设在无公共烟道的居民楼下,有的甚至直接摆在人行道上,其厨房的油烟四处飘散,导致楼上居民苦不堪言。
四是部门准入政策互相矛盾。根据国家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及相关环保法律法规,餐饮业在建设之后运营之前需办理环境影响评价登记备案后,方能建设经营。但是环保审批不再作为前置审批要求,造成绝大多数餐饮单位在未履行环保审批的情况下得以营业,导致餐饮业污染无法从“源头”上控制,出了问题全部推给最末端的行政处罚,又受餐饮油烟收集、检测比较困难,只能要求其整改。
二、下一步建议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对建筑密度大、环境容量小的敏感区域,划定餐饮业限建或禁建区;新建区域或旧城改造时,要考虑设置专用烟道,减少油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科学规划和规范管理,形成一个设施齐备、布局合理、行为规范的餐饮市场格局,以保持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的稳定,进而提升城市品位。
二是强化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让相关部门在审批餐饮业项目时,积极主动能向餐饮业主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提高餐饮业主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做好环保工作。同时,强化群众参与机制,让餐饮行业在群众的监督下健康发展。
三是明确统一监管。根据《安徽省餐饮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暂行规定》,按照“谁发证谁监管、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要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办理小餐饮服务许可证前,应当进行现场核查,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核发小餐饮服务许可证,具有源头管控效果也符合当前国家提倡的“放管服”精神。为减少后期执法成本,政府应明确一个监管部门,建议由市场监管部门进行统一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