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件】关于六安市裕安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4-03-08 08:13 信息来源:裕安区发改委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关于六安市裕安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415日在六安市裕安区第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六安市裕安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六安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市委工作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防风险工作,攻坚克难,开拓进取,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预计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预期,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1亿元,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6亿元,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同比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亿元,增长8%;外贸进出口总额15亿元,增长1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46756元、20304元,增长7%10%

1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2023年计划

2023年预计

增长

%

实绩

增长

%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5.5

361

7.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8

8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6

15.96

6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0

持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0

214

8

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元

10

15

15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5

46756

7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

20304

10

(一)推动产业升级,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8亿元,增长6%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粮食产量达45.89万吨;                      白鹅饲养量360.5万羽;茶园总面积20万亩,产值65.2亿元,增长9.2%;蔬菜播种面积38.01万亩,产值21.6亿元,增长4.3%;小龙虾总产量1.71万吨,产值10.5亿元。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建设加快,新纳统入规农产品加工企业18家,新增市级蔬菜标准园3个,集约化育苗中心1个,新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6个、皖美农品产品品牌2个、食安安徽农产品生产企业1家、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试点生产经营单位”2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绿色食品加工园产值均增长20%以上。转型升级持续提速,开展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62个,建成8个区级5000亩以上优质专用粮食示范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89%新增省级认定数字农业工厂3家,数字农业应用场景累计达22家。

工业经济企稳向好。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完成35亿元、10.8亿元,均增长20%以上。深入实施积树造林工程,加快规上工业企业和战新企业培育,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家,总数201家,居全市第2。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6家,总数41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22%强化工业龙头企业引领,累计创建国家级小巨人企业7家,全市排名第2;省级单项冠军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9家,全市排名第3推动工业技术改造,新认定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智能工厂1家,实现的突破,新认定省级首批次新材料1项、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4项,成功申报省级数字化车间2家、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个、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基地建设,新纳入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名录库企业22家。

服务业势头良好。推动消费升级,开展幸福裕安欢乐购”“裕安啤酒龙虾节”“徽动消费 购车畅游”“徽动消费 乐享裕安等系列促销费活动,全年累计发放政府消费券及消费补贴630万元,带动消费近2亿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实现网上零售额52亿元,增长11.5%,总量居全市第1,新增跨境电商企业3家,培育网销额超千万农村电商企业、网络销售额超百万元农村产品品牌各1个,86家农业企业、272个村级集体经济店铺入驻幸福淘购,六安青网电子商务产业园成功争创安徽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裕安区连续2年被评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外贸外资稳定增长,预计全年累计进出口总额15亿元,新增外贸实绩企业10家,累计达86家,其中超千万美元外贸企业达6家,外商直接投资(FDI)完成200万美元。

(二)紧抓项目投资,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印发《裕安区“扩投资增动能赶超发展”激励机制》,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加强项目调度,贯彻落实月调度、季点评、年考核工作机制,全年共开展重点投资项目和集中开工项目督查督导14次,周六解题项目联席会议”8次,发出加快项目推进提示单17份、预警单2份。有效解决了沃尔曼新能源汽车精密零部件制造、英派克年产750万平方米各类薄膜等项目前期工作问题。推动项目建设,168个市亿元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9.5亿元,其中计划新开工项目41个,已开工43个(含储备项目转化开工6个);计划竣工项目14个,已竣工26个(含提前竣工12个)。82个区本级政府项目完成投资28.36亿元,其中计划新开工项目58个,已开工54个;计划竣工项目66个,已竣工42个。先后推动高新区新能源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安徽华景新型材料等项目开工建设,丁集实验学校、松羽特材等项目竣工投产,城市公益性公墓等项目扎实推进。加大对上争取,全年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5个、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9个、发行债券资金7.5亿元,争取新增国债项目4个、争取国债资金4.77亿元,为区婴幼儿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新安镇第一小学教学楼、区防洪排涝通道等重点项目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

基础设施更趋完善。加快交通工程建设,持续推进S437顺河至金湾改建工程、S244西河口大桥至高桥湾段道路工程、S244分路口至合六南通道项目前期工作;四好农村路建设提质,完成6.64公里建制村通双车道、387.6公里村道安防、95.3公里自然村通硬化路和联网路、207.5公里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改造15座农村公路危桥。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水利项目14个,完成投资约4.5亿元,淮河流域重要行蓄洪区建设(裕安段)、水体综合治理等项目持续推进,东淠河治理工程、西汲河治理工程等项目全面完成提升用水安全保障能力,实施东北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等农村供水保障项目43处,解决2.55万户农村居民饮水问题。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棚改安置房1646套、新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432套。

双招双引成效明显。强化政策保障,出台《裕安区2023年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考核指导性任务和激励机制》《关于印发裕安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修订版)的通知》《关于印发裕安区企业入驻民营产业园优惠政策若干规定的通知》等文件充实队伍力量,调整双招双引提质增效工作领导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并成立11个攻坚组,顶格推动、尽锐出战,全年新签约固投亿元以上项目42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5个,到位资金130.8亿元。开展三个一批专项行动,全面梳理招商图谱,集中攻坚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武汉等重点区域,围绕整车供应商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精准叩门招商,获得优质投资线索84聚焦主导产业,依托六安高新区主平台,高标准建设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基地,成功招引德为胎压芯片、今飞凯达轮毂、驰助科技乘用车智能开闭系统等一批优质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落地。

(三)奋力融长入圈,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深化区域对口合作。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快链接合肥,融入长三角,以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的奋斗姿态,深化对口合作工作。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领导组,构建一办八组工作机制,加强合作事项谋划,实行清单化推进,年初制定的33项合作事项基本完成。全年赴上海对接交流44次,接待上海来访25次,新签约长三角地区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1个。推动产业和园区合作,六安高新区与松江经开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松江区泗泾镇人民政府签订共建园区合作协议,加强园区共建、资本联动、人才交流等方面合作。加快农产品供销对接,成功举办相约中秋 沪动裕安农旅推介会,设立裕安区农产品上海市运营中心,销往上海地区农产品销售额11.47亿元、增长23.5%促进科技人才交流,推动中钢联公司加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并与上海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在六安高新区组建安徽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六安分园;与上海启迪漕河泾智能制造孵化器签订结对合作帮扶协议,共同助力裕科孵化器争创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共建共享红色资源,用好对口合作资金700万元,实施完成红色资源传承保护项目;深挖与上海红色历史渊源,开展《一脉相承山海情》裕安篇章编纂工作;裕安区委党校与松江区委党校建立结对共建,全年共组织176名两地干部进行异地培训。加强社会事业合作,接待乐游长三角·坐着高铁寻游六安等采风团、旅游团约2000人次,与上海文旅企业合作推进横河岭等文旅康养项目开发建设,裕安景区全年对松江区居民实行旅游半价;上海交大教育集团与天河教育共建六安天河职业技术学院,一期已建成并招收秋学期学生3000余名;上海雅悦齿科集团协同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共建六安雅悦口腔医院;高迪环保与上海园林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强化金融合作,高新投会同松江国投,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吉六零松裕基金,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加强高新区创新平台功能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动能,全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78家,增长122.4%,总数位居全市第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4家,增长29.3%,总数位居全市第3创新平台实现突破,新认定首批省企业研发中心2家,新组建省重点实验室1家(高校类),新培育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1家,填补无省级重点实验室空白;六安高新区工业互联网赋能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项目被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纳入十大区域数字化典型案例创新投入支撑有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2.92亿元,增长18.1%,研发投入强度0.86%。开展企业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精准对接,建强用好安徽科技大市场六安市场,举办科技要素对接活动14场,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57.27亿元,增长361.1%

为企服务成效显著。出台《进一步创优营商环境重点举措》《裕安区优化营商环境企业诉求闭环办理工作机制》等文件,建立三分三单”“三调度一约谈机制,依据督查结果下发21次提示单,召开15次全区调度会、12次重点指标调度会、53次重难点问题专题协调调度会,营商环境18项指标总成绩排名位居全市前列;建立线上+线下立体式、四上+小微全覆盖的企业诉求收集体系,共收集企业诉求1522个,办结率100%。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发放续贷过桥资金8.5亿元,惠企185户,新增政银担业务9.8亿元,通过信易贷平台为企业实现贷款约12亿元。深化免申即享,加大政策兑现力度,出台《纾困助企“开门红”》《关于兑现涉企政策奖补相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组建工作专班,制定惠企政策服务事项60项,惠及企业279家,兑现奖补资金累计4320.6万元。采取一企一策方式,对9条疑似非法集资、金融放贷风险线索逐一排查,做好防范。

(四)坚持绿色发展,城乡融合加快推进

全域旅游提档升级。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加快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坚持规划政策支持,编制完成《裕安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六安市文旅项目布局国土空间规划(裕安部分)》,制定出台《裕安区加快推进旅游强区建设攻坚行动方案》等文件,为文旅融合发展构建基础。着力推进文旅项目建设,红色研学一号线工程10个景区提升和节点打造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太平集团定点帮扶裕安区红桥加油站红色驿站项目,完善提升林水寨、紫荆花怡养小镇、十八盘竹海等景区景点品质。不断提升文旅品牌,九公冲村、九公寨景区、横排头景区、苏埠明清老街、抹茶小镇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横排头景区获国家级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称号,我区成功入选第三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名单,全年预计接待游客5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32亿元。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碳达峰工作,编制《六安市裕安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开展规上工业节能诊断和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针对重点用能企业开展月度能耗监控工作,开展非工业领域节能监察,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规范引导工商业、户用光伏等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推进华电储能、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高质量完成省市交办环境问题整治,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空气优良天数占比89%,增长4.6%,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排名居全市第1、全省市辖区第4,境内3个国控断面、3个省控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均达到地表水水质类及以上标准,申报国家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争取中央项目资金1.07亿元,成功创建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10个。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2023年度全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9749元,同比增幅14%强化资金保障,全年共下达衔接整合、帮扶、一般债券等资金项目6.33亿元,实施产业、双基等项目413个,保持资金投入连续增长。抓好项目储备,完成2024年衔接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入库项目共1575217.28亿元,项目个数和资金规模均超过去年。巩固核心指标,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全部参加医保,完成危房改造32户,春、秋学期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2万人次2662万元,雨露计划资助脱贫家庭学生5725人次858.75万元。规范资产管理,完成2022年度形成的4265.88亿元巩固衔接项目资产确权移交工作。提升稳岗就业水平,全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就业54073人,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3.16%

(五)补短板惠民生,幸福裕安成效显著

社会保障织密织牢。力有效保障民生,通过出台制度方案、落实资金保障、强化政策宣传等,有力有序推进50项民生实事,完成民生类支出约59.2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86亿元,扶持创业3417人,举办招聘活动125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完成率达103%,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9.5%,医疗保险救助支出8769万元。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09亿元,发放城乡特困供养资金9508万元。扎实推进10项暖民心行动,目标任务涉及261个项目点,综合进度完成率达98.9%

社会事业优质均衡。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支出城乡义务教育公用经费9386.07万元,受益学生约10.72万人次。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3所,增加学位近万个。新建体育公园1个、健身步道10公里,完成住宅小区健身设施提升改造24处、行政村健身设施提升改造80处,基本实现群众周边体育设施全覆盖。增强区级优质高效实用医疗服务供给,区中医医院建成投入使用,区妇幼能力提升工程开工建设。积极参加安徽省田径、足球等项目青少年锦标赛。新建10个城市阅读空间,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3720场次、送戏进万村活动280场次、戏曲进乡村活动132场次。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经济运行总体稳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还需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如部分经济指标低位运行,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完成情况与年初计划尚有差距;产业结构不优,有效需求不足;高新区经济体量不大,主导产业集聚度不高;财政运行压力较大,收支矛盾凸显;部分招商项目落地较慢,营商环境还需优化;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人民群众对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还有更多期盼。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2024年是实现全区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区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区委五届七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打造四个强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较快增长。

综合考虑,202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建议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

——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9.5%

——能耗及生态环境指标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三、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一)着力优化结构,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现代农业升级。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和增产增效并重,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116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不低于88万亩、小麦种植面积不低于22万亩,粮食产量不低于9亿斤。抓好农业优势特色产业“23”工程,加大茶园建设力度,抓好白鹅产业提质发展,扎实开展小龙虾产业集群续建项目。强化龙头培育,力争培育出新的省市级龙头企业。严格执行耕地红线保护和耕地用途管制制度,加强农业先进技术应用,提升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开展各类农机、技术等培训,全方位培育农业领域人才,促进农民增收。加强招商引资工作谋划,利用罗集乡1000亩设施农用地资源,推动优质项目尽早落地。

推进工业提质扩量。争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工业投资增长30%左右,技改投资增长30%左右。实施工业稳增长行动,建立健全监测机制,梳理掌握不同规模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300家。力争全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入库5家以上,不断提高战新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实施数字赋能行动,贯彻落实数字化转型系列政策,打造数字化车间2个、智能工厂1个,开展2场专项培训,打造2个示范项目。实施专精特新提升行动,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库,力争培育国家级小巨人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含省级单项冠军)6家。实施协同创新行动,推动企业智能化转型和创新,力争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级三首”2项。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实现全区占地5亩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全覆盖,引导要素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扶持企业做强做优。

提高现代服务业水平。力争再成功申报1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2家省级服务业示范园区。大力培育限上商贸企业,推进个转企,引导符合条件的大个体户转为法人企业,壮大限上企业规模。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综合型展会,力促企业对接更多的客户,扩大订单来源。全面开展外资项目招商,力促我区外资企业数和规模稳步增长。持续开展“520”文旅惠民消费季等活动,开展一批走出去、请进来市场营销活动。培育旅游民宿品牌,打造抹茶小镇、樱花溪畔、紫荆花怡养小镇和林水寨等旅游民宿集聚区,加快推进万乘大酒店项目开工建设。

(二)着力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加强项目建设管理。计划编制市亿元重点项目153个,年度计划投资103.9亿元;编制区本级政府投资项目75个,年度计划投资27.14亿元。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组建项目谋划专班,加大项目谋划力度,争取谋划一批补短板、强弱项的项目,做细做深项目前期工作,不断提高谋划项目的针对性和成熟度,争取更多国家和省市资金支持。严格执行《裕安区本级政府性投资计划项目管理导则》,强化重点项目调度,扎实开展签约落地开工慢、开工建设进度慢专项整治,用好“5+3+3”调度、月度通报、季度点评,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全区重点项目建设速度、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加快中煤电厂、百罗丘地块城市更新改造等一批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完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力促玲珑轮胎、今飞凯达轮毂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增强投资后劲;争取高皇输变电、珍仁堂中药饮片等一批项目竣工,早日发挥效益。

精准开展双招双引扩大招商引资线索获取渠道,切实动员、广泛宣传,积极挖掘在外成功人士、商协会等各界资源,充分发挥其在提供线索、联系对接等方面的作用。聚焦重点区域精准发力,围绕裕安产业基础,找准发展定位,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积极参加省市开展的招商推介活动,主动挖掘潜在客商。聚焦两新一高主导产业,对照产业链图谱,围绕现有车轮、底盘和车身结构件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进一步强链、延链、补链,归口对接整车企业,为落地零部件企业拓展市场空间创造条件。紧扣项目决策、项目签约、项目落地、项目投产等阶段,实行招商引资项目系统化、精细化、动态化管理,构建从签约落地到建设投产全链条责任体系。力争新引进固投亿元以上项目45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5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外商直接投资(FDI220万美元,新开工固投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6个,开工率80%以上。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制定《裕安区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4版)》《进一步创优营商环境重点举措》。推深做实三分三单工作法,严格执行三调度一约谈机制,建立考评激励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落实。通过线上+线下立体式、四上+小微全覆盖的企业诉求收集体系,严格落实一口收办、闭环管理四快办理机制,实行督办、调度、协调和帮办工作模式,提升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全面深化两级综窗改革,实现综合窗口全覆盖;在企业注销、用水用电、税务服务、工程建设及对外经济贸易等方面,不断减环节、压材料、降成本、提效率;优化要素市场,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加大政策兑现力度,强化企业要素保障。

(三)着力开放合作,释放创新发展新活力

深入推进对口合作。借助松江G60科创走廊策源地优势,加快实施园区共建行动,同步完善协商共管、产业共促、利益共享等机制,积极承接东向产业转移。找准裕安农业特色与上海农产品市场需求的结合点,拓展进沪销售渠道,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推动裕安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在松江重点商圈建设品牌店、体验店、形象店,提高裕安名优农产品知名度。借鉴松江城市精细化管理先进做法,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新业态,推动裕安城市功能完善提升。大力实施旅游富民工作,用好用足红色资源,积极引进松江社会资源参与裕安景点、民宿开发建设,打造休闲度假康养地。建立健全两地干部双向挂职交流机制,组织干部赴松江跟班学习,强化顶尖人才、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招引,大力支持上海初创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团队到裕安投资创业。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培育合作,用好研发在上海、转化在裕安合作模式,深化裕科孵化器与上海启迪漕河泾智能制造孵化器合作共建。加强基础教育和院校深度合作,创建一批高水平幼儿园、中小学,推进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六安天河职业学院继续建设。加强医疗技术共享、医疗人才团队建设等方面合作,争取引进上海高水平医院入驻裕安,重点推动区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等与上海相关医院形成医疗共建体。发挥好吉六零松裕基金作用,重点投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沿线周边区域先进制造业和战新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投资带动更多项目落地裕安。

提高平台创新能级。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好管委会+公司管理体制改革,支持高新投公司发展,增加经济运行监测、招商合作交流、综合执法等职能机构,充实专业人员力量。加快推进六安高新区移区扩区,完善城镇开发边界内剩余土地成片开发方案编制,按照一次性规划、分期建设、滚动开发的模式,合理划分产业板块,优化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全力向存量要空间、向存量要增量,扩大物理承载空间。不断提高主导产业集聚度,开展高企倍增计划,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5%坚持布局集中、产业集聚,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做大经济体量。建强用好安徽科技大市场六安市场,加大企业技术需求征集、甄别、凝练力度,推动与科技成果精准匹配,与高校院所精准对接,力争年度备案产学研合作项目10左右,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左右,确保科技成果转化考核位居全市第一方阵。努力推动六安高新区在省级开发区考核和全省高新区考核中取得进位。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低效闲置资产清查及处理工作。巩固拓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持续推进区属重点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继续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推动财会监督与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监督的融合贯通,确保财政资金依法依规高效使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三变改革利益联结机制探索,依托各乡镇农村产权交易所,因地制宜盘活各类闲置资源。落实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按照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框架,对照“1+7”工作方案要求,加快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切实做好农村综合改革保障工作,持续完善债务管理机制,加强隐性债务动态监控,加快债券资金支出,有效防范债务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四)着力城乡融合,不断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优化完善城乡功能。加快完成S48合六界至 G35 纽段、G312快速路建设工程前期工作,持续推进S244西河口大桥至高桥湾段、S244分路口至S329段、S330独山至青龙段三个国省干线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列入省计划;完善S437顺河至金湾段前期工作,推动淠河特大桥开工建设;完成2024年农村公路省项目计划申报,总投资约1.17亿元,其中县乡公路升级改造5.2公里、建制村通双车道6.792公里、村级道路80.658公里、危桥改造工程5座、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38.904公里。严格执行重点水利工程通报调度机制,开工建设沿淮行蓄洪区等其他洼地治理、淠河防洪治理、裕安排涝通道治理等大型水利项目,完成水体综合治理、独山小流域治理、毛岔河和沙家湾河山洪沟治理等项目建设。完善土地连片开发方案,编制六安市平桥园区东片区、六安市平桥园区西片区、六安市城南新区西片区等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着力抓好文明创建,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创建三年行动,认真践行“721”工作法,推动城市常态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抓牢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做到应纳尽纳,落实帮扶措施,有效防止返贫致贫。强化项目资金管理,精准编制项目实施计划,及时下达资金项目,全力推进项目和资金拨付进度。管好用好扶贫(衔接)资金项目资产,确保资产发挥效益。落实好就业帮扶各项措施,充分发挥产业帮扶作用,促进稳定增收,确保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就业规模总体稳定。大力实施千万工程,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庄清洁行动暨两整一改四季战役,继续抓好中心村建设,完成12个省级中心村和10个区级中心村建设任务,巩固提升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和先行区建设,高标准实施1.83万亩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有序推进户用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不断增大可再生能源体量。做好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全国生态日等宣传活动,按照上级部署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做好涉气问题精准管控,围绕重点污染时段、颗粒物及臭氧高值点位,认真排查周边污染源,发现问题立行立改,鼓励开展深度治理、提标改造和清洁能源替代,加强施工扬尘、道路扬尘精细化管控,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要求,加强秸秆禁烧、烟花爆竹禁放等面源防治措施。加强水环境管理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区域水环境管理,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做好集中饮用水水源地视频监控及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加大入河排污口监管,强化主要河流水质管控,结合河长制工作,建立境内主要河流沿线排口台账。落实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推进疑似污染地块动态更新,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周边土壤环境监测,组织开展污染地块现场执法检查。

(五)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全面落实惠民政策。加快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全面开展一站式就业帮扶服务,对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帮扶率达100%,再就业率达80%以上。继续深入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工作,不断推进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档案规范化管理;继续加大对保障对象的核查力度,更有效精准的保障困难群众生活;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保障标准工作;继续推动婚俗改革试点工作,持续推进裕安区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持续推进和完善老年助餐暖民心行动,进一步开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和村级养老服务。聚焦医保领域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医保便民举措,切实提升医保服务效能。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活动,争取100%达到基本标准;两所医疗机构争创社区医院;深化综合医改;组建裕安医疗集团;推动区妇幼能力提升工程完工并投入运营。优化完善全区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全区医疗服务能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度应用,开展示范性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建设。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围绕裕安红色研学一号线和大别山风景道(裕安段),举办桃花节、开茶节、丰收节等四季品牌节会;推进林水寨生态农业园和丁集婚纱小镇创建3A级景区,培育发展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5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完善养老等服务体系,实施家庭适老化改造894户。提升文化阵地建设,持续推进乡村文化暖民心工程。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建设,持续推进基础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健全完善全区应急预案体系。开展公共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持续深化平安裕安建设,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各位代表,做好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坚定信心,真抓实干,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谱写现代化美好裕安建设崭新篇章贡献力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