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件】裕安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基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4-02-23 15:47 信息来源:裕安区发改委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裕安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基地

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深入贯彻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和部署要求,抢抓我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重大发展机遇,围绕全市打造具有全国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智车强市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经研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一)明确发展目标。2025年底新能源汽车规上企业达到60家以上,产值突破100亿元;裕安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营收不低于80亿元(零部件营收65亿元,后市场营收15亿元)。到2027年底新能源汽车规上企业达到100家以上,产值突破260亿元;裕安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营收不低于160亿元(零部件营收130亿元,后市场营收30亿元)。大力培育发展汽车轮胎、汽车电子、动力电池、车身轻量化结构件、磁性材料和后市场等产业,努力将我区打造成为立足合肥、面向安徽、辐射长三角、区域知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基地,为现代化美好裕安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优化发展格局。构建一园一镇、多点支撑空间布局。一园:依托六安高新区平台基础,充分发挥园区在区位交通、产业用地、功能配套等方面优势,高标准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吸引更多优质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项目落地,园区现有产业用地总规模约20平方公里。一镇:依托城南镇现有汽车综合服务市场先发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产业,不断扩大服务门类,壮大产业规模。多点支撑:依托六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主要承载区之一优势和现有优势产业企业,加快培育发展汽车轮胎、汽车电子、动力电池、车身轻量化结构件、磁性材料和后市场等产业,逐渐形成多点支撑的一体化发展格局。(牵头单位:区发改委;配合单位:区经信局、区科技局、区商务局、区招商中心、区自然资源局、高新区、相关属地政府等)

二、重点任务

(一)智造生态建设

1.培育优势产业链条。稳步推进工业提质扩量,大力培育标杆企业,加快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深入实施领航(领军)企业培育工程,鼓励现有企业围绕生产动力储能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车规级芯片、车身结构件等核心零部件,加快技术研发和转型升级,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单打冠军的配套专家和行业小巨人。到2025年,力争1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营收突破10亿级,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8个,其中,力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个;到2027年,力争 4 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营收突破10亿级、力争1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营收突破50亿级,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2个,其中,力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个。(牵头单位:区经信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区招商中心、高新区、相关属地政府等)

2.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对全区相关制造产业进行详细梳理、逐企甄别,全面掌握现有企业产品、产量及下游供应商等情况,分门别类给予精准指导,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或转型升级,生产产品嵌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鼓励我区传统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金龙齿轮、强力电机、中轩新能源等企业围绕新能源汽车齿轮、电池、电机、离合器、变速器、差速器等提升配套能力;支持天通新材料等企业发展车规级磁性材料;支持国泰铝业、友升铝业、轻运达科技等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压铸件;支持非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围绕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减速机、汽车电子等转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通过转型、入链、上量,将现有企业潜力挖到最大,稳步增加产能。强化新能源汽车相关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积极发展底盘、内外饰、轮毂、减速器等传统特色配套领域,突破发展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创新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延伸发展动力电池梯次回收利用,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体系。(牵头单位:区经信局;配合单位:区科技局、高新区、相关属地政府等)

3.提升产品配套能力。积极配合六安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协会,组织我区汽车企业参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高峰论坛暨产需对接会,增强企业供需对接、信息交流、技术交流及合作,融入供应链条。引导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强产品创新,协同省内整车企业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嵌入整车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积极推动我区企业由三级升级二级配套,争取成为一级配套,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从提供零件向提供部件及模块化、系列化发展,提升高端零部件配套能力。发展新能源特种车辆。立足我区专用车产业基础,加大新能源物流车、环卫车、应急救援车辆等专用车产业项目招引。推进轻运达轻量化汽车零部件、箱体模块等产能提升。积极打造电动化、无人化高级别示范应用场景,支持无人清扫作业车辆参与城市道路养护巡检,支持外卖零售无人车在园区等封闲场景及半开放场景示范推广,探索在景区、火车站应用动力接驳车辆。(牵头单位:区经信局;配合单位:区科技局、区商务局、高新区、相关属地政府等)

专栏1  汽车产业链发展重点

积极发展差异化特色传统零部件

围绕合肥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加强与合肥整车企业的配套协作,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为主攻方向,推动传统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工艺水平及轻量化产品转变,大力发展传动、转动、底盘、轮毂、减速器、车身内外饰件等新能源汽车配套零部件,积极发展汽车底盘铝合金部件、软磁材料、铝制电池盒、铝合金电机、电控系统壳体以及变速箱壳体等新能源汽车铝合金零部件,加快布局电动机零部件铝铸件、铝合金防撞梁、底盘件及全铝车身等铝合金型材及铸件。

突破发展动力电池等核心零部件

大力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芯与 PACK,重点推进中轩锂电池新能源生产项目、豪世年产 6000 万只锂离子电池项目等动力电池项目建设,扩大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规模。积极引进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电池材料领军企业,完善动力电池产业链。积极引进高性能一体化驱动电机、新一代驱动电机、电力电子系统、扁线电机、油冷电机、轮毂电机、减速器、碳化硅、电磁材料、专用车作业驱动电机等驱动电机产业化产品,加快开拓新一代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及整车控制系统等电控领域,逐步构建以动力电池为重点、电机、电控为辅助的新能源汽车三电核心零部件产业体系。

创新发展智能网联汽车

重点发展 L4 级车规级无人物流车、智能驾驶环卫作业车、智能网联短驳车、智能网联巴士、短途货物物流配送和无人驾驶卡车等智能网联专用车,支持企业引进技术力量、建设研发机构,开展合作创新,推动 5G、自动驾驶、车联网等协同研发。紧跟合肥智能网联系统研发应用动态,积极招引关键配套企业,推动现有企业嵌入产业链,强化无线通信(V2X)零部件、智能座舱、智能音箱、车载显示屏等领域配套能力。

延伸发展动力电池梯次回收利用

抢抓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制造产业发展趋势,探索引入电池回收拆解领域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电池梯次利用、拆解回收等产业。引入自动化拆解成套工艺,构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材料回收再利用全生命周期循环应用体系。支持相关企业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实现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追溯。支持相关企业推进动力电池梯次产品在储能、备能、充换电等领域创新应用,加强余能检测、残值评估、重组利用、安全管理等技术研发。

(二)创新生态建设

4.加快打造创新平台。围绕新能源汽车轮胎、汽车电子、动力电池、车身轻量化结构件、磁性材料等关键共性技术开展协同攻关、技术承接及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产业基础较好的重点企业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力度,逐步提升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水平,增加我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企业数量。发挥裕安区新兴产业招商咨询专家库的智力资源优势,推动汽车领域企业建设研发创新服务平台,突破一批车载中控数码屏、新能源汽车门槛梁等核心技术,并实现量产运用。积极申报汽车领域三首产品,争创省级、国家级汽车领域(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企业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金米科技与皖西学院共建六安市液晶显示屏智能制造与检测实验室,针对汽车类产品中复杂的环境光照和震动条件下可视性和耐用性要求,开展新能源汽车中控用液晶显示屏研发。积极参与区域或行业汽车领域标准制定工作。到2025年力争打造 1 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每年实施不少于1个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产品攻关项目;力争汽车领域省级及以上汽车创新平台1家。到2027年,打造1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每年实施不少于2个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产品攻关项目;力争汽车领域省级及以上汽车创新平台2家,其中,国家级汽车创新平台1 家。(牵头单位:区科技局;配合单位:区经信局、区发改委、区人社局、区市场监管局、相关属地政府等)

5.开展招商攻坚行动。坚持以整车找总成、以总成找零部件,聚焦动力系统、车身系统、汽车电子、底盘和新能源等配套体系,主动对接整车企业(大众安徽、蔚来汽车、江汽集团、奇瑞集团、汉马科技、武汉东风、合肥长安、合肥比亚迪)采购部门和供应链管理部门,熟悉产业链全景图,绘制零部件产业招商图谱,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禀赋,瞄准目标、精准对接,全链条抓好项目谋划、招引、落地。依托全省汽车零部件工业互联网供应链平台、汽车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汽车产业研究院、供应链管理企业,深度参与整车企业每季度举办的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配套合作对接活动,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系统、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底盘系统、车身和内外饰、压铸件等细分领域,形成新能源集聚产业。(牵头单位:区招商中心;配合单位:区经信局、区工商联、高新区、相关属地政府等)

6.加快落地项目建设。强化落地建设库、竣工投产库、成长纳规库三库联动动态管控,强力抓好招商后半段安商服务和项目建设,推动项目快速转化、及时落地、顺利建设。开展新能源汽车项目推进提速行动,健全工作机制,实行台账管理,主动破解项目转化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重点推进玲珑轮胎、今飞凯达轮毂等项目建设与投产。(牵头单位:区发改委;配合单位:区经信局、区科技局、区自然资源局、高新区、相关属地政府等)

7.推进项目达产纳规。持续推进企业递次纳规行动,加大新建投产项目摸排,分年度建立入规企业培育库,2024年推进德为半导体、驰助智能科技等企业尽快达产达效,提前跟踪辅导,密切关注生产现状、产能发挥、要素保障等情况,积极帮助企业入规纳统。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引导培育小升规(牵头单位:区经信局;配合单位:区科技局、区统计局、高新区、相关属地政府等)

专栏2  招商重点任务

强化与市招商纵队对接。借力市级招商力量,全区11个招商攻坚组和4个驻外招商组加强与市区域招商联络处对接联络,建立常态化对接联系工作机制,争取招商线索项目。区直有关单位积极配合,做好项目招引、签约、落地过程中全要素保障,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企一班一策,推动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延伸做实产业链招商,围绕玲珑轮胎、今飞凯达轮毂等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招引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力争2024年全区引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亿元以上项目不低于10个。

(三)服务生态建设

8.提升新能源汽车综合服务水平。构建汽车流通体系。聚焦新车销售、二手车交易、报废更新等内容,鼓励汽车经销商会等机构因地制宜打造汽车展销活动,持续拉动增量、盘活存量、带动关联,全链条全过程促进汽车消费。鼓励我区星众、众力等汽车“4S转型升级,打造成新能源汽车高端消费、体验、服务中心,支持发展“4S+直播模式,推动汽车销售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二手车市场,培育二手车交易骨干企业,健全交易市场体系。适时盘活亚夏润南二手车交易市场。推动我区报废新能源车回收拆解行业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推进符合再制造条件的零部件再制造再利用,提升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价值。(牵头单位:区商务局;配合单位:区文旅局、区经信局、区市场监管局、高新区、相关属地政府等)

9.加快智能化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互联网+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合理的充电桩网点,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商业中心,工业中心、休闲中心、居住区、办公区、交通枢纽(站场)、公路沿线服务区(站)、集镇、村居、景区等建立充换电设施,到2025年,累计建成充电桩3200个以上(公共充电桩800个以上),车桩比低于2:1;到2027年,累计建成充电桩4900个以上(公共充电桩1500个以上),车桩比低于1.5:1。(牵头单位:区城投公司;配合单位:区发改委、区机关事务中心、区商务局、区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旅局、市城郊供电公司、高新区、相关属地政府)严格落实新建居住社区配建要求,确保固定车位按规定100%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满足直接装表接电要求。新建充换电基础设施原则上应采用智能设施,推动既有设施智能化改造,将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老旧小区基础类设施改造范围,并同步开展配套供配电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区住建局;配合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发改委、市城郊供电公司、相关属地政府等)

10.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活动,加大新能源汽车促销力度。全区范围内机关单位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或更新公务用车,除特殊地理环境、特殊用途等因素外,全部购置新能源汽车;优先采购新能源汽车租赁服务。推动适销对路车型下乡,推动性价比高、实用性强的新能源载货微面、微卡、轻卡等车型下乡,进一步丰富农村新能源汽车产品供应。加快推进巡游出租车、网约车及驾驶培训、环卫、园林、市政、邮政、消防、景区用车新能源化。鼓励在工矿企业等固定线路和城市渣土运输、垃圾清运等场景推广使用新能源重型卡车。每年公共领域新增新能源汽车150辆,占年度全部新增车辆比重17.5%(牵头单位:区经信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委、区商务局、区住建局、区交通局、区财政局、区机关事务中心、区邮政管理局、区城管局、区文旅局、高新区、相关属地政府等)

专栏3  招商重点方向

锂电池系统:正极极片(锰酸锂或者钴酸锂,镍钴锰酸锂材);负极极片(石油焦炭和石墨);隔膜(高强度薄膜化的聚烯烃多孔膜);电池管理系统(主板BCU、从板LCU、电池包断路单元BDU、高压控制器)。

驱动电机:磁性材料(铁氧体电机磁铁铁氧体永磁体、钕铁硼电机磁铁钕铁硼永磁体)、硅钢片(热轧和冷轧硅钢片,按晶粒取向分为无取向和晶粒取向硅钢片两大类)。

电控系统:机控制器(主控板、驱动板、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母线电容等)、整车控制器(微控制器、开关量调理模块、模拟量调理模块、继电器驱动、高速CAN总线接口)。

底盘系统:悬挂(弹簧、减震器、悬挂臂、轮毂、球头、防护板)、车架(边梁式车架、中梁式车架和综合式车架)、轮胎(轮胎、轮胎监测系统)。

车身和内外饰:车身结构件(身壳体、车前板制件、车门、车身外部装饰件、内部装饰件、车身附件、座椅、通风和暖气)、车灯(装饰灯、前照灯、探照灯、吸顶灯、防雾灯、仪表灯、刹车灯、尾灯、转向灯、应急灯)、外饰件(标牌、格栅、车轮盖、装饰条、轮轱盖、车身彩条贴纸、牌照架、晴雨挡等)、内饰件(汽车地毯(脚垫)、方向盘套、方向盘助力球、窗帘、太阳档等)、座椅(头枕、靠背、坐垫、扶手、侧翼)。

压铸件:铸造(铝合金铸件、铸铁件、镁合金铸件、钢铸件)、冲压(减震器冲压件弹簧托盘、弹簧座、弹簧托架、端盖、封盖、压缩阀盖、压缩阀套、油封座、底盖、防尘盖、叶轮、油筒、支耳、支架)、锻造(自由锻、模锻、碾环、特殊锻造)、焊接(电阻焊、电弧焊、特种焊)。

后市场:重点围绕汽车消费中心、汽车服务中心、二手车市场、汽车共享租赁、汽车金融、充换电服务、汽车维护产品、汽车装饰产品、汽车改装产品等进行招商。

其他领域:重点围绕汽车领域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关键生产装备以及开发工具、高性能自动检测/诊断设备、充换电设备、电池回收等进行招商。

(四)人才生态建设

11.推进产教融合。围绕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紧盯企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发现、招引、培育、使用机制。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企业与皖西学院、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六安技师学院等本地院校合作,支持天河职业中专学校借助上海交大教育集团人才、技术、信息、实习实训等优势,鼓励各中职学校增设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等相关专业,订单式培养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制造、维修、应用等方面技工人才。(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区教体局、区人社局;配合单位:区科技局、相关属地政府等)

12.优化人才招引政策。引导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技能型人才、研发团队核心人员等,做好人才保障服务工作。按照人才团队+科技成果+政府扶持+业绩奖励模式,瞄准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求,精准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来裕安创新创业,对符合条件的推荐申报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支持。每年招引汽车领域高层次人才团队1个以上;培训汽车领域高层次人才100人次。(牵头单位:区人社局;配合单位:区委组织部、区科技局、区教体局、相关属地政府等)

(五)文化生态建设

13.打造特色汽车文化产业。支持市汽车经销商会在六安市体育中心举办新能源汽车展,鼓励星众、众力等汽车“4S借助数字技术不断进行营销模式和服务边界的拓展。招引知名汽车品牌体验中心、汽车文化创意中心落户,进行品牌展示、车型展示、技术展示、用户共创等。(牵头单位:区商务局;配合单位:相关属地政府等)采取旅游+”“+旅游等方式,培育汽车旅游新业态,配合市谋划实施大别山风景道建设,围绕裕安红色研学线、淠河湿地生态廊道、重点景区景点等,积极开发自驾线路、露营基地等,每年举办1-2次汽车文化活动。(牵头单位:区文旅局、区商务局;配合单位:相关属地政府等

(六)资本生态建设

14.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引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基金管理机构、保险公司,为汽车领域投融资提供专业高效服务。(牵头单位:区财政局;配合单位:区地方金融服务中心、区司法局等)积极利用与松江区国投组建的吉六零松裕新能源创业投资基金、博泰车联网专项资金等,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基地重大招商项目落地。积极争取省级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主题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和区担保公司组建专业团队,设计推广专门面向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的金融产品,支持汽车产业初创团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应用转化等早期项目。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发展。贯彻落实市企业上市雁阵计划,建立上市挂牌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后备资源库,协助企业制定发展计划,帮助企业逐步实现上市挂牌。力争2025年,汽车领域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入库企业达到2家以上,2027年达到3家以上。(牵头单位:区财政局;配合单位:区地方金融服务中心、区发改委、区城投公司、高新投集团、区担保公司、相关属地政府等)

(七)开放生态建设

15.加强区域产业生态建设。抢抓合肥市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重点围绕关键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电池回收利用等领域,引进一批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创新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承接一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转化一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重大技术成果,突破一批动力电池、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智能汽车芯片与车用传感器、智能网联与自动驾驶等零部件技术,深度参与合肥都市圈竞争合作、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着力构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给体系。到2025年,零部件出口额达到0.53亿元;到2027年,零部件出口额达到0.85亿元。(牵头单位:区招商中心、区商务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委、区经信局、高新区、相关属地政府等)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裕安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相关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统筹研究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要工作安排,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相关单位抽调专人,成立机构,实体化运作,专门负责产业咨询、政策研究、牵头协调和工作调度。各部门要密切协作,加强组织协同和政策协同,结合职能分工,制定本部门工作计划,细化落实举措。各重点部门安排专人负责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接联络。(牵头单位:区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单位:区经信局,区科技局、区商务局、区文旅局、相关属地政府等)

(二)强化督查调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跟踪监督《实施意见》执行情况,单月听汇报,双月看进度,建立周会商、月调度、季点评工作机制,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实。(牵头单位:区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附件:六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基地建设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暂行)任务分解

 


附件

六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基地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暂行)任务分解

 

序号

指标

分值

评估内容

数据来源

责任单位

、创新生态(15分)

1

创新平台建设情

6

根据各县区年度新增汽车领域创新平台数量给予赋分。每新增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得6分,每新增1个省级平台得3分。同一平台不重复计分。上限6分。

各县区自评,市关部门核实

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区经信局、区人社局、高新区

2

研发创新项目

4

根据各县区年度获批(承担)省级以上研发创新项目给予赋分。每获批(承担)1个国家级研发创新项目得4分,每获批(承担)1省级研发创新项目得2分。上限4分。

各县区自评,市关部门核实

区科技局、高新区

3

标准制定情况

3

根据各县区年度主导制定汽车领域标准数量给予赋分。每主导制定1个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得3分,行业标准得1分。上限3分。

各县区自评,市场监管局核实

场监管局

4

三首产品发展情况

2

根据各县区年度新增汽车领域三首产品数量进行得分。每新增三首产品得0.5分。上限2分。

市经信局

区经信局、高新区

二、智造生态(30分)

5

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

5

根据各县区年度汽车制造业(含动力电池制造)营业收入增速给予赋分。按功效系数法计算得分。

市统计局

区经信局、高新区

6

汽车制造业利润

4

根据各县区年度汽车制造业(含动力电池制造)利润率给予赋分。按功效系数法计算得分。

市统计局

区经信局、高新区

7

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

3

根据各县区年度净增汽车制造业(含动力电池制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给予赋分。每净增1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得0.5分。上限3分。

市统计局

区经信局、高新区

8

新增专精特新企业数

4

根据各县区年度新增汽车领域专精特新企业数给予赋分。每新增1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得0.5分,每新增1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得2分。同一企业不重复计分。上限4分。

 

市经信局

区经信局、高新区

9

项目建设情况

6

.根据各县区年度汽车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各县区完成投资占全市比重等情况给予赋分;2.根据各县区在省双招双引综合服务平台上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汽车产业项目总数、项目总投资额等情况给予赋分。按功效系数法计算得分。

 

各县区自评,市计局核实

区发改委、高新区

10

头部企业招引情

4

根据各县区年度招引并签约汽车领域头部企业(世500强企业、境内外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等)情况给予赋分。设立生产基地的,每个得1分;设立研发中心或区域中心的,每1个得3分;设立总部的,每1个得4分。上限4分。

 

各县区自评,市车办核实

区招商中心、高新区

11

头部企业培育情

4

根据各县区年度头部企业培育情况给予赋分。每1家企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5亿元得1分,首次突破10亿元得2分,之后每首次新增50亿元得4分。上限4分。

各县区自评,市计局核实

区发改委、区经信局、区商务局、区招商中心、高新区

三、服务生态(25分)

12

汽车市场规范经营情况

3

由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根据各县区汽车(含二手车)销售投诉举报及相关案件办理情况给予综合赋分。

各县区自评,市场监管局、市商局核实

区市场监管局、区商务局

13

汽车维修保养体系建设情况

3

由市交通局根据省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维修电子数据归集情况给予赋分。各县区汽车维修业户与市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对接且按要求上传维修信息,一二类维修业户占比达75%的,得0.5分,每增加3个百分点,得0.1分,上限1.5分;规定范围内的三类维修业户与市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对接且按要求上传维修信息占比达50%的,得0.5分,每增加3个百分点,得0.1分,上限1.5

市交通局

区交通局、区商务局

14

扩大汽车消费情况

3

根据各县区扩大汽车消费情况给予综合赋分。

市商务局

区商务局

15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情况

8

根据各县区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考核评估结果给予赋分。

市经信局

区商务局、区经信局

16

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8

根据各县区年度车桩比及新建成并接入省级充换电监管服务平台的公共充电桩、换电站数量给予赋分。按功效系数法计算车桩比得分。每新建1个换电站,在车桩比得分基础上加0.1分。上限8分。

市发改委

区发改委

四、人才生态(10分)

17

人才培养情况

5

根据各县区汽车领域人才培养培训情况给予综合赋分。

市人社局

区人社局

18

人才招引情况

5

根据各县区汽车领域人才引进等情况给予综合赋分。

市人社局

区人社局

五、文化生态(5分)

19

重大活动举办情况

5

根据年度举办汽车领域会议、论坛、展会、赛事、文化旅游节等情况给予综合赋分。对承办国家级、省级活动的予以重点考虑。

各县区自评,市汽车办核实

区文旅局、区商务局

六、资本生态(10分)

20

基金组建运营情况

5

根据各县区年度汽车产业链基金组建运营情况给予赋分。每新设1个汽车产业链基金得2分,每投资满2亿元(含返投)得1分。上限5分。

各县区自评,市汽车办核实

区财政局、区城投公司、区高新投公司

21

企业上市情况

5

根据各县区年度汽车领域企业上市情况给予赋分。每新增家上市企业得5分,每新增1新三板挂牌企业得2分。上限5分。

市金融监管局

区金融服务中心、高新区

七、开放生态(5分)

22

海外市场开拓情况

5

根据各县区年度汽车领域出口情况给予赋分。每新增汽车零部件出口100-200万美元得1分,200-500万美元得2分,500万美元得5分,上限5分。

市商务局

区商务局、高新区

总分

 

100

 

 

 

 

围绕当前六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基地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现将相关任务明确到责任单位,市级考核采取月度监测、季度通报、年底考核的方式,综合评估有关单位工作落实情况和区内汽车领域相关企业发展情况。相关评估指标、内容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和市级相关考核动态调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