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的通知
裕政办〔2024〕17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高新区管委会,区直相关单位:
《六安市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已经区政府第61次常务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9月30日
六安市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
(2023-2027年)
前 言
2023年5月9日,时任省委书记韩俊在《安徽信息每日要报》第86期上作出批示“白鹅产业大有可为,要全产业链布局”。6月15日,副省长张曙光来六安开展皖西白鹅产业发展调研,召开了全省鹅产业发展专题座谈会,会议要求六安市要围绕打造高端绿色农产品产业集群、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带动农民增收的目标,先行编写六安市鹅产业发展规划,并向省政府汇报。裕安区结合本地实际并按照《裕安区加快鹅产业跃迁式发展实施方案》,启动鹅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等相关工作,并委托安徽农业大学及时牵头起草《六安市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
在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几易其稿,完成了《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依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与要求,结合《规划》区域的发展条件,对《规划》的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区域布局、重点任务、投资匡算、效益分析、资源环境影响等进行了科学设计,并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规划背景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
裕安区拥有深厚的鹅养殖文化和悠久的养殖历史,是皖西白鹅原产地和主产区之一。裕安区固镇镇为全国四大羽绒羽毛集散地之一,羽绒羽毛加工和代工量巨大。在省委省政府提出“白鹅产业大有可为”的指导思想下,裕安区作为重要的白鹅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鹅产,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路径之一。
1.1规划鹅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1.1.1发展鹅产业是推进裕安区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二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也是畜牧业转型升级、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五年。制定《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是贯彻落实省委主要领导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关键性工程的有力抓手。
1.1.2发展鹅产业是促进裕安区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发展农业现代化,就必须首先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推进畜牧产业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按照中央深化改革和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部署,现代畜牧业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以建设现代畜牧强国为目标,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重点,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机制支撑,建立以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推进现代畜牧产业发展也是脱贫攻坚重要抓手。
2020-2022年,全区畜牧业随着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发展,农林牧渔总产值从84.82亿元上升至92.31亿元,其中肉类总产量从6.61万吨上升至7.81万吨。生产稳中向好。养鹅业近年来正在全区蓬勃发展,已成为六安市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鹅产业的现代化养殖生产技术在全区尚有待提高,本规划的制定将对全区鹅产业养殖生产提出明确的方向。
1.1.3发展鹅产业是助推裕安区特色产业强区发展的重要组成
近年来,裕安区委区政府将皖西白鹅产业作为重点特色产业进行培育,持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2022年,裕安区皖西白鹅饲养量达351万只,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40亿元。白鹅产业,正成为裕安区“富民强区”重要增长点。裕安区固镇镇在皖西白鹅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高质高效农业强区建设中率先谋划,因地制宜科学设立以白鹅为主导产业的“裕安区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裕安区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联农共富水平全方位提升,为裕安区加快建设高质高效农业强区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1.1.4发展鹅产业是壮大裕安区羽绒经济的重要手段
六安素有“白鹅王国、羽绒之乡”的美誉。以其皖西白鹅的洁白羽毛、优质羽绒和大型绒朵而全球闻名,其蓬松度、清洁度、韧性等重要指标均达国际最高标准。这一独特优势,成就了当地农村的一项产业,即羽绒业和人工辅助换羽业,其在全国各地的种鹅养殖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裕安区固镇镇被誉为全国四大羽绒集散地之一,全市羽绒年产量万吨。裕安区羽绒产业基础良好,产业规模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在羽绒加工基础上,一批企业利用优势资源投产羽绒制品畅销国内外,其中裕安区羽毛球产量已占全国训练用球的40%。作为世界著名羽绒原产地,六安羽绒及制品出口规模逐年扩大,年自营出口超亿美元。裕安区坚持“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提升我市羽绒产业的影响力、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展示裕安“绿色振兴,赶超发展”的新形象。
1.1.5发展鹅产业是裕安区农旅文化展示宣传的重要支撑
裕安区被誉为皖西白鹅与雁鹅的故乡,前者饲养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唐朝乾符年间,至今已有1100余年。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吴山贡鹅因其美名而传颂一时。后者饲养历史同样悠久,可上溯至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有400余年。在当地,养鹅被视为重要的副业,腊鹅则是裕安区群众喜爱的传统肉制品。每逢喜庆佳节,鹅肉总会成为宴席上的珍品。皖西白鹅不仅是安徽的名片,六安的名片,更是裕安区的名片,鹅文化已深入人心,与裕安区紧密相连。发展鹅产业是对裕安区农旅文化的展示,鹅产业发展规划有助于乡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1.2裕安区鹅产业发展的突出意义
裕安区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居六安市主城区“半壁江山”,是“世界珍禽”皖西白鹅的原产地和主产区,具有悠久的养殖传统,是全国四大羽绒集散地之一,拥有良好的养殖和羽绒加工基础。通过编制六安市裕安区鹅产业规划,一方面进一步优化裕安区鹅产业发展布局,促进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另一方面能促进鹅产业现代化养殖与传统养殖有效衔接、相互补充,推动鹅产业全面发展,对大别山革命老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具有指导作用。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的意义突出体现在:
——是适应家禽业转型升级,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的需要。通过鹅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参与,稳固脱贫,促进乡村振兴。
——是加速建成鹅产业示范区的重要支撑。鹅产业以现代化为发展引领,集合生态化理念、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优质化服务特点,实现产业发展和生态环保双赢的鹅产业发展目标。裕安区鹅产业规划为周边乃至全国畜牧产业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
——是融入长三角重要经济带,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的重要举措。鹅产品具有绿色、营养、健康的特点。鹅产业发展将推动鹅新产品开发,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成为我区经济带绿色食品发展的新标杆。
——是集中全国羽绒加工和品牌创建的重要基地。皖西白鹅羽绒绒朵大、蓬松度高、品质好,六安市裕安区以皖西白鹅羽绒为原料,打造羽绒产品高端品牌。裕安区固镇镇已成为全国羽绒羽毛集散地之一。
——是原乡文化、旅游体验与农产品融合发展的最佳基地。裕安区为皖西白鹅的原产地,历史文化背景深厚。皖西白鹅的风味独特,是开发地域特色农产品的首选。
1.3面临机遇
政策机遇。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党中央把“三农”问题持续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党全社会齐心协力,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国务院《“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指出,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脱贫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指出,大力扶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为基础的新品种和配套系培育,加快地方品种产业化开发。
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六安市和裕安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迅速,城乡统筹发展成效日益显现,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更加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消费群体扩大,对传统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将有力促进裕安区皖西白鹅等农产品的销售量。
合肥、武汉等地经济圈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带来的市场机遇。在未来一段时间,合肥经济圈经济规模将持续扩大。随着合肥经济圈经济规模的扩大、1小时通勤圈和生活圈的形成,经济圈区域内农产品需求将大幅增长。裕安区紧邻武汉,都市圈的经济发展将带动裕安区皖西白鹅等农产品生产与销售。
1.4规划依据
1.4.1政策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发〔2023〕1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发〔2024〕1号)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发〔2021〕1号)
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裕安区加快鹅产业跃迁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裕政办〔2023〕19号)
1.4.2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022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18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23年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23年1月1日实施)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2013年)
1.4.3相关文件
《中共六安市委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是对口合作六安市工作行动计划>的通知》(六发〔2022〕17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与六安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沪府〔2022〕68号)
《六安市鹅产业发展规划》(2023年)
1.5规划范围
六安市裕安区全境。
1.6规划期限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期限为2023年至2027年。
2六安市裕安区农业概况与鹅产业发展现状
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8.31亿元,增长6.6%;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93.09亿元,增长4.7%,养殖发展迅猛;全区鹅饲养量达360万只,其中皖西白鹅种鹅存栏27.5万只。拥有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2家,国家级水禽扩繁场1家,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家,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家。2023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养殖10强县(皖西白鹅)”。
2.1裕安区基本概况
2.1.1自然资源概况
裕安区,隶属安徽省六安市,上古四圣之一、司法鼻祖皋陶封地,全国十大将军县(区)之一,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经济生态示范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裕安区为中国十大历史名茶“六安瓜片”的原产地、“世界珍禽”皖西白鹅的主产区。
(1)地理位置
裕安区地处江淮分水岭,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大别山东北麓,江淮之间,介于北纬30°27′-32°05′,东经116°00′-116°32′,六安市区以西,东接金安区,北接霍邱县,南接霍山县,西与金寨县、叶集区接壤(图1),居六安市主城区“半壁江山”,国土总面积1926平方千米。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土地类型多样,南部为大别山余脉,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岗冲相间,绵延起伏,山区、岗区、湾畈各占三分之一。
图1 裕安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2)气候特征
裕安区气候温和,属北亚热带北部边缘的东亚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降水量600-1300mm之间,无霜期200天左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条件适宜发展种养殖业。
(3)土地及资源禀赋
裕安区总面积192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为116.59万亩,确权耕地面积104.86万亩,水面面积7.02万亩(其中可养水面6.50万亩)。区域内灌溉、排涝骨架已基本形成,生产交通问题大为改善。广袤的土地和地理条件造就了裕安区物产富饶、资源丰富的特征。优质水稻、畜禽、水产等大宗产品品质优良,六安瓜片、皖西白鹅、有机油茶、绿色果蔬等特色产品享誉全国。土地面积可满足裕安区鹅产业发展的建设和放牧需要。
(4)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经过国家和地方多年来的持续投资建设,裕安区供电和通讯设施配套完善,农村电网改造完成,低压线路四通八达,电力设施配套完备,电力供应正常,基本形成“5G+工业互联网”。房建、市政道路及其他公共设施等建设齐全,道路交通提档升级,成功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形成城乡畅达的农村公路网,实现“公交通达”向“公交畅行”转变。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为裕安区鹅产业发展提供优越的投资环境。
(5)交通状况
裕安区交通便捷,六安火车站、汽车总站(南站)坐落在裕安辖区内,宁西铁路、合武高速铁路、济广高速、沪陕高速公路、312国道、105国道过境裕安区(图2),淠淮航道与江淮运河相通,水运可直济江淮,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距区政府70公里,是“东出西进之要地、接南通北之咽喉”。较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为裕安区鹅产业发展提供了对外互联互通的机遇。
图2 裕安区交通网络示意图
(6)水利环境
裕安区属江淮分水岭地区,淠史杭水利工程核心区,境内有淠河灌区、史河灌区,淠河灌区有淠河总干渠1条,在区内长23公里,淠河灌区下有骨干渠道5条支渠,长54.76公里;史河灌区汲东干渠在区内长54公里,史河灌区支渠以上骨干渠道19条,长270公里,斗、农渠以下渠道501条,长862.25公里。此外,为保障当地农业生产水源,裕安区大力开展蓄水工程建设,建设了一批小水库、当家塘、蓄水堰、拦水坝等水利工程。全区已建小型水库237座,总库容6430万立方米,现有塘堰坝1.3万座,蓄水能力6500万立方米。成为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在区域水网的多源连通和优化配置下,裕安区农业生产得到有利保障。
2.1.2裕安区经济社会和农业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裕安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逐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日趋完善,裕安区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实施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提高了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同时,裕安区还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完善,为裕安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为335.6亿元,第一产业46.826亿元,第二产业97.67亿元,第三产业191.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4.0:29.1:56.9。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为339.00亿元,第一产业48.94亿元,第二产业100.17亿元,第三产业189.9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4.4:29.6:56。2022年,裕安区新创鑫源米业、华润养殖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个,使全区总数达5家。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招引绿色食品项目11个。
(2)畜牧生产发展状况
2020-2022年,裕安区畜牧业产值逐年增加(表1)。2020年,全年生猪出栏350932头,下降14.1%。全年肉类总产量66137吨,下降1.6%,其中猪肉产量30107吨,下降11.1%;水产品产量27500吨,增长0.4%。2021年,全年生猪出栏411500头,增长17.3%。存栏225581头,增长3.5%。全年肉类总产量73233吨,增长10.4%,其中猪肉产量35430吨,增长16.1%;水产品产量28015吨,增长1.9%。2022年,全年生猪出栏44.3万头,增长7.7%。存栏24.8万头,增长9.7%。全年肉类总产量7.81万吨,增长6.7%,其中猪肉产量3.85万吨,增长8.8%;水产品产量29138吨,增长4.0%。
表1 2020-2022年裕安区畜牧生产情况比较
指标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生猪出栏(头) |
350932 |
411500 |
443000 |
产肉量(吨) |
66137 |
73233 |
78100 |
猪肉(吨) |
30107 |
35430 |
38500 |
水产品(吨) |
27500 |
28015 |
29138 |
全区持续推进“138+N”、“6969”工程,2022年新培育产业发展带头人322人,新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381家,改造升级千亩连片生态茶园3个,建设新安辣椒千亩示范片1个。新增食用菌生产基地2个;新增小龙虾养殖面积1.53万亩;新增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60个。
(3)农产品加工发展状况
截至2022年底,裕安区已培育年销售5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5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8家,占区规上工业企业的59.13%。全区规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34.1亿元。裕安区现有皖西白鹅产品(鹅肉及副产物)加工企业110家,其中规上企业28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产生以“寿星头”、“胜缘”、“泓笙”以及羽绒制品“金标”等为代表的鹅产品加工和鹅羽毛及制品加工品牌。
(4)文旅与品牌建设发展状况
裕安区旅游资源丰富。六安古城墙、观音寺塔、桃花仙谷、抹茶村等旅游景点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旧址(六安文庙)、独山革命旧址群等红色革命根据成为全国各地党史教学基地;横排头景区跻身国家级“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石板冲乡九公冲村入选安徽省乡村旅游“特色美食村”;裕安区九公冲村、九公寨景区、横排头景区、苏埠明清老街、独山抹茶小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围绕“美丽固镇,白鹅小镇”的定位,依托固镇白鹅养殖产业及羽毛制品加工产业基础,通过白鹅主题环境营造、主题休闲业态体验、主题购物体验、主题节活动举办等,打造白鹅文化旅游区。
2.2鹅产业发展现状
当前,高品质畜禽肉、蛋、奶是我国公民的刚性需求,但在我国目前的畜禽肉类产业结构中,高饲料转化效率的节粮型的禽肉仅占肉类总产量的33.0%,远低于43.2%的世界平均水平。而低饲料转化效率的高耗粮型的猪肉占比高达54.8%,较世界平均水平高21.7%。特别重要的是,禽肉和禽蛋类食品更有益于人体健康,而且没有民族宗教文化的限制。我国人多、地少、饲料粮短缺,优先发展节粮型的家禽产业是确保我国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鹅肉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少,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成为了集营养,安全、保健为一体的优质绿色农产品。鹅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广,饲养简单,是目前国内前景发展较好、效益较高的养殖产业。由于国内及国外供需情况难以达到平衡,鹅产业市场需求旺盛。皖西白鹅是安徽省的优良品种,2000年被国家列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是安徽省唯一列入国家畜禽保护名录的品种,其体型高大,羽毛洁白,肉质细嫩,口感鲜美,深受市场消费者的青睐。
2.2.1我国鹅产业现状
近三年来,我国商品鹅出栏量波动幅度较大,2020年为6.39亿只,2021年达6.61亿只,2022年受疫情、禽流感等短期影响,我国商品鹅出栏量下降至4.68亿只,但在肉食品中所占比重仍有2.2%。随着鹅产业链条延伸,高档鹅肉菜肴开发促进了鹅肉消费人群持续增长,相比2020-2021年,2022年我国肉鹅产值上升至526.73亿元。说明鹅产品生产加工将成为未来鹅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全国鹅产业发展及方向将对裕安区鹅产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2.2.2裕安区鹅产业发展现状
由于国内及国外供需情况难以达到平衡,鹅产业市场需求旺盛。皖西白鹅是我国优良鹅种,是安徽省当家品种,具有体型高大、羽毛洁白、肉质细嫩、口感鲜美等特色,深受市场消费者的青睐。裕安区有六安安皋养殖有限公司和安徽展羽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个省级皖西白鹅保种场,保种群300只,扩繁群种鹅约4万只,并建有国家级良种扩繁基地1个。全区规模养殖场150余家(2000只以上),其中部级标准化示范场1个,省标准化示范场1个,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6个,年出栏5000只以上商品鹅规模饲养场54家。2022年,全区皖西白鹅饲养量达351万羽,综合产值40亿元。2023年,全区皖西白鹅饲养量将达到360万只。
裕安区现有大型屠宰加工厂六安市红新禽羽有限公司,2023年度屠宰上市冰鲜家禽500万只,为下游生产常年提供优质冰鲜原料产品。公司现有鹅屠宰加工车间3000平方米,冷库3000平方米,速冻库1000平方米,低温储藏库2000平方米。屠宰线和冷库可满足全区鹅屠宰需求,裕安区羽绒羽毛加工企业110家,主要从事羽绒产品初加工到深加工和家纺制品生产,为全国各大型家纺公司提供订单。
裕安区鹅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已超40亿元。白鹅产业,正成为裕安区“富民强区”重要增长点。
2.3裕安区鹅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近年来,裕安区鹅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养殖量逐年提升,加工的皖西腊鹅通过网络媒体宣传、电子商务等形式,带动了皖西白鹅系列鹅产品销售,农民收入显著提高,裕安区羽绒羽毛代工量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但与总体经济发展和其他产业相比,鹅产业仍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行业,主要表现在:
——品种资源保护方向偏。现有皖西白鹅品种外貌特征与传统相比存在典型差异,例如体型变大,咽袋率增加,额包形状多样。形态特征的改变导致对皖西白鹅品种认可度下降。
——养殖规模集聚程度低。裕安区皖西白鹅养殖呈遍地开花式,并且追求散放饲养,对环境承载压力大,集约化程度低、散养模式导致疫病扩散,控制难度大。
——食材加工类型单一化。以皖西白鹅为材料的加工局限于腌制腊鹅及鹅肠、鹅掌等系列产品,因此消费群体老龄化,无法吸引年青主流消费者的关注,不能形成产品的长远销售。
——羽绒羽毛品牌缺形象。裕安区年羽绒羽毛加工量超1万吨,羽绒加工集聚度高,在固镇镇形成羽绒加工小镇,但尚未出现羽绒制品的自主品牌,产品价值和利润不能充分体现。
——原乡传统文化无嫁接。作为皖西白鹅源产地,裕安区拥有深厚的养殖历史背景。原乡传统文化尚未体现,无法形成独有的鹅文化意象,无法形成有根基的产业。
——科技创新服务待提高。一是体现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不到位,机构、人员、经费得不到保障,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二是尚缺乏有效的科技创新服务技术体系。
3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为提高鹅产业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保障产品供应量,满足市场需求,并通过销售渠道打通推动鹅产业链延伸,提高附加值,健全鹅产业规范和标准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总体形象。
3.1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聚焦鹅保种生产、集中孵化育雏、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以及鹅肉、羽绒羽毛精深加工、文农旅融合等重点领域,立足市场需求、产业基础和区域特色优势,巩固现代养殖、良种繁育和疫病防控体系,推进鹅产品加工提档升级,完善产品流通和推广营销体系,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做长做优产业链条,推动规模养殖标准化、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加工精细化、市场销售场景化、文旅产品品牌化,构建以皖西白鹅为主导品种的鹅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提高裕安区鹅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全区鹅产业跃迁式发展。
3.2总体思路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裕安区鹅产业发展以“科学引领、良种繁育、基地支撑、绿色发展、品牌销售、提质增效”为总体思路。具体思路为:
3.2.1建设科技服务支撑体系
裕安区农业农村局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周边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裕安区鹅产业发展技术支撑体系,包括在养殖繁育、食品加工、羽绒制品加工、品牌创建、文旅宣传等方向组建专家技术团队,研究并开发针对裕安区地理特征的系列产品,创建系列品牌。
3.2.2夯实养殖基地支撑体系
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以皖西白鹅传统养殖区(如固镇、罗集、单王、苏埠)作为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基地,并推进部省级标准化示范场申报,辐射带动全区种鹅和商品鹅标准化养殖,提高生态效益。
3.2.3发展产品加工体系
扶持和引进带动能力强、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鹅良种繁育、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提升全区鹅生产和加工技术水平,形成系列优质特色鹅产品产业集群。
3.2.4强化羽绒羽毛制品加工体系
裕安区羽绒羽毛及其制品加工产业集群已基本形成,设备自动化程度逐步提高,行业标准与国际逐渐接轨。裕安区固镇镇被授予“中国羽绒名镇”、六安市被授予“国际知名羽绒产地”等称号。裕安区依托现有羽绒羽毛及制品加工产业集群,打造以皖西白鹅羽绒羽毛为原料的羽绒羽毛高端品牌,通过品牌带动行业纵深发展。
3.2.5开发品牌文化体系
依托鹅产品加工企业和鹅羽绒羽毛制品加工企业,开发具有地域和文化特点的鹅产品品牌,并借助文化传播、品牌推介、宣讲、展销等多种形式,加强鹅产品宣传,创建鹅肉、鹅副产物、鹅羽绒羽毛等系列品牌。
打造皖西白鹅特色农旅村,举办皖西白鹅美食文化节,弘扬美食文化。依托政府和龙头企业力量,举办各类鹅产业发展论坛、国际羽绒博览会,提高皖西白鹅文化、产品、技术等在国内外知名度。
3.3鹅产业发展原则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总体上以坚持市场导向的科学发展为原则,以坚持协同推进的融合发展为原则,以坚持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为原则,以坚持科技支撑的创新发展为原则和以坚持联农带农的共同发展为原则。
3.3.1坚持市场导向,科学发展原则
瞄准市场需求,准确市场定位,围绕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鹅产品精深加工,推动羽绒羽毛制品和鹅肉产品生产加工提档升级。注重开发绿色高端产品,融入文化元素,打造特色品牌,加强农旅结合和市场推介,扩大市场份额和产品知名度,推动裕安区皖西白鹅产品走向国内外高中端市场,推动裕安区鹅产品走向全国,做大做强裕安区鹅产业。
3.3.2坚持协同推进,融合发展原则
加强社会资本、科研技术、行业组织和龙头企业有机结合,大力发展鹅肉及羽绒、羽毛制品精深加工,加快冷链、仓储、物流、电商等流通环节建设,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现代营销网络体系,支持现代信息技术与白鹅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信息技术对白鹅产业链各环节升级改造,提高产业融合带动能力,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稳定供应链。
3.3.3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
把生态保护摆在优先位置,把绿色发展融入各个环节,积极推动生态养殖、种养循环、农牧结合、绿色加工,优化和拓展鹅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容量,合理规划鹅产业养殖加工模式,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面源污染有效控制、产业发展可持续推进。
3.3.4坚持科技支撑,创新发展原则
强化白鹅产业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绿色转型。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经营主体与政府共建产业联盟,共同开发、推广、应用最新的鹅产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完善现代鹅产业科技推广体系,以创新驱动产业提速发展。
3.3.5坚持联农带农,共同发展原则
立足裕安区鹅产业特色优势,强化鹅产业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推行“公司+基地+养殖户”模式,建立产销合作、技术服务及专业培训等联农带农机制,规范区域公共品牌使用,依托区域公共品牌,带领全区白鹅产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稳定农民增收。
3.4发展目标
3.4.1总体目标
到2027年,全区鹅产业发展体系健全完备,包括疫病防控体系、良种繁育体系、粪污资源利用体系、产品加工体系、文旅宣传营销体系。年种鹅存栏量61万只,肉用型商品鹅饲养量788万只,肝用型鹅饲养量31万只,年鹅肉加工量3.5万吨,羽绒羽毛加工量1万吨以上。全区鹅产业综合产值70亿元以上,其中鹅养殖和食品加工产业综合产值25亿元以上(一产产值12亿元以上、二产产值10亿元以上、三产产值3亿元以上),羽绒羽毛产业产值45亿元以上。
3.4.2分项指标
新建或改扩建标准化祖代或父母代种鹅扩繁场16家,新建或改扩建规模养殖企业共计260家,新增部省级标准化示范场3家。引进培育年销售额亿元以上鹅食品深加工企业7家(其中5亿元以上企业2家),引进培育年销售额5亿元以上羽绒制品加工企业5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1家),重点打造1个大型羽绒羽毛线上交易平台,并依托企业建设1个羽绒羽毛制品质量检验中心,争取获得专业认可,成为国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各旅游景点、商超等地设置鹅产品体验消费区,在各公共场所建设鹅及产品宣传栏,建设1个白鹅农旅文创基地,各重点建设项目见表2。
表2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
年度 |
合计 |
||||
2023 |
2024 |
2025 |
2026 |
2027 |
||
年饲养量(万只) |
371 |
480 |
583 |
680 |
819 |
/ |
种鹅存栏量(万只) |
26.7 |
33.2 |
44.1 |
55.7 |
61 |
/ |
祖代和父母代扩繁场(个) |
1 |
2 |
3 |
5 |
5 |
|
10万以上规模养殖基地(个) |
1 |
1 |
1 |
1 |
2 |
6 |
年孵化100万以上孵化基地(个) |
0 |
0 |
1 |
0 |
1 |
2 |
部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家) |
1 |
1 |
0 |
0 |
1 |
3 |
亿元以上加工企业(家) |
1 |
1 |
1 |
1 |
1 |
5 |
5亿元以上加工企业(家) |
0 |
1 |
0 |
1 |
0 |
2 |
5亿元以上羽绒加工企业(家) |
0 |
1 |
1 |
1 |
1 |
4 |
10亿元以上羽绒加工企业(家) |
0 |
0 |
0 |
0 |
1 |
1 |
4鹅产业区域布局
根据裕安区鹅产业现有资源分布、产业基础及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目标,统筹资源要素和生态保护空间,鹅产业发展呈现“1587”规划,即1个羽绒羽毛质量检测中心、5大保障体系(科技支撑体系、良种繁育体系、饲料饲草体系、疫病防控体系、质量安全体系)、年饲养量800万只以上、综合产值实现70亿元。
4.1鹅产业区域布局空间结构
图3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区域布局示意图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在5年内实现申报国家级羽绒羽毛质量检测中心,构建科技支撑体系、良种繁育体系、饲料饲草体系、疫病防控体系、质量安全体系五大产业发展保障体系,使鹅养殖量达800万只以上,综合产值达70亿元(表3)。
表3 裕安区鹅产业“1587”规划分年度任务
任务 |
年度 |
合计 |
|||||
2023 |
2024 |
2025 |
2026 |
2027 |
|||
检测中心 |
|
|
羽绒羽毛质量检测中心 |
1 |
|||
五大保障体系 |
科技支撑 |
特派团 |
鹅产品加工研究院 |
|
|
鹅良繁高效生产研究院 |
3 |
良种繁育 |
1个祖代场 |
2个父母代场,1个商品基地 |
3个父母代场,1个商品基地,1个孵化基地 |
5个父母代场,1个商品基地 |
5个父母代场,2个商品基地,1个孵化基地 |
24 |
|
饲料饲草 |
饲草饲料加工5万吨 |
饲草饲料加工6.5万吨 |
饲草饲料加工8万吨 |
饲草饲料加工10万吨 |
饲草饲料加工12万吨 |
年加工鹅专用饲料12万吨 |
|
疫病防控 |
200批次 |
220批次 |
疫病防控专家服务队,250批次 |
280批次 |
300 |
1250批次 |
|
质量安全 |
示范场 |
示范场 |
HACCP |
|
示范场 |
3个示范场 |
|
饲养量(万只) |
371 |
480 |
583 |
680 |
819 |
819 |
|
估计综合产值(亿元) |
41 |
46 |
55 |
64 |
70 |
70 |
为了实现“1587”规划布局,裕安区重点规划改建或新建10万以上商品鹅规模养殖基地6个、种鹅扩繁场16个、年孵化量超100万的孵化基地2个、农旅结合文创示范基地1个,在羽绒羽毛交易平台建设羽绒羽毛质检中心1个(图3)。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立足市场需求、产业基础和区域特色优势,以发展鹅良种繁育体系、基地生产、鹅肉加工、羽绒羽毛加工和品牌建设为着力点,促进养殖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标准化发展转变,加工业由传统腌腊向消费分类方向转化,羽绒制品从代加工向主流品牌方向发展,系列产品由散乱杂向文化嫁接的知名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养殖规模化、加工精细化、产品多元化、定位高端化,构建鹅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4.2鹅产业区域布局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从科技服务支撑、养殖基地保障、产品多元加工、文化品牌嫁接等全产业链做出规划。
4.2.1创新科技服务支撑
依托科研院校,搭建技术服务体系,建立鹅业科技成果研发、推广和科技培训基地,形成科技服务网络,以区、市、省乃至全国鹅产业相关技术专家为成员的对接技术服务组,包括良种繁育、高效生产、屠宰加工、羽绒加工、品牌创建、文化宣传等工作组。每个工作组由3-5名技术专家组成(其中至少一名成员来自本区),每年在裕安区开展技术指导工作不低于30天。依托技术团队和示范企业,建设标准化、数智化管理服务平台,实时提供监管数据和国内国际市场行情动态分析。
4.2.2布局良种繁育生产
根据产业基础,在固镇镇、罗集乡、单王乡、苏埠镇等传统养殖集中区建设10万只以上白鹅规模养殖基地,每个乡镇新建或改扩建2个以上年出栏5000只以上规模养殖企业,以点带面,推动鹅养殖面上集群式发展。在固镇镇、罗集乡、单王乡等每个乡镇新建1-3个部省级标准化示范场。
4.2.3多元产品加工销售
在固镇镇、分路口镇和城南镇引进培育年销售额亿元以上鹅产品深加工企业5家,分路口镇引进培育年销售额5亿元以上鹅产品深加工企业1家,开展鹅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4.2.4羽绒羽毛线上交易平台
固镇镇、新安镇和城南镇引进培育年销售额5亿元以上羽绒羽毛及制品加工企业4家,固镇镇引进培育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羽绒制品加工企业1家,打造固镇镇年饲养量100万只的白鹅强镇和羽绒羽毛深加工强镇,建设裕安区羽绒羽毛线上交易平台,为国内国际羽绒羽毛及制品提供信息渠道,成立羽绒羽毛检验检测站,推进国家检测平台建设。
4.2.5嫁接文化品牌宣传
与裕安区现有旅游资源相结合,引进文创公司,设计打造皖西白鹅产业农旅文化,包括农旅体验、皖西白鹅研学基地、鹅产品体验、鹅主题民宿等(图4)。
图4全鹅宴、农旅文化和研学基地示意图
各旅游景点打造小型鹅文化宣传点,配合体验鹅品牌产品,做好品牌宣传。在交通便利的乡镇打造原乡文化与旅游体验区,通过文化传播带动品牌建设和宣传,保障鹅系列产品销售和区域知名度。
5鹅产业发展任务
表4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
建设类型 |
项目名称 |
数量 |
主要建设主体 |
目标 |
服务保障体系 |
科技服务队 |
1 |
裕安区农业农村局 |
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培训从业人员,储备科技力量 |
良种扩繁养殖基地 |
标准化良种扩繁场 |
16 |
良种扩繁示范带内 |
肉用型鹅良种扩繁、生产和推广,生产管理符合扩繁基地要求 |
孵化基地 |
2 |
良种扩繁示范带内 |
种蛋集中孵化 |
|
商品鹅养殖示范基地 |
6 |
商品鹅示范面 |
每个基地年出栏商品鹅10万只以上 |
|
产品加工交易市场 |
鹅产品加工 |
7 |
分路口镇 |
年精深加工鹅肉及副产物,年销售额1亿以上 |
羽绒羽毛线上交易平台 |
1 |
固镇镇、城南镇 |
年羽绒羽毛交易量占全市33%,配套质量检测中心 |
|
文化品牌 |
皖西白鹅农旅村 |
1 |
皖西白鹅文化展示 |
皖西白鹅历史形成、文化元素、产品宣传 |
鹅产品专营店、宣传栏 |
100 |
全市各旅游景点、商超等公共场所 |
展示鹅品牌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体验和销售服务 |
针对鹅产业良繁体系中示范单位,鼓励上线数字化管理系统和AIOT智能管理系统。鼓励各饲料、动保、设备企业和屠宰、加工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链接到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实现产业链关键节点的数据实时采集与互联互通。数字平台链接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咨询公司、科研机构、品牌营销等第三方服务主体及其他要素市场,将数据、金融、产业交易三者融合,建设鹅产业数字生态。政府建立监管系统,实现获取鹅产业运行态势和产业全链条上的各类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数据,为政府部门宏观调控提供参考和依据,实现数字治农,数据兴鹅。裕安区鹅产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见表4。
6投资匡算与效益分析
根据重点建设项目做初步投资和效益匡算,主要包括:扩繁场、孵化场、商品基地建设,农旅文创建设,以及屠宰加工、品牌创建奖补等投资。
6.1投资匡算
6.1.1总投资匡算
根据本规划,裕安区2027年存栏种鹅61万只,出栏商品肉用型鹅788万只、肝用型鹅31万只的重点建设项目或重点工程共涉及五个大类合计137项工程,涉及养殖、加工、文创等多个领域,总投资105865万元(表5)。
表5 六安市鹅产业发展重点规划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重点项目或工程 |
建设数量(个) |
投资估算 (万元) |
投资比重 (%) |
孵化基地 |
2 |
640×2 |
1.21 |
种鹅扩繁示范场 |
16 |
770×16 |
11.64 |
商品鹅养殖示范小区 |
6 |
780×6 |
4.42 |
鹅产品加工 |
7 |
13000 |
12.28 |
羽绒羽毛及制品加工 |
5 |
72000 |
68.01 |
农旅融合项目 |
1 |
1435 |
1.36 |
鹅产品体验店 |
50 |
20×50 |
0.94 |
鹅品牌文化宣传栏 |
50 |
3×50 |
0.14 |
合计 |
137 |
105865 |
100 |
其中:新建孵化基地2个,每个建设项目投资640万元,共计投资1280万元,占总投资的1.21%;新建良种扩繁基地(祖代或父母代场)16个,每个基地投资770万元,共计投资12320万元,占总投资的11.64%;新建商品鹅养殖示范小区6个,每个小区投资780万元,共计投资4680万元,占总投资的4.42%;新增鹅产品加工生产线(企业)7个,共计投资13000万元,占总投资的12.28%;新建羽绒羽毛及制品加工生产线(企业)5个,共计投资72000万元,占总投资的68.01%;建设农旅融合项目1个,建设投资1435万元,占总投资的1.36%;新建鹅产品体验店50个,平均每个投资20万元,共计1000万元,占总投资的0.94%;加挂鹅品牌文化宣传栏50处,投资150万元,占总投资的0.14%。
6.1.2各建设项目分项投资匡算
(1)孵化基地
规划建设鹅孵化基地2处,每个基地年孵化量100万个以上种蛋,投资640万元。基地规划重点建设内容4个,其中办公生活区1个,投资20万元,包括办公、宿舍、食堂、储蛋和化验;孵化间1栋,投资300万元;出苗和发苗间1栋,投资300万元;粪污处理区1个,投资20万元。每个孵化基地土建分项投资概算见表4。2个孵化育苗基地共计投资约1280万元(表6)。
表6 孵化育苗基地重点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名称 |
建设数量 |
建设内容及产能 |
建筑面积 (m2) |
占地面积(m2) |
投资估算 (万元) |
办公生活 |
1 |
办公、化验、宿舍、食堂、储蛋 |
200 |
400 |
20 |
孵化间 |
1 |
箱体机共16台,配套种蛋存放、消毒 |
720 |
1440 |
300 |
出苗和发苗间 |
1 |
每栋600平方米,可育雏9000只,每年12批 |
720 |
1440 |
300 |
污水处理 |
1 |
污水过滤处理 |
150 |
300 |
20 |
合计 |
4 |
/ |
1790 |
3580 |
640 |
(2)种鹅扩繁示范场
每个种鹅养殖示范基地设计至少3栋种鹅舍,配套1栋育雏舍、1栋孵化室。规划设计种鹅舍3栋,投资估算360万元,采用轻钢结构,全封闭网上平养,纵向湿帘、通风、遮光。孵化室面积240平方米,投资100万元;育雏舍1栋,投资100万元。饲料存放间1栋,投资100万元,粪污处理1间,投资30万元。示范种鹅舍每个基地总投资770万元,可年存栏种鹅约5000只。16个种鹅养殖示范场共计投资约12320万元。每个示范场的分项投资估算见表7。
表7 种鹅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
项目名称 |
建设数量 |
建设内容及产能 |
占地面积(m2) |
投资估算(万元) |
生活区 |
1 |
办公、宿舍、食堂 |
180 |
80 |
饲料存放间 |
1 |
1000 m2,存放饲料及原料40吨 |
1000 |
100 |
孵化间 |
1 |
孵化机5台、出壳机1台 |
240 |
100 |
育雏舍 |
1 |
4列5通道,双层笼养 |
600 |
100 |
种鹅舍 |
3 |
网上平养 |
980 |
360 |
粪污处理 |
1 |
堆肥发酵 |
600 |
30 |
合计 |
8 |
/ |
/ |
770 |
(3)商品鹅养殖示范小区
建设年出栏10万只标准化商品鹅养殖示范小区。每个小区总投资估算780万元。小区规划重点建设内容12个,其中育雏舍1栋,投资100万元;育肥舍7栋,总投资420万元;饲料贮备间1间,总投资120万元;废弃物处理区1个,投资100万元;种草面积约1500亩(育雏10天后转舍,仔鹅饲养期60天,每只鹅产粪便约4.5×3=13.5kg,养殖小区年饲养108000只商品鹅产粪约1458吨,其中一半约750吨粪便用于种草),投资10万元;办公生活区1个,投资20万元。具体见表8。6个商品鹅养殖示范小区投资合计4680万元。
表8 商品代标准化示范小区重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
项目名称 |
建设数量 |
建设内容及产能 |
占地面积(m2) |
投资估算(万元) |
育雏舍 |
1 |
每栋600m2,可育雏6000只,每年18批 |
600 |
100 |
育肥舍 |
7 |
每栋840m2,可育肥鹅3000只,每年5批 |
5880 |
420 |
饲料贮备间 |
1 |
1200m2,存放饲料及原料100吨 |
1200 |
120 |
废弃物处理区 |
1 |
每年可处理鹅粪700吨 |
2000 |
100 |
牧草种植区 |
1 |
每年可消纳鹅粪750吨 |
1×106 |
10 |
办公生活区 |
1 |
90m2 |
200 |
30 |
合计 |
12 |
/ |
1009880 |
780 |
(4)鹅产品加工建设项目
依托红新禽羽、奥安康等屠宰和羽绒羽毛及制品加工主体,引进或培育白鹅精深加工和羽绒羽毛及制品加工主体,进行白鹅屠宰分割、鹅肉加工仓储、冷链物流、羽绒羽毛及制品加工、电子商务及营销等。
新建肉制品加工厂房6000平方米,新建冷库1万平方米,并配备相关的冷库及加工设备,新增冰鲜鹅等生产线3条,每条生产线新增产能5吨/年,建设投资13000万元。
(5)羽绒羽毛及制品加工建设项目
以宝祥、华伟、盛秦等主体为依托,新建鹅羽绒制品生产厂房12万平方米,配套6条水洗绒生产线,每条生产线新增水洗绒产能100吨/年;配备3条羽绒被、羽绒服生产线,每条生产线新增产能5000件/年。依托富成、仁合等主体,新建羽毛加工厂房7万平方米,新增羽毛球等生产线10条,每条生产线可新增羽毛球等产能10万件/年。建设总投资72000万元。
(6)农旅融合建设项目
建设具备接待、旅游、研学游等功能的农旅基地1个,投资估算1435万元。规划重点建设项目4个,其中餐饮会务中心1个,占地1500m2,投资375万元;民宿酒店1个,占地2000m2,投资1000万元;文旅景观1个,占地3500m2,投资35万元;艺术小品类1项,投资25万元(表9)。
表9 农旅融合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
项目名称 |
建设数量 |
占地面积 (m2) |
投资估算(万元) |
餐饮会务中心 |
1 |
1500 |
375 |
民宿酒店 |
1 |
2000 |
1000 |
文旅景观 |
1 |
3500 |
35 |
艺术小品及标识导视 |
1 |
/ |
25 |
合计 |
4 |
7000 |
1435 |
(7)文化、品牌创建投资估算
在各旅游景点和商超设鹅产品体验店共计50个,占地合计约4000平方米,每处投资约20万元,合计投资1000万元。在裕安区各重要景点或公共区域展示鹅品牌文化,并提供传统鹅产品工艺制作,总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总投资约150万元。鹅产品经营点和宣传栏总投资估算1150万元,见表10。
表10 皖西白鹅文化、品牌创建投资估算表
投资项目 |
数量 |
建设内容 |
占地面积 (m2) |
投资估算 (万元) |
鹅产品经营点 |
50 |
鹅产品体验、销售 |
100×50 |
20×50 |
鹅品牌宣传栏 |
50 |
品牌与传统工艺手工制作 |
40×50 |
3×50 |
合计 |
100 |
/ |
7000 |
1150 |
6.2资金筹措
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加大财政衔接补助资金的投入力度,鼓励金融支持和社会资本等多元化技入机制。
6.2.1政策支持
采取多元化建设和运营方式。一是采取“政府主导、国企主建、镇村主管、企业主营”的方式,鼓励农投公司等国有投资平台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建设标准化养殖圈舍,完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租赁给养殖场(户)使用,按照投资成本收取年租赁费用;二是由社会资本自主投资,按照标准化场要求建设。鼓励鹅养殖主体自建标准化鹅舍,利用闲置、低效设施用地或在原养殖场改扩建标准化鹅舍,新改扩建面积按照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比例给予奖补。推广牧草种植、种养循环模式,扩展鹅养殖环境容量。
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交流,支持鹅产业相关主体在皖西白鹅良种繁育、白鹅养殖、羽绒羽毛及鹅肉食品加工等方面申报各级科技奖,申报成功的按区相关政策予以奖励。支持鹅产业相关主体参与制定国标、行标和地标,支持鹅产业相关企业制定企业产品标准,并按区相关政策予以奖励。支持鹅产业相关主体申报发明专利,申报成功的按区相关政策予以奖励。支持鹅产业相关企业申创高新技术企业的,申创成功的按区相关政策予以奖励。
6.2.2金融支持
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重点支持鹅保种育种、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鹅产品及羽绒羽毛精深加工、鹅产业相关技术研发、创新创业活动。加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对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积极申报争取地方专项债,用于鹅标准化养殖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鹅加工生产线建设、鹅创新研发活动等。鼓励银行机构金融机构加大对鹅产业链企业的信贷支持,强化政策性担保支持。争取省级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绿色食品产业基金加大对裕安区鹅产业支持力度,发挥省、市、区基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采取投资入股或与银行合作实行投贷联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支持鹅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持续扩大鹅特色农业保险业务范围,丰富鹅产业保险品种,加大财政保费补贴力度,引导养殖场(户)积极投保,提高抗风险能力。鼓励鹅产业企业做优做强,支持将其纳入企业上市“雁阵计划”培育范围。
6.2.3社会资本支持
强化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食品工业园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全面合作,瞄准国内外知名鹅产业链主要企业,围绕保种育种、规模养殖、精深加工、熟食餐饮等领域主动对接、靶向招商。引导和支持国内有实力的企业、产业资本与本地农投公司合作成立裕安区鹅产业发展龙头企业,指导并参与全区圈舍建设、良种生产、活鹅收购、屠宰加工、产品销售,带动中小养殖场(户)规范养殖。全面摸排鹅产业相关上市公司和企业高层、科研专家、教授学者等,构建招才引智“绿色通道”,着力引进一批鹅产业领域高端人才、先进技术。支持裕安区鹅加工企业、鹅餐饮企业与“紫燕食品”、“吴山贡鹅”、“鸿润”等知名企业合作,提升资源整合能力,打造裕安区鹅食品、鹅餐饮、鹅羽绒制品等知名品牌,形成完整的产业联结机制。
6.3效益分析
6.3.1社会效益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建设16个种鹅繁育基地,每个基地存栏祖代或父母代种鹅3000或1万套以上,每个基地的年均销售额可达500万元,年销售利润可达150万元。新建6个商品鹅养殖示范小区,每个小区年出栏商品鹅10万只以上,示范带动上千户农户从事商品鹅养殖,每户年出栏量达5000只以上,每户年销售额可达50-120万元,年利润估计22-50万元。可见,通过发展鹅产业,可带动上千养殖户增收。
裕安区成立鹅产业科技支撑体系,指导帮扶区域内养殖、加工、品牌、文化等建设发展,促进鹅产业各环节科技进步。鹅产业链的建设和运行提供就业岗位达数万人,解决当地大量农户就业问题。因此,规划的实施将显著促进裕安区鹅养殖和加工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化发展,延长产业链,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依靠先进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专项建设将会改善当地养鹅业生产条件,促进养鹅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当地鹅产业生产经营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特色经营转变、由传统鹅养殖模式向现代化家禽业转变,提高鹅产业综合生产力,提高鹅产品品质和品牌文化建设。
6.3.2经济效益
至2027年,裕安区年存栏种鹅61万只(需祖代约6万只),饲养肉鹅788万只、肝用型鹅31万只。以近三年市场平均价格核算,年存栏祖代种鹅6万只计(其中公鹅1.3万只,母鹅4.7万只,均为在产母鹅),每只种鹅可提供父母代10-15只母苗,则祖代可提供父母代约60万母苗,种苗与淘汰种鹅销售合计约7200万元。种鹅饲养过程饲料、疫苗、水电、设备折旧等共需约1500万元,则祖代种鹅养殖利润约5700万元(表11)。
年存栏父母代种鹅共61万只(其中公鹅13.5万只,母鹅47.5万只)。以每套种鹅平均提供商品鹅苗20只,则47.5万只种鹅可提供商品鹅苗950万只,种苗和淘汰种鹅销售额约48200万元。种鹅饲养过程饲料、疫苗、水电、设备折旧等共计约14600万元。则种鹅养殖利润为33600万元。
肉用型鹅年销售额估计118200万元,饲料、疫苗、水电、设备折旧等合计约51000万元,则商品鹅年利润约67200万元。
肝用型鹅年饲养31万只,年产生销售额估计6000万元,饲料、疫苗、水电、设备折旧等合计约3500万元,则肝用型鹅每年利润约2500万元。
裕安区年屠宰加工肉鹅2.5万吨,年销售额可达10亿元以上,利润约8000万元。年加工羽绒羽毛销售额45亿元以上,利润约20亿元。
表11 鹅产业产值和利润分析
序号 |
产业类型 |
产值 |
利润 |
金额(万元) |
金额(万元) |
||
1 |
祖代 |
7200 |
5700 |
2 |
父母代种鹅 |
48200 |
33600 |
3 |
商品代鹅 |
118200 |
67200 |
4 |
肝用型鹅 |
6000 |
2500 |
5 |
鹅肉及副产物加工 |
100000 |
8000 |
6 |
羽毛羽绒和制品加工 |
450000 |
200000 |
合计 |
729600 |
317000 |
因此,本规划完全实施后,年产值收入可达72.96亿元以上,年利润31.7亿元。2022年裕安区畜禽产肉、蛋、奶、水产总量为11.76万吨,鹅肉出栏量351万只,产肉量约1.4万吨,占比约为9.35%。本规划的实施将实现鹅肉产量达3.15万吨,则鹅肉占比将达到26.81%以上,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裕安区鹅产业产值、利润见表11。
6.3.3生态效益
至2027年,良繁种鹅存栏量达60万只,养殖基地年饲养量达800万只以上。以每只种鹅年产粪污量100kg、每只商品鹅产粪污量15kg计,则裕安区每年饲养种鹅和商品鹅产粪污量为18万吨,可作为有机肥用于36万亩蔬菜、饲草、果园、林地等农作物使用,实现土壤肥力增加、农药化肥使用减少的“增肥减肥”目标,保护生态环境。
至2027年,裕安区鹅产品加工量可达3万吨,年污水处理量约10万吨,羽绒羽毛及制品加工约2万吨,年污水处理量约650万吨。处理污水达标后用于灌溉农田、造林育苗、肉鹅养殖等,或用于城市绿化、道路冲洗、施工辅助和消防等,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新鲜水源的依赖,并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可见,鹅产业生产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先进的现代畜牧业生产、食品加工及羽绒羽毛和制品加工先进技术的采用,使裕安区在鹅产业方面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有效地减少了鹅产业生产中药品、粪便、污水等对土壤、空气和水体的污染,实现“鹅养殖-粪污-土壤改良-有机肥-农作物种植-示范引领”的生态循环农业经济模式。打造裕安区种养结合高端产品示范区,通过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7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7.1本规划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7.1.1鹅产品生产加工废水处理
各鹅产品加工和深加工场自建鹅产品加工污水处理区。按年加工800万只商品鹅计算,每年加工肉类制品共计约3万吨,每100只鹅产生1吨污水,每天污水处理量约200吨,年污水处理总量约8万吨。屠宰和肉制品和深加工项目进工业园区,产生的污水依托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鹅羽绒羽毛加工废水处理:每洗一吨羽毛可产生污水量60吨,按裕安区羽绒羽毛年加工原料量1万吨计算,则年产生废水60万吨。鹅羽绒羽毛加工废水首先进入格栅预处理,后续采用生物化学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和好氧结合法等工艺。每个羽毛绒加工厂均需根据年生产量配套废水处理工艺和设备。
7.1.2鹅养殖基地粪污处理
小型养殖户主要产生固体粪污,可采用异位堆肥方式处理。大型养殖场固体粪污可采用堆肥和沤肥方式;液体粪污可配套集水池、曝气池、沉淀池、高效固液分离机、厌氧反应池、好氧反应池、高效脱氮除磷、膜生物反应器、膜分离浓缩、机械排泥、臭气处理等设施设备,做好防渗、防溢流。处理后排入环境水体的,出水水质不得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入农田灌溉渠道的,应保证其下游最近的灌溉取水点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
按照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中2027年共计饲养819万只商品鹅和存栏61万只种鹅计算,年产生粪污约20万吨。一方面可依托裕安区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年处理粪污能力36万吨),另一方面按照每亩消纳2.5吨计算,配套8万亩土地消纳面积,可实现粪污全量收集,资源化利用。
7.2本规划各项目对全区环境污染影响评估意见
鹅食品加工企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有效综合利用,最终进入生物降解链;废水经处理,达标排放后尽可能回收利用。鹅加工企业基本不会排放有毒有害气体,对周边环境存在潜在影响较小。鹅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养殖场粪污和污水,可结合产业链实现综合利用,基本无环境污染。
规划鹅养殖建设项目符合《畜牧法》规定,均选择远离居民集中区的区域建设,并按要求采用相应的降噪措施。此外,规划项目对当地社会经济具有多项积极影响,有利于促进裕安区和六安市经济发展,带动周边就业,与周边环境相容性好,有利于提高周边群众生活水平。
7.3环境保护措施
7.3.1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即建设项目需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项目竣工后,应向审批该项目环评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试生产。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应对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
7.3.2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
(1)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各项目和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构建跨产业生态链,推进行业间废物循环。
(2)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鹅养殖项目污染防治要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的治理原则,因地制宜地采取低排放或零排放养殖技术。所有规模养殖项目都必须建设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污染治理设施,配备固液分离设备、建设相应规模的沼气池和生物氧化塘等环保设施或采用生物发酵床垫料养殖技术,实行生态养殖,有效削减污染量,实现零排放。
(4)鹅食品和羽绒加工生产企业产生的废渣以及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有条件再利用的,必须由企业回收利用或送有能力利用的企业回收再利用;无条件再利用的,必须由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送到有处理能力的专业处理处置单位集中无害化处理。废渣和污泥的回收利用不得造成二次污染。
(5)建设垃圾集中收集和垃圾中转站运送系统,使生活垃圾做到无害化处理,同时做好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平台,将一般固体废弃物做到减量化处理,对危险废物要根据国家和安徽省的统一规划进行无害化处理。
7.4环境监测与管理
(1)鹅加工业园区,要求设置专门的环境保护管理和监测机构,配置环保监测车,定期监测,建立完善的污染源监测档案,定期发布环保检测公告;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基地内的环境保护管理要求。
(2)容易产生污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的加工企业,全部配备专职的环保管理人员,以加强对各种污染源的监督控制;同时各企业的中央化验室内设环保监测组,设环保分析化验室,进行日常监测,加强企业内部环境质量的管理。
(3)建立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达标和污水管网入网水质两级在线监测,严防企业超标排放污水;基地污水总排放口也应设置安装流量计、在线监测仪。
(4)组织污染事故调查组,制定污染赔偿制度。
(5)本着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清洁生产的原则,对农产品加工业项目要严加筛选;对于污染大、三废不易处理的项目拒绝建设。
(6)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场等基础设施要先期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和单体项目的建设,都要求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法规规定等国家标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监督及管理。
(7)鹅养殖基地环境监测与管理要重点抓好对灌溉用水、土壤和空气质量的管理,控制外来污染,抑制农业的自身污染。禁止向食品生产基地和可能影响农业生产基地环境的区域排放重金属、硝酸盐、油类、酸液、剧毒废液、放射性废水、未经处理的含病原体的污水、有害气体及其它有害物质,或者倾倒、填埋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应与环保等部门一起,严格食品产地环境的管理,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重点解决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要制定相关农产品的产地环境标准,全面开展农产品重点生产基地环境监测,采取切实有效的农业生态环境净化措施,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7.5环境卫生
(1)加工基地内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和垃圾中转站,集中收集后的生活垃圾运至规划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运输基本实现收集容器化,运输密封化。
(2)规划羽绒羽毛加工企业道路清扫实现机械化,道路撒水率达到100%。
7.6“三废”减排措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文件要求,羽绒、食品等加工企业生产中废弃物需实现分类处置或回收利用。
7.6.1废气
(1)鹅食品和羽绒加工均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有机污染废气和含无机污染物废气的排放,必须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等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标准后方可排放,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2)对生产装置排放的废气,积极采用回收、吸收、吸附、冷凝、火炬焚烧等处理方法,确保治理效果。
(3)在生产加工区域内建设集中供热设施,对于锅炉烟气,采用电除尘等先进的除尘工艺,并采用脱硫、脱硝技术,排放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对排入大气的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方法。
(5)严格控制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对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将依据《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以及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有关标准,实施监控。
(6)搞好厂区绿化规划,保证区内绿化率达到20%以上,以净化空气。
7.6.2污水
(1)食品加工业在生产过程,污水处理及排放,严格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国家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实现达标排放。
(2)工业基地的污水采用清污分流系统。基地各生产装置界区内排放的生产污水需先经过一级预处理,达到基地污水处理站规定的接纳污水的水质要求,再送至相应的基地污水排放管网,送至污水处理场集中处理。
(3)所有污水均须由统一的污水排放口排放,禁止在规划的工业基地任意设置排污水口。
(4)对进入集中污水处理场的排放污水实施监控,严格执行接纳标准,并按质收费。
7.6.3固废
(1)固体废物分为三大类:工业固体废物、城市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执行。
(2)各企业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储运,并设立固体废弃物临时密闭中转库。
(3)固体废弃物处理场根据固体废弃物各自的特性和组成的不同,积极采用填埋、焚烧、堆肥、固化、综合利用等处置方法。
(4)用微生物对有机固体废物的分解作用使其无害化可以使有机固体废物转化为能源、食品、饲料和肥料
(5)卫生填埋是减少固体废弃物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的有效措施。在生活垃圾填埋过程中,填埋场必须做防渗漏处理,防止废弃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渗透到地下,污染土壤和水体。
(6)危险化学品安置和危险废弃物处理,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国家法规、标准执行,以杜绝事故性排放事件的发生。
8保障措施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是一项全产业链的系统工程,既有公益性目标又有盈利性目标,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实现组织、政策、要素(包括土地、资金、人才等)等条件汇聚,为鹅全产业链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和人才技术支撑。
8.1鹅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
8.1.1加强组织领导
裕安区成立鹅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下设鹅产业发展办公室,成员单位包括区委宣传部、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住建局、区商务局、区文旅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局等,全面负责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逐层落实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形成“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重大事项,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8.1.2强化统筹推进
建立鹅产业发展部门协调机制,加强政策指导和支持,形成工作合力,统筹协调重大事项,细化规划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具体举措、完成时限,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工作推进、考核评价、督导问责“四个体系”要求,全力支持鹅产业发展。区农业农村局作为牵头单位,按照鹅产业发展规划,协调各相关部门积极推进产业发展;财政部门要在资金上向皖西白鹅生产和产品系列开发方面倾斜;科技部门要抓好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人社部门要引进培育一批鹅产业发展的紧缺人才,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社会化培训;商务部门要积极拓展鹅产品销售市场,争取承办或协办国际羽绒博览会和皖西白鹅美食节;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区形成齐心协力抓好皖西白鹅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8.2鹅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
根据六安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六安市裕安区加快鹅产业跃迁式发展实施方案》(裕政办〔2023〕19号)文件。在皖西白鹅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孵化模式、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建设、加工、流通销售等方面给予大力政策性支持,为裕安区鹅产业发展提供了产品销售渠道的政策保障。《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文件要求,深化上海市与六安市对口合作,助推六安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为此,上海市与六安市制定《上海市与六安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5)》,借助裕安区与上海市松江区对口合作,加强鹅产品宣传,拓展销售途径。
8.3鹅产业发展的要素保障
8.3.1鹅产业发展的土地保障
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布局和预留鹅产业发展空间,加大鹅产业发展用地保障。各乡镇梳理鹅产业发展用地,要从当地处置存量土地相应核定的新增建设计划指标,至少安排5%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重点保障农村产业发展项目用地,支持鹅产业发展。鼓励优先使用废旧厂房、闲置校舍、废弃和低效建设用地、存量设施农用地、“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资源,依法依规保障鹅产业发展用地合理需求。符合设施用地的零散地块,在严守“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前提下,允许进行合理优化整合,保障鹅产业发展空间需求。
8.3.2鹅产业发展的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资金,重点支持鹅保种育种、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鹅产品及羽绒羽毛精深加工、皖西白鹅品牌的宣传推介、市场拓展鹅类新产品开发及“两品”认证、及涉鹅科技成果认定等。加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对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积极申报争取地方专项债,用于皖西白鹅扩繁场和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鹅产业链的信贷支持,强化政策性担保支持,扩大鹅特色农业保险业务范围,加大财政保费补贴力度,提高养殖场(户)融资和抗风险能力。
加快构建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建立健全财政支持鹅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保障体系,将鹅产业发展作为公共财政直接投入的重点,积极争取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等上级项目资金。统筹利用农业生产发展、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等,探索专项债、组建绿色食品产业基金等方式,支持鹅产业发展。建立“政银担险”联动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试点,探索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农担公司保证担保、保险保障、银行信贷联动模式,引导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入鹅产业。推动银行机构扩大抵押贷款业务规模,探索开展鹅养殖圈舍等设施抵押贷款,增加有效信贷投放。鼓励保险机构创设鹅商业性补充保险产品,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鹅产业提供连带保证担保,扩大担保额度、降低担保费率,缓解贷款融资难问题。常态化遴选推介优质鹅产业企业,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支持其发债融资。
8.3.3鹅产业发展的技术保障
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人才帮扶机制。技术支撑从需求产生,由科研人员和企业家及地方农技部门联合开展鹅产业发展过程的技术需求预测,聚焦制约鹅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形成技术攻坚清单,采取“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方式招募技术人员和团队,强化鹅产业发展技术力量。
深化与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江南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皖西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制订修订一批鹅产业养殖及产品加工技术规程和标准,加强鹅产业发展专业人才培养以及种鹅繁育、鹅产品精深加工、羽绒羽毛生产加工、鹅专用型饲料等研究或开发,推广应用最新鹅产业科技成果。鼓励和推动职业院校、行业组织等机构,结合产业人才需求,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社会化培训,推广鹅集约化高效养殖关键技术、养殖废弃物生态处理技术、自动化环境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培育一批鹅产业发展带头人,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理念和科技成果引领、支撑裕安区鹅产业发展。
依托政府、重点企业、创新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方式,引进和培养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创新企业家队伍,强化企业家在自主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和再教育。
8.3.4鹅产业发展的环境保障
进一步加强生产流通秩序监管,特别是商品鹅集中出栏时期,坚决查处违规屠宰、压级压价、市场垄断等损害经营者利益的不法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对符合规定的规模养殖场、鹅产品及羽绒羽毛加工企业,落实农业生产用电价格和农产品加工税收优惠政策。缩短环评审批周期,对符合环保要求的鹅养殖、屠宰、加工项目,尽快落实环评审批手续,提升审批服务效率,对同类型或相近类型的鹅产业项目,探索实施打捆审批,优化审批程序。加强商标、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企业和个人合法权益。加强对创新产品、先进经验的宣传,培育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养殖、加工、流通示范企业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鹅产业规范发展和提档升级。加强相关政策解读和宣传,及时回应企业和社会关切,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8.3.5鹅产业发展的责任风险保障
依托政府保费补贴等政策扶持,对鹅产业在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成本保险。制定针对鹅养殖的农业保险作为特色险种,明确参保和赔偿事项,提高养殖人员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