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安区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新闻发布会
发布地点:区政府一楼新闻发布室
发布主题:防汛抗旱和应急管理工作
发布单位:裕安区应急管理局
发 布 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张学兵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31日
参会媒体:裕安政府网 皖西日报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大家好!
欢迎各位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谨代表六安市裕安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裕安区应急管理局,对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我区防汛抗旱和应急管理工作给予的关心关注与帮助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紧紧围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狠抓组织领导,严格责任落实,强化应急准备和预警响应联动。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有力指导下,有效应对了极端暴雨气候影响和台风“杜苏芮”的侵袭,未发生洪涝灾害、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汛抗旱工作卓有成效。下面,我将裕安区2023年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个简要介绍和情况通报。
一、雨情水情
(一)雨情。一是梅雨期偏短雨量偏少。今年梅雨期24天,较常年偏短1天。平均梅雨量195毫米,较常年梅雨量偏少近2成。二是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时间上“两头多、中间少”,5月份和9月份降水较常年偏多4成,6月份、7月份、8月份均偏少,尤其是8月份偏少近6成。三是短历时降雨强度大。最大1小时降雨量达80毫米,在西河口站(8月26日20时),最大3小时降雨量达160.5毫米,也在西河口站(8月26日18时)。
(二)水情。河道水情总体平稳,未超警戒水位。受局部强降雨影响,我区部分中小河流曾出现明显涨水过程,但均未出现超警戒水位。汲河固镇站6月19日19时36分达到最高水位24.87米,最大涨幅4.65米。受8月26日局部暴雨影响,龙门河水位上涨明显,龙门河龙门冲站水位上涨1.28米。淠河横排头站过水量1.4亿立方米,较常年同期偏少9成。内部塘库蓄水总体增加,增加幅度南多北少。截至9月30日,全区小水库及塘坝总蓄水量3900万立方米,较年初增加蓄水2190万立方米,较常年同期增加约1成。
二、防汛抗旱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组织准备到位。
1.压紧压实防汛抗旱责任。一是落实防汛抗旱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及时调整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及5个前线指挥部领导组成人员和分工,区委书记、区长分别担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政委和指挥长,5个前线指挥部政委、指挥长分别由区委和区政府领导担任。并成立了防汛抗旱技术组和专家组,明确了任务分工和岗位职责。二是落实防汛抗旱逐级包保责任。按照区包乡、乡包村、村包组要求,落实三级防汛行政负责人651人,其中:区级48人、乡级230人、村级373人。三是落实防洪工程“三个责任人”责任。及时调整充实小水库、中小河流堤防等防洪工程“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235人。四是落实网格化包保责任。对全区50个山洪灾害重点村、7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网格化管理,落实包保责任人209人。
2.搞好预案方案修订和隐患排查。一是预案方案修编到位。为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前启动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修订和编制工作,完成各类预案方案修编346个,其中: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及防台风应急预案49个,小型水库应急抢险预案及调度方案217个,城东湖行蓄洪区运用预案4个,城镇防洪排涝应急预案4个,山洪灾害防御预案56个(区级1个、乡级5个、村级50个),中小河流及圩口防汛应急预案16个。二是防汛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到位。采取“乡镇自查+区防指抽查+整改回头看”的方式,定期不定期对全区范围内堤防水库、山洪地质灾害、城镇低洼易涝区等风险隐患开展全覆盖排查。3月份,属地、区直单位共排查各类场所570处,其中:小水库145处、涵闸40处、河道堤防28处、在建工程6处、其他水利工程1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76处、旅游景点4处、建筑工地71处、中心城区风险隐患易发点190处,发现风险隐患16处,全部整改到位。4月份,区防指成立防汛检查组,分5个小组到现场开展抽查,发现风险隐患6处,均采取“一乡一单”的方式通知到乡镇,并及时督促整改到位。
3.做好应急物资和救援队伍准备。一是备齐备足应急物资。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原则,提升防汛物资储备水平。今年,安排防汛抗旱物资采购资金130万元,其中:省级下达2022年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洪涝和干旱)40万元,区政府配套年度防汛抗旱预算资金90万元。目前,区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已储备物资有冲锋舟13艘、橡皮艇20艘、移动照明灯塔4座、移动电站3座、排水方舱2个、潜水泵20台等。同时,区水利局根据抗旱排涝需要,储备大中小型抽排水设备等物资100万元;区城管局根据城区防汛特点,新增储备排涝移动泵车2辆、水泵10台、发电机8台,区级共储备物资设备价值约1315万元。二是应急救援队伍组建到位。以区人武部民兵应急连和区消防救援大队为主体,组建了150人的区级应急抢险队伍;与区内3家规模较大的建筑施工企业签订防汛抢险协议,鼓励企业参与全区防汛应急抢险,同时区水利局利用在建水利项目与6家水利施工企业签订协议,按照项目所在地划定包保联系乡镇,参与乡镇防汛抗洪抢险;按照基层防汛能力标准化建设要求,乡镇街(高新区)以基干民兵、镇村党员干部为主体,组建了23支1181人的乡级防汛应急抢险队伍;另外,我区还有红星、蓝盾、固羽3支28人的民间应急救援队伍,今年,区应急管理局给予包括六安市蓝天应急救援队在内的4支应急救援队伍共3万元的购买装备补贴,支持民间救援队伍建设发展。三是切实抓好应急救援培训演练。今年,区直单位及乡镇共开展培训20场次1150人次,开展桌面推演和实战演练19场次930人次。5月13日,区水利局组织开展了水旱灾害防御基础知识、小水库度汛、山洪灾害防御等业务培训,全区各乡镇近200人参训;5月16日,区城管局组织城区防汛应急演练暨桌面推演,检验城区防洪排涝应急预案,做实做细城区防内涝工作;5月21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在西河口乡举行防汛预案实战演练,区人武部、应急管理局、水利局等相关成员单位以及各乡镇分管负责人、应急管理所所长、水利站站长等300余人参训,六安发布、六安新周报、裕安发布等媒体对演练进行了同步现场直播,扩大了宣传覆盖面;区自然资源局分别于7月19日、8月11日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专业培训和演练,提升了地质灾害防治队伍业务素质和山区群众避险转移能力。
(二)周密部署,全力防范应对。
1.多措并举,有效应对台风暴雨。一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会商研判预警到位。今年入汛以来,全区先后经历了9次强降雨和第5号台风“杜苏芮”侵袭,累计平均降雨量730毫米,其中,6月17日至19日我区普降大到暴雨,最大降雨量在固镇镇,达182毫米,此次强降雨导致固镇街道部分居民家中进水,由于准备充分,排水及时,未对居民生活和出行造成影响。8月26日17时至23时,我区南部山区遭遇强降雨,西河口乡3小时降水量达160.5毫米,此次强降雨导致西河口乡局部发生洪涝地质灾害,紧急转移群众11人,由于提前预警,及时处置,未造成人员伤亡和居民财产损失。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于6月18日启动防汛IV级应急响应,于7月28日启动防台风IV级应急响应,确保了强降雨和台风防范应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经统计,强降雨期间,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累计下发通知12份、提示函8份、预警短信21356条,点对点“叫应”15次,提前转移山洪地质灾害点危险区域人员158人、低洼区受威胁人员35人。二是靠前指挥,领导干部下沉一线。每次强降雨来临前,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主要领导均亲自部署,5个防汛前线指挥部领导全部下沉一线、靠前指挥,23个乡镇街(高新区)主要领导全部驻守乡镇,三级防汛责任人全部到岗到位。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组织对全区217座小水库、142公里重点河道堤防、50条山洪沟渠、76处地质灾害点、4处旅游景区及城区、镇区内涝易发区开展巡查,确保组织指挥到位、处突应对有力。
2.科学调度,抗旱保灌工作得力。按照防汛抗旱“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科学调度水资源,全力蓄水保水保灌溉,为粮食增产增收奠定基础。一是搞好灌溉引水。通过清沟疏渠,加大渠道灌溉引水,全年共引水9080万立方米,有力保障了灌区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二是做好提水补水。沿河乡镇积极主动引提外河水源补充塘库,为农业灌溉增加水源,灌溉期提水近1000万立方米。期间,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紧急调拨移动抽水泵20台套,用于支援乡镇抗旱提水,并指导各乡镇对全区240口抗旱井进行调试检修,切实做好抗旱应急用水准备。
3.强化指导,标准化建设有力推进。一是制定方案。围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五个强化、五个提升”要求和总体目标,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裕安区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要求,今年我区选定在西河口乡、固镇镇两个乡镇先行试点,其余17个乡镇计划于2024年全部完成。二是积极推进。为切实落实标准化建设责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印发了《裕安区基层防汛抗旱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措施清单》,对标准化建设工作实行清单化管理,明确时间节点,确保标准化试点建设有序推进。三是创新做法。突出试点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日常办事机构设立和作用发挥,明确防办工作人员为水利站和应急管理所所有人员,水利站工作人员负责预案编制、水情、雨情信息查询报告,应急管理所工作人员负责物资储备调运、灾情统计上报等,实行融合办公。并在试点乡镇固镇镇利用本地养殖专业户组建了1支民间救援队伍,即:固羽应急救援队,主要承担辖区巡查和突发险情、灾情先期处置任务。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乡级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结合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明确防办日常办事机构,将防办设在应急管理所或水利站,实行融合办公,配备必要办公设备,制定防办值班值守制度,明确防办工作人员,明确职责任务分工。
(二)进一步加强防汛物资队伍建设。按照“分级储备、分级使用”原则,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专门仓库,按照需求储备防汛抗旱物资和救援设备。同时,乡级按照50人标准、村级按照15人标准组建应急抢险队伍,并配备必要的抢险装备,加强培训演练,切实做到会抢险、能抢险。
(三)加大水工程建设更新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加大中小河流和防洪薄弱环节治理力度,以区内8条中小河流特别是汲河作为综合治理重点,通过治理,提高防洪标准。加快推进淠河、汲河洼地治理,更新排涝涵闸、泵站设备,发挥防洪排涝效益。继续推进小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并提高水库调洪和蓄水抗旱能力。
(四)加快推进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按照省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指南要求,加快推进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加快防汛抗旱应急指挥信息化平台建设,尽快实现应急管理、水利、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监测预警系统联网共享,努力实现重大风险研判、灾情会商、信息共享和协同处置的全过程、多部门联动机制,提高应急指挥科技化信息化水平。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关于裕安区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的有关情况就介绍这些。再次感谢各位前来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希望大家今后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裕安区防汛抗旱及应急管理工作,同时,也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