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裕安区科技创新指数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的解读
一、起草背景和依据
2022年,省科技厅针对县域科技创新成效设计了9项指标,综合形成科技创新指数,并且从2022年开始每年按县、区分别进行考核排名。为有效提升我区科技创新指数,根据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指示要求,区科技局牵头起草《裕安区科技创新指数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主要政策依据有:
1.《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通知》(六政办秘〔2022〕55号);
2.《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市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六政〔2022〕67 号);
3.《关于印发<全省科技部门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方案>的通知》(皖科企秘〔2022〕420号)。
4.《六安市科技局关于印发<贯彻党的二十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创新指数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六科〔2023〕6 号)。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制定出台《裕安区科技创新指数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际行动,是充分发挥科技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中的引领作用,赋能现代化美好裕安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目标牵引,形成工作合力,迅速改变我区科技创新指数在全省市辖区位次靠后的局面的紧迫需要。力争通过3年时间,推动我区科技创新指数逐年提升,到2025年排名达到全省同类市辖区的中游位次,全面提升我区科技创新水平。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1.2022年10月,省科技厅第19期《科技专报》首次公布了全省各县区2021年科技创新指数后,我局第一时间和上级主管部门沟通,掌握指标体系的构成和算法,了解我区得分及排名情况,并召开部门务虚会,深入分析短板差距和卡口瓶颈,于2022年11月15日形成《裕安区科技创新指数情况报告》,并专题向区政府报告。
2.2022年12月,区科技局成立文件起草组,在广泛调研、深入分析、充分讨论基础上,于2023年1月形成了《裕安区科技创新指数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的初稿。
3.2023年1月30日,书面征求了相关区直单位和乡镇街意见,进一步修改后于2月10日挂网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
4.2023年2月9日,文件报司法局进行合法性审查并于2月23日收到合法性审查意见。
5.2023年3月1日,报区财政局进行经费审查并于3月2日收到经费审查意见。
6.2023年3月3日,在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基础上形成送审稿,并经区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
7.2023年3月21日,《裕安区科技创新指数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以裕政办〔2023〕8号文件下发并开始执行。
四、工作目标
到2025年,科技创新指数在全省提升到28位,实现优势指标靠前、整体指数居中,适应我区经济发展水平。创新对主体的培育,明确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实现202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较2021年实现“双倍增”。通过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成果转化,构建“产学研”培育链条,与高校院所建立稳定产学研合作关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传统企业技术改造升级。逐步推动研发活动全覆盖。力争到2025年在规模、创新力、结构、科技等方面基本达到国家级高新区标准。
五、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主要针对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成果转化、创新生态营造等重点工作开展四项行动
(一)创新主体培育方面:开展科技企业倍增行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通过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链条,培育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型骨干企业,推动传统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等举措,到202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较2021年实现“双倍增”。
(二)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开展企业研发能力筑基扩容行动。积极引导规上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入开展营收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企业“两清零”行动,建立专业科技中介机构全过程辅导企业规范研发费用归集工作机制,逐步推动研发活动全覆盖。到2025年,完成省市下达清零任务,规上制造业企业有研发活动覆盖率75%以上,R&D经费支出占营收比重达到2.3%以上。
(三)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行动,不断加大科技成果捕捉和导入力度,做好科技资源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持续加强科技成果孵化载体建设,2023年启动裕科创建国家级孵化器,推动高新区各类平台智力资源和创新要素整合集聚。积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提档升级,推动与高校院所建立稳定产学研合作关系。
(四)创新生态营造方面:开展科技创新生态优化行动,坚持把高新区作为创新主阵地,坚定不移推进高新区创新升级,力争到2025年在规模效益、创新能力、结构优化、科技服务等方面基本达到国家级高新区标准。持续推进高新区省级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鼓励全社会发明创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打造一批知识产权强企,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六、创新举措和重点说明的几个问题
突出和科技创新指数指标构成相对应,突出和现有规划计划和工作目标相衔接,突出和我区科技创新实际相适应,聚焦9项基础指标,逐条逐项提出工作目标和具体举措。注重把各项政策规定和工作任务进行集成优化,确保各项工作举措既符合我区科技创新实际,又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推动我区科技创新指数有效提升。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
一是创新政策保障。修订区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重点支持规上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创新指数优化,对补短板的项目集中政策资源予以支持。
二是资金投入保障。每年各部门财政预算涉及科技支出的全部列入206科目核算,确保到2025年财政科技支出占比达到2.5%左右;加快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三是人才支撑保障。针对企业需求优化人才政策,完善柔性引才政策。
四是科技培训保障。针对规上工业企业和属地负责同志,组织行业专家每年开展2次科技创新知识培训。
五是统计监测保障。将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指标纳入全区工业扩量提质增效“赛马”进行评价;加强高新区科技创新指标监测。
六是组织调度保障。科技局每年一季度围绕三年行动计划研究提出当年目标任务和责任清单,由区分管领导定期调度,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
八、解读人员信息
解读单位:裕安区科学技术局
解 读 人:裕安区科学技术局 尹学生
咨询电话:0564-3308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