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安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2-01-20 09:18 信息来源:裕安区政府办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政府区长  董永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及过去五年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裕安经受多重考验、积蓄发展动能的一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顶住“三重压力”[1],战胜突发疫情,克服困难挑战,积极作为,真抓实干,经济发展好于预期,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5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亿元、增长23%;外贸进出口总额2.5亿美元、增长34.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2%。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强实体调结构,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工业基础夯实。“积树造林”持续推进,新签约5000万以上工业项目34个、开工40个、投产34个,工业投资增长47.7%。实施技改项目30个,技改投资增长23%。“梯次培育”稳步实施,亿元以上企业达41家,净增规上企业25家,新认定省市“专精特新”企业7家、国家“小巨人”企业1家,盘活“僵尸企业”5家。新增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8家。建成“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1个。丁集婚纱小镇获批省级微型产业集聚区。农业提质增效。“138+N”“6969”[2]工程深入实施,新认定带头人360人,新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222家,新增流转土地2.9万亩,八大特色产业综合产值达85亿元。整合1.8亿元实施产业项目29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综合产值分别达35亿元、25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5.5万亩,粮食再获丰收。新建规模化养猪场8家,生猪存栏、出栏84.2万头。新增“三品一标”9个,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独山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特色农业十亿元乡镇。区政府荣获中国羽绒行业2021最佳产业基地摇篮奖。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净增限上商贸单位110家,完成限上零售额56.5亿元、增长29.2%。新培育千万元电商企业2家,网络零售额超40亿元、增长72.9%,总量、增速均居全市第一。完成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实现农村产品网销额25.8亿元。“快递进村”覆盖率100%。旅游业恢复提速,接待游客45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5亿元。高新区能级提升。产业规划、战略规划完成编制,园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社会事务划转剥离,18项行政审批权限下放政务分中心。完成“标准地”供地518.4亩,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入选首批“科创安徽”试点园区。实现经营销售收入251.7亿元、增长16%。

(二)抓项目扩投资,提速发展增添新动能。招商成果丰硕。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8个,其中5亿元项目9个,总投资10亿元的智能影像光电、超大尺寸量子屏幕等重大项目签约落户。新开工亿元项目42个,实现到位资金110.3亿元、增长18.5%,总投资15亿元的中轩新能源、11亿元的天通新材料等项目开工建设,金米科技等38个亿元项目竣工投产。项目推进高效。推深做实“精重促”行动。开工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9个、竣工21个,完成投资180.1亿元。开工区本级政府投资项目44个、竣工78个,完成投资43.6亿元。要素支撑有力。发行专项债6.2亿元,金融机构融资44.4亿元,发放担保贷款4.9亿元。初步完成“三线”[3]划定。新增“增减挂钩”指标5000亩,获批7个片区土地成片开发方案,批回土地6510.6亩。处置批而未供、闲置土地3252亩,累计供地7325亩,土地要素制约问题全面破解。

(三)重创新抢机遇,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重点改革深入推进。完成经济、行政、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81项。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程项目审批等综合窗口改革持续深化,新生儿出生实现“一件事”多证联办。政务服务“好差评”全面实施。建成区乡村三级路长管理体系。林长制改革深入推进,石板冲黄精种植基地入选国家试点。创新驱动释放动能。兑现科创资金3428万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39%。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9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4%。实施“政产学研用”项目11个。授权发明专利97件。获评省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各2个,青网科创园获批省级众创空间,鸿杰威尔荣获“创响中国”省赛三等奖。合作开放步伐加快。与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实现点对点“跨省通办”,高新区与浙江海宁经开区、复旦大学宁波院开展共建合作。进博会采购金额410万美元,世界制造业大会签约项目2个,总投资1.8亿元。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8家、跨境电商企业3家。

(四)补短板提品质,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南新区五纵六横路网实现贯通,西环线加快推进。城区6所义务段公办学校、7所幼儿园建成投用,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启用,文化馆、图书馆开馆运营。终结10个征迁遗留项目,安置2.3万名征迁群众。完成棚户区改造8.7万平米、老旧小区改造3个,加装电梯18部。拆除违建3.7万平米,实施安置小区“两补一化”[4]12个。文明创建扎实推进。推深做实“两化”管理,投入1.6亿元,纵深推进“六大专项行动”[5],改造城区农贸市场4个,整治背街小巷15处,摊点群实行“三规范一备案”,植绿补绿6.1万平米,更新公益广告1.6万平米,成立5个城区车辆管理综合执法队伍,打造“红星志愿服务队”“周六睦邻惠民服务”等特色品牌。乡村基础更加巩固。独山、苏埠新型城镇化试点有序推进。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16个、区级中心村15个。S329、S330等国省干线建成通车,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83.3公里、桥梁39座。杨家洼排涝闸、庆丰排涝涵等水利设施投入使用。改厕4000户,建成村级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11座。改造农网台区10个。

(五)严整治优生态,发展环境实现新改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深做实“四送一服”,创新开展“背包式”巡察,为企业化解难题4332个。落实政策性减税降费2.1亿元,发放续贷过桥资金13.3亿元、“税融通”贷款1亿元,及时兑现各类政策奖补资金2.1亿元。区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位列全国38名、全省第2。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及转办群众信访件整改基本完成。“蓝天卫士”监测有力,PM2.5年均浓度下降21%、位列全省45个市辖区第4名,优良天数比达87.6%。完成入河排污口、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扎实推进,国考断面稳定达标。污染地块实现有效管控。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社会环境安全稳定。侦办黑恶犯罪团伙3个,破获电诈案件248起,“雪亮工程”“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有序推进。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初步构建,“重畅决”专项行动见效明显,信访总量下降19.6%。“八五”普法开局良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强。

(六)办实事应期盼,民生福祉交出新答卷。应急处置有力有效。“5·13”疫情突发后,迅速集结、果断处置,全区上下守望相助、日夜奋战,一天理清疫情来源,三天完成全员检测,七天遏制蔓延势头,十天实现无新增,圆满完成一个潜伏期内防住疫情、稳住局面目标任务,防控做法和成效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督导组和省市充分肯定。疫苗接种全民动员、快速推进,3岁以上常住人口全程接种率达96.2%。脱贫成果巩固拓展。1.3万名帮扶人持续帮扶4.5万户脱贫户,监测户实现科级干部帮扶全覆盖。整合6.4亿元实施衔接项目566个,8266个扶贫资产有效管理。5.5万脱贫人口实现稳岗就业。中国太平集团定点帮扶、包河区结对帮扶深入推进。各级各类督查考核反馈问题动态清零。民生保障不断加大。投入27.5亿元实施33项民生工程。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101%。完成公租房实物配租609户。改造敬老院8所。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残补、优抚等各类资金3.8亿元。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校园安全“三防四率”全面达标,“双减”工作扎实推进,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3大教育集团挂牌运行。18个乡镇卫生院规范配备预检发热门诊,3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区域医共体和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扎实推进。新增普惠性托位50个。市五运会青少部团体得分第一名。《独山暴动》荣获第四届中国红色微电影优秀奖。金马社区获评全国“书香社区”。民兵、消防、供销、史志、档案、物价、气象、慈善、侨务、对台、外事、人防、双拥、科普、四老、民族宗教、机关事务、火车站综合管理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讲政治贯穿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和行政应诉制度。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议案2件、代表建议114件,政协提案124件。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清理村级挂牌3618个。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三公”经费下降5.1%。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荆棘中前行,在困局中求变,本届政府实现圆满收官。回首过去五年奋斗历程,我们知重负重,担责尽责,干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攻克了一批啃骨头拔钉子的难事,办成了一批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

五年克难攻坚决战决胜。不畏险阻、奋力战胜2019年特大旱灾和2020年特大洪灾。全力以赴、有效处置两次突发新冠疫情。尽锐出战、合力攻坚,累计投入33.1亿元,精准实施“九大工程”,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摘帽任务,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裕安,昂首迈入新征程。

五年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连跨台阶、接近翻番,年均增长7.3%;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超730亿元,年均增长1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倍增,年均增长11.4%;外贸进出口总额是2016年的5倍,年均增长39.9%;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0.9亿元增至16.8亿元,年均增长8.6%。

五年发展动能不断积聚。净增各类市场主体5万余户。园区优化整合、成功挂牌省级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从10家增加到58家,规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四年增长4倍。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3个,到位内资435.6亿元、利用外资2.1亿美元,一批重大新兴产业项目落地投产。

五年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42.5%提高至50%。公路总里程增加1782公里,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淠河、汲河治理成效明显,完成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67%提高至92.5%。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74个,实现城乡环卫、公交、污水处理一体化。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成功创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五年民生事业全面进步。33项民生工程深入实施,累计投入141.5亿元。城镇新增就业6.7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4%、10.2%。“入学难”“大班额”等问题有效破解,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从58.2%提高至83.6%。综合医改扎实推进,区域就诊率达84%。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五年成效显著硕果累累。累计荣获全国健康促进区等国家级表彰14项、省文明城区等省级表彰31项,危房改造工作受到国务院和省政府激励表扬,连续两年跻身全省制造业发展十快区,连续三年跻身全省民营经济考核二类县区前列,连续五年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区,2020年进入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C类县区前列。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扎实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委员,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裕安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综合实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工业企业普遍处在产业链中低端,规模较小、效益不高、链条不长;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龙头企业带动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旅游知名度不高、配套水平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城乡差距明显;各类风险矛盾复杂多发,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少数干部思想解放不足、能力本领不强、担当协作不够,干事效率、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等。我们将坚持目光所至看到问题、耳听范围想到问题、所思所想直面问题、所作所为解决问题,尽心竭力改进作风、补齐短板,只争朝夕,不负期盼。

 

二、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裕安高质量迈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通过五年的艰苦奋斗,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经济韧劲和创新动力持续增强,要素制约逐步破解,厚植了坚实的发展基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合肥都市圈、合六经济走廊等六大国家和省级战略叠加,释放了诸多政策红利。高质量发展推进体系建立健全,广大干部在攻坚中历练本领、务实作风,是我们实现赶超发展的最大信心和底气。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咬定目标、勇毅前行,坚决贯彻落实区第五次党代会战略部署,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奋进新的赶考之路,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裕安建设崭新篇章。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区党代会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发展,致力绿色振兴,科学实施赶超发展战略,做大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综合效益,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努力打造“一个中心、三个基地”[6],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裕安。

围绕实现“进入一个前列、达到两个水平、争创三个示范区”[7]发展目标,重点把握和推动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科学赶超,提高发展质效。保持奋勇争先状态,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省、位次进入全市前列,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超500亿元。着力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实施先进制造强区战略,力争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持全省同类县区前列。扎实推进“以升促建”,高新区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二)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力。推动“1+1+N”[8]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提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力争技改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26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50%,旅游综合收入达52亿元。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2个百亿元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35%。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100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以上。

(三)坚持协调共进,提升发展品质。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施“畅强补”行动,不断提升城区功能品质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协同打造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推动基础设施均衡布局,支持各乡镇立足特色产业集聚人气、完善集镇功能,精心打造3—4个特色小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农村“双基”水平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升级版。

(四)坚持绿色振兴,擦亮发展底色。实施生态绿色立区战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改革,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以产业兴旺促乡村振兴,坚持“错位发展、板块布局”[9],推深做实“138+N”“6969”工程,高标准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争创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实施全域旅游兴区战略,构建“四条旅游线路、五大特色板块”[10],创建独山5A级景区,打造全国知名红色旅游和绿色康养基地,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争创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

(五)坚持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推进更深层次改革,对标沪苏浙深入实施一批经济、行政和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力争营商环境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推进更大范围合作,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合肥都市圈协同创新配套产业基地,到位内资年均增长10.5%。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8%。

(六)坚持共建共享,淬炼发展成色。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定和扩大就业,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力争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完善提升,健全基本养老和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保障经济安全、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力争社会治理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建设平安幸福老区。

 

三、2022年政府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落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综合考虑,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总额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1%,能耗及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以更实举措壮大工业经济,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围绕实施“四个计划”[11],修订完善“保扶增”专项扶持政策。推进“培育成长”计划,实施递次纳规行动,培育规上企业25家;支持皖翔电力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新增亿元企业10家、5亿元企业5家。“3+3+3”模式推进“雁阵发展”计划[12],力争高迪循环园、鸿杰威尔等企业上市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创建创牌”计划,开展创新转型示范,新增省市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6家;强化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认定省市“专精特新”企业5家,争创国家“小巨人”企业1家;推动制造业技改升级,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技改投资增长30%,建设省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5个以上。推进“僵尸处置”计划,实施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和差别化政策供给。深化5G应用,打造“5G+工业互联网”“5G+智慧应用”试点示范3—5个。支持丁集婚纱礼服、固镇羽绒羽毛、新安羽毛球、苏埠绳网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围绕新兴产业体系,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力争工业投资增长3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0%。节能环保(含新能源、新材料)首位产业重点推动英科再生、天通新材料、中轩新能源等建成投产,招引国轩新能源、路华锂电池等项目。装备制造(含汽车零部件)主导产业重点推动恒源机械、国泰铝业等扩能达产,招引亚太汽车零部件、中铁铁路轨枕等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推动奇盟光电、首玻光电产值倍增,智能影像光电、超大尺寸量子屏幕等项目建成达产。生命健康产业重点推动富美医疗、大别山中药饮片等增资扩产,德正堂二期等项目快速推进。

扎实推进“以升促建”。分步实施智慧园区建设工程,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水平。设立高新投公司,实现投融资一体化。加强与安徽大学绿色经济研究院、复旦大学宁波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提升“两园一中心”及企业小微园孵化实效,推动春晖孵化器提档升级,力争裕科创建省级孵化器。深化与海宁经开区、合肥高新区、包河经开区等共建,实现优势互补、深度合作。积极融入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联动创建,推进“科创安徽”试点园区建设,争创安徽科技大市场六安分市场。争取安徽大学与六安市共建产业研究院落户高新区。持续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管理服务效能,推动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取得阶段性进展。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行动,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达66家以上。引导、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推进高迪近零能耗集成建筑技术实验室等项目建设,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达4家以上。支持青网众创空间创国家级。引导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力攻关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实施省重点研发和科技重大专项4个以上。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争创省质量强区。

(二)以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顶格推进双招双引。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6+1+N”[13]招商推进体系。围绕“1+1+N”产业,突出产业链招商和高新区、驻外招商组招商,力争实现“1210”“1212”[14]招引目标。积极开展资本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扩大线索来源,优化项目质量。探索以购买服务方式开展产业分析、项目论证、尽调、风控等工作,做到精准招商。加强跟踪帮办服务和要素对接保障,强化履约监管,缩短落地开工、建成达产进程。以速度、质量为导向优化考核办法,重奖优秀单位和有功人员。力争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5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0个,新引进开工项目41个,实现到位内资120亿元、利用外资5800万美元以上。加快“一网两库”[15]建设,强化人才内培外引,力争引进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3000名,认定省级高层次人才团队1个以上。

全力以赴攻坚项目。把握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等政策机遇,瞄准重点投向,突出“准实细”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力争发行专项债10亿元以上,争取各类转移支付30亿元、金融机构融资45亿元。实施“1560”计划[16],“两个维度”同步推进前期工作,落实“四督四保”“五项机制”,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见成效。计划开工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4个、竣工14个,完成投资168.6亿元,计划开工区本级政府投资项目58个、竣工53个,完成投资62.9亿元。

精准调动要素集聚。注资增信区城投公司,扩大融资规模。加大与优质社会资本合作,共建产业基金,发展创投、风投等运作模式。发挥政府资金撬动和平台搭建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实施新增耕地3000亩、“增减挂钩”项目3000亩,完成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任务,高效保障大项目好项目用地。强化企业用能管理,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稳妥推进铸造产能摸底置换。

(三)以更深层次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释放发展活力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优化区乡财政管理体制。持续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高新区“标准地”供地比例。推进工程建设项目“评定分离”方式招标。探索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加快“数字裕安”建设。推进农村供水经营体制改革。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成果,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开展河湖管护提升行动,建设省级幸福示范河湖1条。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推深做实田长制改革。

持续优化“四最”营商环境。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细落小。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确保纾困惠企资金快速直达市场主体。推深做实“四送一服”,拓展全程帮办服务,压实干部包联责任,持续推进精准对接、精准帮扶。坚持企业诉求台账管理、跟踪督办,高效解决招工、融资等难题。

持续加强合作扩大开放。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与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结对合作事项落实,保障沿江高铁、G312快速化改造等项目实施,扩大“跨省通办”覆盖面和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全面推进“四个链接合肥”[17],加快合六经济走廊建设,打造配套、承接产业基地。发展外向型经济,深度参与国际性展会平台,引导本土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发展跨境电商业务,力争千万美元进出口企业达6家,培育进出口实绩企业10家、跨境电商企业5家以上。

(四)以更高标准发展农业农村,不断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继续落实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智力、社会帮扶等保障措施。加强网格化管理,不断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精准落实帮扶救助措施,兜牢返贫致贫底线。加强扶贫资产管理运营,确保持续发挥效益。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做好稳岗就业,拓宽消费帮扶渠道,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工资性收入倍增、财产性收入扩量、经营性收入壮大、转移性收入提升等行动,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推深做实“138+N”“6969”工程。培育带头人300人以上,新增流转土地2万亩,争创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八大特色产业综合产值达100亿元。继续加大整合资金支持力度,推进独山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力争裕安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综合产值达40亿元;固镇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综合产值达30亿元;支持华好阳光奶源基地扩建和“汉妆美谷”产业园建设,培育5亿元现代农业综合体;引进农业产业化头部企业1家。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启动农业“标准地”改革,新建高标准农田7万亩,继续实施水利薄弱环节和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45万吨左右。完成生猪稳产保供任务。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启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206个集聚提升类村庄规划编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完成改厕4600户,加强农村卫生厕所、污水处理设施和环卫一体化运营管护。实施G312西段和淠河新顺单沿线环境整治和提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12个、区级中心村10个。推进县乡道路提升、村级道路建设和养护大中修等工程,争创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国省干线二级以上公路占比达83%。深化东淠河、西汲河治理,加快推进东北部城乡供水一体化和淮河流域重要行蓄洪区等工程建设,完成汲东干渠续建配套改造和第二自来水厂、车渡口水库工程。持续改造升级农村电网,规范燃气管道建设。开展“三级创建”[18],争创更多乡村治理试点示范。

(五)以更细举措补齐短板弱项,不断提升城市能级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完成裕安大道上跨铁路桥建设,开工裕安大道与G312互通立交、润南路东延等工程。抓好城市功能性项目落地,推动罍街、文庙·锦成里投入运营,万创·邻里拾光、西晟·邻里中心加快建设。深化“两治三改”[19],坚决治理违法建设,完成棚户区改造1个、老旧小区改造2个,扩大加装电梯试点。强力扫尾攻坚“正在拆未拆完”项目,做好市区重点工程建设征迁保障。快速推进安置房建设和选房结算,稳步解决“难安置”遗留问题,完成市下达安置任务。

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坚持“周调度、月擂台赛”做法,优化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两化”管理。持续加大投入,分类分批提升短板弱项,逐个攻克顽瘴痼疾。继续抓好市容市貌整治,强化云路街、万佛路、东大街等重点地段管理。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水平,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样板间”。充分调动街巷长、楼栋长、邻长、志愿者等力量,深入开展“网格大走访、问题大排查”行动。全域构建“看、听、说”文明创建宣传网络,营造全民支持、全民参与的浓厚创城氛围。

(六)以更严责任保护生态环境,不断推动绿色发展

抓好污染防治。启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巩固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效。强化自然保护地管护。深入推进“六个专项行动”[20],突出抓好秸秆禁烧和餐饮油烟、施工扬尘治理。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强化农村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作用发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和入河排污口监测监管。推进绿色循环农业试点,促进“双减量”“双利用”“双替代”[21]。持续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高质量完成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发展全域旅游。全力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围绕唱响大别山湿地“红源谷”[22]文旅品牌,启动大别山精神红色中心纪念馆建设,完成苏家埠战役纪念馆改造提升,打造红色1号线、绿色1号线[23]。突出以红带绿,推动龙井沟九公寨景区实现运营目标,支持林水寨、紫荆花怡养小镇创建3A级景区。推动保护性开发,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加快苏埠明清老街修复,打造黄窑青村陶瓷社项目。建设裕安游客集散中心和智慧旅游系统,完善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推介,提升裕安文旅影响力和美誉度。

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区域性商圈建设和商业街改造提升,招引知名连锁零售企业入驻,鼓励开展多形式促消费活动。支持远盛贸易、万乘酒店等商贸企业扩大规模,新增亿元商贸企业2家以上,力争限上零售额达63.6亿元。培育壮大电商经营主体,百万元电商企业达500家,引导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业态规范发展,网络零售额达46亿元。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农村产品网销额达30亿元。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推进“交邮快”一体化发展。

(七)以更强保障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幸福指数

多层次健全民生保障。深入实施33项民生工程。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稳定和扩大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开展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启动陡步河养老康复中心建设,改造乡镇敬老院10所。建设城市公益性公墓。做好农村留守老人儿童、重点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关爱帮扶工作。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多领域完善公共服务。新建、改扩建义务段学校4所、幼儿园5所,持续实施办学条件提升工程。加快天河职业中专建设,整合公办职业教育资源。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提高集团化办学实效,扎实做好“双减”和课后服务工作,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确保区中医院一期建成、二期启动,改扩建乡镇卫生院7个,继续实施“百千万”工程,持续深化综合医改。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优质供给。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扎实推进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县区。支持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和民主党派、工商联工作。全面做好统计、物价、融媒体、残联、气象、供销、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史志、档案、民兵、消防、人防、双拥、机关事务、公积金管理、火车站综合管理等工作。

多元化推进社会治理。压实“四方责任”,持续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工作,守住疫情防控底线。常态化机制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诈等违法犯罪。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创建“法律六进”示范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用心用情推进“重畅决”专项行动,抓好物业管理等3个突出领域治理。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执法监督力度,遏制事故多发势头。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坚决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

各位代表!落实区第五次党代会战略部署,完成本届政府各项目标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加强政治建设,始终对标看齐。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定践行“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时刻与省市区委对标对表,推动各项工作在裕安落地生根、落细落实。加强法治建设,严格依法行政。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严格落实重大事项决策程序。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深化政务公开,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加强作风建设,勇于攻坚克难。坚持高质量发展工作月考评、月调度,落实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杜绝“把说了当干了,干了当干好了”。领导干部以身示范,闻令而动,雷厉风行,少喊口号,多干实事,坚决化解重大涉稳事项,攻克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有效举措为基层减负。加强能力建设,弘扬斗争精神。坚持“干什么学什么”,加强学习研究,持续补能充电,提升专业化水平。增强“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理念,敢于同先进比高下,敢于同自己过不去,激发斗志,拉高标杆,营造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加强廉政建设,坚决正风肃纪。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和非刚性支出。做好巡视巡察“后半篇文章”。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监管,坚决查处各类腐败和侵害群众利益问题。

各位代表!拼搏奋进时不我待,勇立潮头方显初心。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用脚步丈量发展,用实干书写担当,忠诚履职,锐意进取,奋勇争先,为加快打造“一个中心、三个基地”、建设现代化美好裕安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政府工作报告用语说明

 

[1]“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2]“6969”工程:2021年六安市提出实施“6969”工程,用3年时间,积极申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6个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标准建设优质粮食、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蚕桑、油茶、畜禽、水产等9个优势主导产业基地;科学规划布局6个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全力打造一批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现代农业航空母舰,引进培育9个10亿级以上龙头企业。

[3]“三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

[4]“两补一化”:安置小区补差、补缺,规范化建设。

[5]文明城市创建“六大专项行动”:基础设施提升专项行动、市容市貌整治专项行动、交通秩序整治专项行动、居民小区整治专项行动、公益广告提升专项行动、公共文明引导专项行动。

[6]“一个中心、三个基地”:协同打造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合肥都市圈协同创新配套产业基地、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全国知名红色旅游和绿色康养基地。

[7]“进入一个前列、达到两个水平、争创三个示范区”: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六大具体发展目标,高质量发展进入全省同类县区前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社会治理达到全省先进水平;争创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8]“1+1+N”产业体系:节能环保(含新能源、新材料)首位产业,装备制造(含汽车零部件)主导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绿色食品与农产品深加工、现代服务与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9]“错位发展、板块布局”:统筹乡村产业发展全域规划,突出用全产业链理念重塑农业发展思路与布局,围绕建设示范园、打造特色镇、创建示范区三大目标,北部片区重点打造“种养加”循环农业示范区,中部片区重点打造休闲农业示范区,南部片区重点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区。

[10]“四条旅游线路、五大特色板块”:S329红色旅游、S244特色小镇旅游、茶谷绿道生态旅游、淠河绿道湿地旅游等4条主要路线,南部独山红色旅游、北部特色小镇旅游、淠河(六安)湿地观光体验旅游、茶谷果岭生态休闲旅游、滨水古城文化旅游等5大特色板块。

[11]“四个计划”:工业发展“培育成长”计划、“雁阵发展”计划、“创新创牌”计划、“僵尸处置”计划。

[12]“3+3+3”模式推进“雁阵发展”计划:重点培育3家成雁、3家青雁、3家雏雁,力争头雁突破,形成“雏雁→青雁→成雁→头雁”企业上市“雁阵”,营造“头雁领飞、群雁齐飞”的浓厚上市氛围。

[13]“6+1+N”招商布局:“6”即6个产业链推进组工作专班,“1”即高新区与其3个驻外招商组,“N”即6个产业链推进组成员单位之外的其他区直单位。

[14]“1210”“1212”招引目标:“1210”即6个产业链推进组全年分别完成1个10亿元、2个5亿元、10个1亿元以上项目招商任务;“1212”即高新区与其3个驻外招商组全年完成1个10亿元、2个5亿元、12个1亿元以上项目招商任务。

[15]“一网两库”:技术转移转化服务网、企业技术需求项目库和企业科技成果项目备案库。

[16]“1560”计划:2022年全区每季度开工不少于15个项目,全年总计开工不少于60个项目。

[17]“四个链接合肥”:产业链接合肥、科创链接合肥、园区链接合肥、市场链接合肥。

[18]“三级创建”:区乡村三级创建乡村治理试点示范。

[19]“两治三改”:治理违法建设、违法用地,改造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

[20]大气污染防治“六个专项行动”:建筑领域扬尘治理,散煤治理,高排放机动车整治,中心城区露天烧烤和露天焚烧整治,餐饮油烟治理,“散乱污”企业整治六个专项行动。

[21]“双减量”“双利用”“双替代”:化肥减量、农药减量;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

[22]大别山湿地“红源谷”:大别山湿地是指淠河横排头上游及东西淠河流域,涉及独山、西河口、青山、苏埠、石板冲区域,独山暴动、苏家埠战役等战斗在此打响,是红四方面军重要发源地,横河岭林场、万亩竹海等绿色资源丰富,通过河流湿地串点成线,以红带绿,打造红色文旅谷,简称大别山湿地“红源谷”。

[23]红色1号线、绿色1号线:红色1号线即打造具备交通、旅游、研学等多功能的红色裕安研学线。自城南105国道起,经许继慎烈士陵园、横排头风景区、赵湾大圩、中共六安中心县委旧址、独山苏维埃城、龙井沟、许世友将军楼等环回312国道,突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打造红色主题旅游业态,全长约百公里。绿色1号线即打造兼具交通与旅游双重功能的大别山“红源谷”风景道。自312国道沿淠路起,经韩摆渡、苏埠、青山、石板冲、西河口、独山、横河岭林场、狮子岗桃花仙谷、分路口环回312国道,沿线种植观赏花卉、布设景观节点、打造药用花海,全长近百公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