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裕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6-17 00:00 信息来源:裕安区人民政府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200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切实抢抓发展机遇,克难攻坚,开拓进取,全区形成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安定和谐、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 DP)6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12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17.85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增加值27.23亿元,增长11.1%。三次产业结构为25.1:29.7:45.2。人均生产总值6102元,比上年增加707元。
年末全区从业人员63.4万人,比上年增加1.31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3.27万人,减少0.53万人;第二产业20.04万人,增加1.09万人;第三产业20.09万人增加0.75万人。年末在岗职工2.06万人。
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
指标
绝对数(万元)
比上年增长%
全区生产总值
601964
13.6
第一产业
151239
6.6
第二产业
178473
22.1
工业
130273
26.7
建筑业
48200
7.8
第三产业
272252
11.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9181
4.8
批发和零售业
55647
17.6
住宿和餐饮业
16446
11.4
金融业
11595
21.2
房地产业
44622
12.2
其他服务业
114761
8.8
二、农业
2009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76亿元,比上年增长8.7 %。粮食种植面积67066公顷,比上年增加427公顷,粮食总产量397725吨,下降8.3%。其中,夏粮75522吨,增长0.4% ;秋粮322203吨,下降10.1%。油料种植面积17337公顷,增长7.6%;棉花种植面积786公顷,增长12.3%;蔬菜种植面积11509公顷,增长4.8%。全年油料产量33918吨,增长6.3%;棉花产量1596吨,增长100.8%;蔬菜产量206371吨,增长2.1%。
全年肉类总产量48051吨,比上年增长5.2%,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6580吨,增长7.9%;,水产品产量21433吨,增长8.2%。
当年造林面积849公顷。年末森林面积47342公顷。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61.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5%。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9477吨,增长3.1%,农村用电量9348万千瓦时,增长2.3%。有效灌溉面积37380公顷,增长0.2%。
2009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绝对数(吨)
比上年增减(%)
粮食
397725
-8.3
其中:夏粮
75522
0.4
秋粮
322203
-10.1
油料
33918
6.3
其中:花生
5092
-6.7
油菜籽
28257
9.3
棉花
1596
100.8
黄红麻
3506
-23.9
蚕茧
679
-15.9
茶叶
2707
8.5
肉类
48051
5.2
禽蛋
5829
0.8
水产品
21433
8.2
蔬菜
206371
2.1
瓜果类
10919
-7.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发展加速。2009年规模工业企业由上年的 65家增加到10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4.53亿元,增长43.9%,实现增加值10.16亿元,增长32.1%。亿元产值企业达9家,比上年增加2家。企业效益大幅提升。全区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53亿元,增长40.6%;实现利润2.34亿元,增长42.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4.9%,比上年提高8.3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82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全区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8.12亿元,增长44.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2.2万平方米,增长38.7%。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8762万元,比上年增长6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918万元,增长119.1%;第二产业投资75835万元,增长94.9;第三产业投资119009万元,增长47.3%。从行业看,全年完成工业项目投资72458万元,增长82.3%。
房地产业较快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3104万元,增长40.5%。全年施工房屋面积91.31万平方米,增长82.4%。其中新开工房屋面积48.58万平方米,增长57.8%。竣工房屋面积22.77万平方米,增长122.2%。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1.52万平方米,增长39.3%。
五、内外贸易
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需求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640万元,比上年增长20.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18228万元,增长20.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2412万元,增长17.6%。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区对外贸易出现下降。全年进出口总额171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0.5%。其中出口1521万美元,下降35.3%。
六、交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29181万元,比上年增长4.8%,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580万人,客运周转量37700万人公里;完成公路货运量3018万吨,货运周转量226350万吨公里。
七、财政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支出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实现财政收入31165万元,比上年增长28.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031万元,增长31.7%;中央级收入6907万元,增长26.9%;出口退税1227万元,下降7.4%。分部门看,国税完成8905万元,增长21.9%;地税完成13127万元,增长32.8%;财政部门完成9133万元,增长29.1%。全年财政支出127168万元,增长23.8%,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21658万元,增长83.8%,医疗卫生支出16144万元,增长42.6%,教育支出35374万元,增长1.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212万元,增长38.0%。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09年,全区有小学237所,在校学生75187人;普通中学59所,在校学生65539人;幼儿园131所, 在校学生1758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85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9所, 在校学生8410人。小学专任教师3265人, 普通中学专任教师3153人,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任教师339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毕业人数2282人, 普通中学毕业人数18405人,其中:高中6547人,小学毕业人数14526人。
科学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专利申请数56件,授权34件,继续保持全国科普示范县区称号。
九、文化和卫生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区拥有文化馆1个,文化广播电视站21个,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
2009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6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妇幼保健院2个,卫生监督所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0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775张,卫生技术人员226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57人,注册护士749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9年人口出生率为10.42‰,自然增长率为5.4‰。2009年末,全区公安户籍人口99106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1538人。男性527216人,女性463847人。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2009年,全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2970元,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51元,增长12.3%。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1000人,比上年增长22.8%;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24700人,增长3.7%;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5198人,增长5.0%;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人数77.27万人,增长5.1%。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444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1281人。
十一、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全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3.5%,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005吨,下降8.5%。财政支出中用于环境保护支出增长156.9%。全年刑事案件立案数2819件,民事案件发案数1943件。
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全年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为0.66人,比上年下降13.2%。全年共发生交通事故71起,下降29.7%,造成37人死亡,下降2.6%。
注:全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为初步核实数,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