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裕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裕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裕安区统计局
2012年5月
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埋头苦干,务实创新,全区呈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运行质量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的良好局面,圆满完成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各项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 DP)106.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54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38.56亿元,增长25.8%;第三产业增加值44.97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0.5:33.5:46.0调整为21.2:36.4:42.4,二产比例继续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均生产总值10580元,比上年增加2110元。
年末全区从业人员68.61万人,比上年增加2.5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2.14万人,减少0.61万人;第二产业23.06万人,增加1.55万人;第三产业23.41万人,增加1.61万人。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1.96万人。
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
指标 |
绝对数(万元) |
比上年增长% |
全区生产总值 |
1060696 |
14.1 |
第一产业 |
225366 |
4.7 |
第二产业 |
385616 |
25.8 |
工业 |
258659 |
27.8 |
建筑业 |
126957 |
21.8 |
第三产业 |
449714 |
9.9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53325 |
8.9 |
批发和零售业 |
76168 |
10.2 |
住宿和餐饮业 |
44796 |
9.6 |
金融业 |
34778 |
7.4 |
房地产业 |
89668 |
8.6 |
其他服务业 |
150979 |
11.4 |
二、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2011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16亿元,比上年增长32.3 %。粮食种植面积68260公顷,比上年增加1669公顷,粮食总产量419104吨,增长3.5%。其中,夏粮73586吨,增长0.9%;秋粮345518吨,增长4.0%。油料种植面积17916公顷,增长4.3%;;蔬菜种植面积12033公顷,增长0.9%。全年油料产量34774吨,下降1.4%;蔬菜产量321708吨,增长2.2%。
全年生猪出栏360428头,全年肉类总产量50943吨,比上年增长1.2%,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8767吨,增长1.9%%;水产品产量22005吨,增长4.8%。
当年造林面积1351公顷。年末森林面积47516公顷。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70.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2%。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9022吨,下降3.5%。有效灌溉面积38260公顷,增长2.1%。农村用电量10148万千瓦时,增长3.5%。
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绝对数(吨) |
比上年增减(%) |
粮食 |
419104 |
3.5 |
其中:夏粮 |
73586 |
0.9 |
秋粮 |
345518 |
4.0 |
油料 |
34774 |
-1.4 |
其中:花生 |
6131 |
0.4 |
油菜籽 |
27988 |
-1.9 |
棉花 |
1666 |
15.1 |
黄红麻 |
6971 |
29.0 |
蚕茧 |
796 |
-7.8 |
茶叶 |
3865 |
23.3 |
肉类 |
50943 |
1.2 |
禽蛋 |
6258 |
5.5 |
水产品 |
22005 |
4.8 |
蔬菜 |
221708 |
2.2 |
瓜果类 |
17430 |
19.3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强劲增长。2011年规模工业企业120家,比上年净增4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05.55亿元,增长73%,实现增加值28.42亿元,增长29.6%。亿元产值企业达46家,比上年增加26家。全区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7.42亿元,增长64.4%;实现利税8.31亿元,增长13.3%。其中利润6.32,增长1.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99.6%,比上年提高76.2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加速。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7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全区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19.9亿元,增长7.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6.6万平方米,增长1.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2203万元,比上年增长3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247万元,第二产业投资257792万元,第三产业投资330164万元。从行业看,全年完成工业项目投资257091万元,增长74.4%。
房地产业较快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76217万元,增长126.7%。全年施工房屋面积183.91万平方米,增长76.2%。商品房屋销售面积45.11万平方米,增长33.2%。
五、内外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7195万元,比上年增长18.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20293万元,增长18.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6902万元,增长19.2%。全年进出口总额4050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0.9%。其中出口3897万美元,增长68.8%。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36万美元,增长19.1%。
六、交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53325万元,比上年增长8.9%。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075万人,增长76.2%,客运周转量68000万人公里,增长71.5%;完成公路货运量4050万吨,增长22.8%,货运周转量324000万吨公里,增长31.0%。
七、财政
全年实现财政收入66340万元,比上年增长5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519万元,增长43.6%;中央级收入16475万元,增长62.9%;出口退税3346万元,增长97.5%。分部门看,国税完成20547万元,增长54.3%;地税完成27950万元,增长49.4%;财政部门完成17843万元,增长46.6%。在地方税收中,增值税增长69.8%,营业税增长47.1%,企业所得税增长91.0%。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财政支出238328万元,增长51.0%,其中,教育支出增长58.6%,科学技术支出增长52.8%,医疗卫生支出增长93.8%,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21.6%。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1年,全区有小学210所,在校学生71876人;普通中学58所,在校学生60039人;幼儿园150所,在园儿童23405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42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0所,在校学生9104人。小学专任教师3150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3403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任教师255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毕业人数1331人,普通中学毕业人数21835人,其中:高中5948人,小学毕业人数12115人。
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37件,增长128.3%,授权专利68件,增长83.8%。
九、文化、卫生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区拥有文化馆1个,文化广播电视站21个,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33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妇幼保健院2个,卫生监督所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3个,村卫生室263个。卫生机构年末床位数2200张,卫生技术人员240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10人,注册护士813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1年人口出生率为11.18‰,自然增长率为6.21‰。2011年末,全区公安户籍人口100440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2549人。男性533496人,女性470913人。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2011年,全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2432元,增长22.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37元,增长18.3%。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3015人,比上年增长4.6%;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28865人,增长6.3%;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人数78.9万人,增长2.2%。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026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7581人。
十一、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全年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5427万元,比上年增长99.7%,全区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95.0%,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92.4%。
社会治安形势稳定,全年刑事案件立案数3136件,民事案件发案数3239件。
注:全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为初步核算数,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