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公众征集意见:关于征集《六安市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 征集公告
- 起草说明
- 征集渠道
- 网络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其他渠道公众意见及采纳情况
-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
- 文件
- 解读
根据工作安排,六安市裕安区农业农村局委托安徽农业大学编制了《六安市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为提高规划文件质量,充分征求社会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该规划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征求意见时间自2024年4月24日至5月24日止。提出意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一、登录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政府网“全区政府网站‘面向社会和公众’意见征集平台(意见征集库)”(http://www.yuan.gov.cn/content/column/6814501)留言。
二、信函方式。邮寄地址:六安市龙井沟路368号裕安区农业农村局512办公室,电话:0564-3236607。邮编:237000。
三、电子邮件方式。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3074435719 @qq.com。
四、联系人:吴昌宏,联系电话:0564-3236607。
六安市裕安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4月23日
六安市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
裕安区农业农村局
安徽农业大学
二零二四年二月
前 言
2023年5月9日,省委书记韩俊在《安徽信息每日要报》第86期上作出批示“白鹅产业大有可为,要全产业链布局”。6月15日,副省长张曙光来六安开展皖西白鹅产业发展调研,召开了全省鹅产业发展专题座谈会,会议要求六安市要围绕打造高端绿色农产品产业集群、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带动农民增收为目标,先行编写六安市鹅产业发展规划,并向省政府汇报。裕安区结合本地实际并按照《裕安区加快鹅产业跃迁式发展实施方案》,启动鹅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等相关工作,并委托安徽农业大学及时牵头起草《六安市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
在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几易其稿,完成了《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依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与要求,结合《规划》区域的发展条件,对《规划》的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区域布局、重点任务、投资匡算、效益分析、资源环境影响等进行了科学设计,并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六安市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组
2024年2月
目 录
1. 规划背景
1.1规划鹅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1.1.1 发展鹅产业是推进裕安区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1.1.2 发展鹅产业是促进裕安区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1.1.3 鹅产业是助推裕安区特色产业强区发展的重要组成
1.1.4 鹅产业发展是壮大裕安区羽绒经济的重要手段
1.1.5 鹅产业是裕安区农旅文化展示宣传的亮点
1.2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的突出意义
1.3面临机遇
1.4 规划依据
1.4.1 政策依据
1.4.2 相关法规
1.4.3 相关文件
1.5 规划范围
1.6 规划期限
2 六安市裕安区农业概况与鹅产业发展现状
2.1 裕安区基本概况
2.1.1 自然资源概况
2.1.2裕安区社会经济和农业产业发展概况
2.2 鹅产业发展现状
2.2.1 我国鹅产业现状
2.2.2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现状
2.3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3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3.1指导思想
3.2总体思路
3.2.1 建设科技服务支撑体系
3.2.2 夯实养殖基地支撑体系
3.2.3发展产品加工体系
3.2.4 强化羽绒羽毛制品加工体系
3.2.5 开发品牌文化体系
3.3 鹅产业发展原则
3.3.1坚持市场导向,科学发展原则
3.3.2 坚持协同推进,融合发展原则
3.3.3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
3.3.4 坚持科技支撑,创新发展原则
3.3.5 坚持联农带农,共同发展原则
3.4发展目标
3.4.1总体目标
3.4.2 分项指标
4 鹅产业区域布局
4.1 鹅产业区域布局空间结构
4.2 鹅产业区域布局
4.2.1 创新科技服务支撑
4.2.2 布局良种繁育生产
4.2.3 多元产品加工销售
4.2.4 羽绒羽毛线上交易平台
4.2.5 嫁接文化品牌宣传
5 鹅产业发展任务
5.1 鹅产业发展总体任务
5.2 鹅产业发展重点任务
5.2.1 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5.2.2以皖西白鹅为主要种源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5.2.3以皖西白鹅为源头的供苗基地建设
5.2.4鹅产业饲料饲草保障基地建设
5.2.5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产业带建设
5.2.6 鹅产业发展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5.2.7 促进加工企业提档升级
5.2.8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5.2.9 开展“双招双引”
5.2.10 创新流通和消费模式
5.2.11 加大鹅品牌打造和宣传推介
6. 投资匡算与效益分析
6.1投资匡算
6.1.1 总投资匡算
6.1.2 各建设项目分项投资匡算
6.2资金筹措
6.2.1 财政补助
6.2.2 金融支持
6.2.3 社会资本支持
6.3 效益分析
6.3.1 社会效益
6.3.2 经济效益
6.3.3 生态效益
7. 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7.1 本规划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7.1.1 鹅产品生产加工废水处理
7.1.2 鹅养殖基地粪污处理
7.2 本规划各项目对全区环境污染影响评估意见
7.3 环境保护措施
7.3.1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
7.3.2 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
7.4 环境监测与管理
7.5 环境卫生
7.6 “三废”减排措施
7.6.1 废气
7.6.2 污水
7.6.3 固废
8 保障措施
8.1 鹅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
8.2 鹅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
8.3 鹅产业发展的要素保障
8.3.1 鹅产业发展的土地保障
8.3.2 鹅产业发展的资金保障
8.3.3 鹅产业发展的技术保障
8.3.4 鹅产业发展的环境保障
8.3.5 鹅产业发展的责任风险保障
8.4产业链运行机制
8.4.1 建立联动协调机制
8.4.2 强化责任约束机制
8.4.3 推进业绩激励机制
8.4.4 形成资源集聚机制
1. 规划背景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
裕安区拥有深厚的鹅养殖文化和悠久的养殖历史。裕安区固镇镇为全国四大羽绒羽毛集散地之一,羽绒羽毛加工和代工量具大。在省委省政府提出“白鹅产业大有可为”的指导思想下,裕安区作为重要的白鹅产业基地,在党的领导下加快白鹅产业发展进程,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路径之一。
1.1规划鹅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1.1.1 发展鹅产业是推进裕安区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二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也是畜牧业转型升级、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五年。
1.1.2 发展鹅产业是促进裕安区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发展农业现代化,就必须首先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推进畜牧产业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按照中央深化改革和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部署,现代畜牧业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以建设现代畜牧强国为目标,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重点,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机制支撑,建立以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推进现代畜牧产业发展也是脱贫攻坚重要抓手。
2020-2022年,全区畜牧业随着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发展,农林牧渔总产值从84.82亿元上升至92.31亿元,其中肉类总产量从6.61万吨上升至7.81万吨。生产稳中向好。养鹅业近年来正在全区蓬勃发展,已成为六安市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鹅产业的现代化养殖生产技术在全区尚有待提高,本规划的制定将对全区鹅产业养殖生产提出明确的方向。
1.1.3 鹅产业是助推裕安区特色产业强区发展的重要组成
近年来,裕安区委区政府将皖西白鹅产业作为重点特色产业进行培育,持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2022年,裕安区皖西白鹅饲养量达351万只,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40亿元。白鹅产业,正成为裕安区“富民强区”重要增长点。裕安区固镇镇在皖西白鹅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高质高效农业强区建设中率先谋划,因地制宜科学设立以白鹅为主导产业的“裕安区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裕安区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联农共富水平全方位提升,为裕安区加快建设高质高效农业强区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1.1.4 鹅产业发展是壮大裕安区羽绒经济的重要手段
六安素有“白鹅王国、羽绒之乡”的美誉。以其皖西白鹅的洁白羽毛、优质羽绒和大型绒朵而全球闻名,其蓬松度、清洁度、韧性等重要指标均达国际最高标准。这一独特优势,成就了当地农村的一项产业,即羽绒业和人工辅助换羽业,其在全国各地的种鹅养殖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裕安区固镇镇被誉为全国四大羽绒集散地之一,全市羽绒年产量万吨。裕安区羽绒产业基础良好,产业规模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在羽绒加工基础上,一批企业利用优势资源投产羽绒制品畅销国内外,其中裕安区羽毛球产量已占全国训练用球的40%。作为世界著名羽绒原产地,六安羽绒及制品出口规模逐年扩大,年自营出口超亿美元。裕安区坚持“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提升我市羽绒产业的影响力、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展示裕安“绿色振兴,赶超发展”的新形象。
1.1.5 鹅产业是裕安区农旅文化展示宣传的亮点
裕安区被誉为皖西白鹅与雁鹅的故乡,前者饲养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唐朝乾符年间,至今已有1100余年。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吴山贡鹅因其美名而传颂一时。后者饲养历史同样悠久,可上溯至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有400余年。在当地,养鹅被视为重要的副业,腊鹅则是裕安区群众喜爱的传统肉制品。每逢喜庆佳节,鹅肉总会成为宴席上的珍品。皖西白鹅不仅是安徽的名片,六安的名片,更是裕安区的名片,鹅文化已深入人心,与裕安区紧密相连。发展鹅产业是对裕安区农旅文化的展示,鹅产业发展规划有助于乡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裕安区乡村发展与鹅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更为紧密而积极的互动关系。
1.2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的突出意义
裕安区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居六安市主城区“半壁江山”。“世界珍禽”皖西白鹅的原产地和主产区,具有悠久的养殖传统,是全国四大羽绒集散地之一,拥有良好的养殖羽绒加工基础。规划六安市裕安区鹅产业,不仅可以推进裕安区的鹅产业布局,规划一二三产联动发展。通过全区规划布局,成为六安市鹅产业发展的重点区;鹅产业现代化建设和设施设备化发展与传统养殖有效衔接、相互补充,成为大别山革命老区向毗邻长三角地区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农产品供应的重要基地。将规划模式辐射全省,对于加快安徽省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探索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特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具有指导作用。因此,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的意义突出体现在:
——是适应家禽业转型升级,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的需要。通过鹅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参与,稳固脱贫,带动乡村振兴。
——是加速建成鹅产业示范区的重要支撑。鹅产业以现代化为发展引领,集合生态化理念、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优质化服务特点,实现产业发展和生态环保双赢的鹅产业发展目标。裕安区鹅产业规划为周边乃至全国畜牧产业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
——是融入长三角重要经济带,建立绿色农产品基地的重要举措。鹅产品具有绿色、营养、健康的特点。鹅产业发展将推动鹅新产品开发,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成为我国重要经济带绿色食品发展的新标杆。
——是集中全国羽绒加工和品牌创建的重要基地。皖西白羽羽绒为世界之最,六安市裕安区以皖西白鹅羽绒为原料,打造羽绒高端品牌,成为全国高档羽绒集中区,形成全国羽绒加工最具影响力基地。
——是原乡文化与农产品和旅游体验与商品融合发展的最佳基地。裕安区为皖西白鹅的原产地,历史文化背景深厚。皖西白鹅的风味独特,是开发地域特色农产品的首选。
1.3面临机遇
政策机遇。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党的二十大勾绘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蓝图。党中央认为,解决“三农”问题应持续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党全社会齐心协力,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国的前提是强农,农业强大才能国家强盛。我们要立足国情农情,展现中国特色,打造供应保障强大、科技装备先进、经营体系完善、产业韧性高、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明确:“十三五”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多。
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六安市和裕安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迅速,城乡统筹发展成效日益显现,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更加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使得采购消费群体增加,并且对传统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将有力促进裕安区皖西白鹅等农产品的销售量。
合肥、武汉等地经济圈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带来的市场机遇。在未来一段时间,合肥经济圈经济规模将持续扩大。随着合肥经济圈经济规模的扩大、1小时通勤圈和生活圈的形成,以及合肥新桥机场的正式运营,经济圈区域内农产品需求将大幅增长。裕安区紧邻武汉,都市圈的经济发展将带动裕安区皖西白鹅等农产品生产与销售。
1.4 规划依据
1.4.1 政策依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中发〔2023〕1号)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发〔2024〕1号)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发〔2021〕1号)
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裕安区加快鹅产业跃迁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裕政办〔2023〕19号)
1.4.2 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022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18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23年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23年1月1日实施)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2013年)
1.4.3 相关文件
《中共六安市委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是对口合作六安市工作行动计划>的通知》(六发〔2022〕17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与六安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沪府〔2022〕68号)
《六安市鹅产业发展规划》(2023年)
1.5 规划范围
六安市裕安区全境。
1.6 规划期限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期限为2023年至2027年。
2 六安市裕安区农业概况与鹅产业发展现状
六安市裕安区前身为六安市,裕安寓意富裕安定。在裕安辖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在尧、舜时期,为东方偃性部落所居,首领皋陶佐舜、禹治天下。可见,裕安文化底蕴深厚,悠久的人类历史赋予裕安区丰富的农事活动。
2.1 裕安区基本概况
2.1.1 自然资源概况
裕安区,隶属安徽省六安市。上古四圣之一、司法鼻祖皋陶封地,全国十大将军县(区)之一。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经济生态示范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为中国十大历史名茶“六安瓜片”的原产地、“世界珍禽”皖西白鹅的主产区。以上自然资源条件和名茶产地均为裕安区鹅产业发展提供了鹅产品推介宣传点。
(1)地理位置
裕安区地处江淮分水岭,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大别山东北麓,江淮之间,介于北纬30°27′-32°05′,东经116°00′-116°32′之间,六安市区以西,东接金安区,北接霍邱县,南接霍山县,西与金寨县、叶集区接壤(图1),居六安市主城区“半壁江山”,国土总面积1926平方千米。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土地类型多样,南部为大别山余脉,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岗冲相间,绵延起伏,山区、岗区、湾畈各占三分之一。
图1 裕安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2)气候特征
裕安区气候温和,属北亚热带北部边缘的东亚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降水量600-1300mm之间,无霜期200天左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经济生态示范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拥有4个AAAA级景区 ,跻身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气候条件适宜发展种养殖业。
(3)土地及资源禀赋
裕安区现有土地总面积286.193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116.59万亩,确权耕地面积104.86万亩,水面面积7.02万亩(其中可养水面6.50万亩)。区域内灌溉、排涝骨架已基本形成,生产交通问题大为改善。广袤的土地和地理条件造就了裕安区物产富饶、资源丰富的特征。优质水稻、畜禽、水产等大宗产品品质优良,六安瓜片、皖西白鹅、有机油茶、绿色果蔬等特色产品享誉全国。土地面积可满足裕安区鹅产业发展的建设和放牧需要。
(4)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经过国家和地方多年来的持续投资建设,裕安区供电和通讯设施配套完善,农村电网经过改造后,应有的作用得到良好发挥,低压线路四通八达,电力设施配套完善,电力供应正常,基本形成“5G+工业互联网”。房建、市政道路及其他公共设施等建设齐全,道路交通提档升级,成功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形成城乡畅达的农村公路网,实现“公交通达”向“公交畅行”转变。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为裕安区鹅产业发展提供优越的投资环境。
(5)交通状况
裕安区交通便捷,六安火车站、汽车总站(南站)坐落在裕安辖区内,宁西铁路、合武高速铁路、济广高速、沪陕高速公路、312国道、105国道过境裕安区(图2),淠淮航道与江淮运河相通,水运可直济江淮,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距区政府70公里,是“东出西进之要地、接南通北之咽喉”。较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为裕安区鹅产业发展提供了对外互联互通的机遇。
图2 裕安区交通网络示意图
(6)水利环境
裕安区属江淮分水岭地区,淠史杭水利工程核心区,境内有淠河灌区、史河灌区,淠河灌区有淠河总干渠1条,在区内长23公里,淠河灌区下有骨干渠道5条支渠,长54.76公里;史河灌区汲东干渠在区内长54公里,史河灌区支渠以上骨干渠道19条,长270公里,斗、农渠以下渠道501条,长862.25公里。此外,为保障当地农业生产水源,裕安区大力开展蓄水工程建设,建设了一批小水库、当家塘、蓄水堰、拦水坝等水利工程。全区已建小型水库237座,总库容6430万立方米,现有塘堰坝1.3万座,蓄水能力6500万立方米。成为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在区域水网的多源连通和优化配置下,裕安区农业生产得到有利保障。
2.1.2裕安区社会经济和农业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裕安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逐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日趋完善,裕安区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实施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提高了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同时,裕安区还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完善,为裕安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为297.54亿元,第一产业45.42亿元,第二产业80.33亿元,第三产业171.7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5.3:27.0:57.7。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为339.00亿元,第一产业48.94亿元,第二产业100.17亿元,第三产业189.9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4.4:29.6:56.0。2022年,裕安区新创鑫源米业、华润养殖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个,使全区总数达5家。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招引绿色食品项目11个。可见,裕安区农业生产正在向工业化迈进,实体经济比重逐渐增加。
(2)畜牧生产发展状况
2020-2022年,裕安区畜牧业产值逐年增加(表1)。2020年,全年生猪出栏350932头,下降14.1%。全年肉类总产量66137吨,下降1.6%,其中猪肉产量30107吨,下降11.1%;水产品产量27500吨,增长0.4%。2021年,全年生猪出栏411500头,增长17.3%。存栏225581头,增长3.5%。全年肉类总产量73233吨,增长10.4%,其中猪肉产量35430吨,增长16.1%;水产品产量28015吨,增长1.9%。2022年,全年生猪出栏 44.3万 头,增长7.7%。存栏24.8万头,增长9.7%。全年肉类总产量7.81万吨,增长6.7%,其中猪肉产量3.85万吨,增长8.8%;水产品产量29138吨,增长4.0%。
表1 2020-2022年裕安区畜牧生产情况比较
指标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生猪出栏(头) |
350932 |
411500 |
443000 |
产肉量(吨) |
66137 |
73233 |
78100 |
猪肉(吨) |
30107 |
35430 |
38500 |
水产品(吨) |
27500 |
28015 |
29138 |
全区持续推进“138+N”、“6969”工程,2022年新培育产业发展带头人322人,新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381家。改造升级千亩连片生态茶园3个,建设新安辣椒千亩示范片1个,新增食用菌生产基地2个,新增小龙虾养殖面积1.53万亩。新增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60个。
(3)农产品加工发展状况
截至2022年底,裕安区已培育年销售5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5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8家,占区规上工业企业的59.13%。全区规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34.1亿元。裕安区现有皖西白鹅产品(鹅肉及副产物)加工企业110家,其中规上企业28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产生以“寿星头”、“胜缘”、“泓笙”以及羽绒制品“金标”等为代表的鹅产品加工和鹅羽毛及制品加工品牌。
(4)文旅与品牌建设发展状况
裕安区旅游资源丰富。六安古城墙、观音寺塔、桃花仙谷、抹茶村等旅游景点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旧址、独山革命旧址群等红色革命根据成为全国各地党史教学基地;横排头景区跻身国家级“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石板冲乡九公冲村入选安徽省乡村旅游“特色美食村”,素有“小南京”之称的苏埠古镇也坐落于此。以上文旅项目推动了裕安区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产品销售。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市场营销活动,结合与上海市松江区对口合作、合肥市包河区县域结对帮扶,开展各类文旅宣传推介活动,促进了皖西白鹅、六安瓜片等主题的系列文农旅产品销售。
2.2 鹅产业发展现状
当前,高品质畜禽肉、蛋、奶是我国公民的刚性需求,但在我国目前的畜禽肉类产业结构中,高饲料转化效率的节粮型的禽肉仅占肉类总产量的33.0%,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3.2%,而低饲料转化效率的高耗粮型的猪肉占比高达54.8%,较世界平均水平高21.7%。特别重要的是,禽肉和禽蛋类食品更有益于人体健康,而且没有民族宗教文化的限制。我国人多、地少、饲料粮短缺,优先发展节粮型的家禽产业是确保我国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鹅肉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少,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成为了集营养,安全、保健为一体的优质绿色农产品。鹅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广,饲养简单,是目前国内前景发展较好、效益较高的养殖产业。由于国内及国外供需情况难以达到平衡,鹅产业市场需求旺盛。皖西白鹅是安徽省的优良品种,2000年被国家列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是安徽省唯一列入国家畜禽保护名录的品种,其体型高大,羽毛洁白,肉质细嫩,口感鲜美,深受市场消费者的青睐。
2.2.1 我国鹅产业现状
近三年来,我国商品鹅出栏量波动幅度较大,2020年为6.39亿只,2021年达6.61亿只,2022年受疫情、禽流感等短期影响,我国商品鹅出栏量下降至4.68亿只,但在肉食品中所占比重仍有2.2%。随着鹅产业链条延伸,高档鹅肉菜肴开发促进了鹅肉消费人群持续增长,相比2020-2021年,2022年我国肉鹅产值上升至526.73亿元。说明鹅产品生产加工将成为未来鹅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全国鹅产业发展及方向将对裕安区鹅产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2.2.2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现状
由于国内及国外供需情况难以达到平衡,鹅产业市场需求旺盛。皖西白鹅是我国优良鹅种,是安徽省当家品种,具体体型高大、羽毛洁白、肉质细嫩、口感鲜美等特色,深受市场消费者的青睐。裕安区有六安安皋养殖有限公司和安徽展羽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个省级皖西白鹅保种场,保种群300只,扩繁群种鹅约4万只,并建有国家级良种扩繁基地1个。全区规模养殖场150余家(2000只以上),其中部级标准化示范场1个,省标准化示范场1个,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6个,年出栏5000只以上商品鹅规模饲养场54家。2022年,全区皖西白鹅饲养量达351万羽,综合产值40亿元。2023年,全区皖西白鹅饲养量将达到360万只。
裕安区现有大型屠宰加工厂六安市红新禽羽有限公司,2023年度屠宰上市冰鲜家禽500万只,为下游生产常年提供优质冰鲜原料产品。公司现有鹅屠宰加工车间3000平方米,冷库3000平方米,速冻库1000平方米,低温储藏库2000平方米。屠宰线和冷库可满足全区鹅屠宰需求,裕安区羽绒羽毛加工企业110家,主要从事羽绒产品初加工到深加工和家纺制品生产,为全国各大型家纺公司提供订单。
裕安区鹅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已超40亿元。白鹅产业,正成为裕安区“富民强区”重要增长点。
2.3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近年来,裕安区鹅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养殖量逐年提升,加工的皖西腊鹅通过网络媒体宣传、电子商务等形式,带动了皖西白鹅系列鹅产品销售,农民收入显著提高,裕安区羽绒羽毛代工量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但与总体经济发展和其他产业相比,鹅产业仍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行业,主要表现在:
——品种资源保护方向偏。现有皖西白鹅品种外貌特征与传统相比存在典型差异,例如体型变大,咽袋率增加,额包形状多样。形态特征的改变导致对皖西白鹅品种认可度下降。
——养殖规模集聚程度低。裕安区皖西白鹅养殖呈遍地开花式,并且追求散放饲养,对环境承载压力大,集约化程度低、散养模式导致疫病扩散,控制难度大。
——食材加工类型单一化。以皖西白鹅为材料的加工局限于腌制腊鹅及鹅肠、鹅掌等系列产品,因此消费群体老龄化,无法吸引青年主流消费者的关注,不能形成产品的长远销售。
——羽绒羽毛品牌缺形象。裕安区年羽绒羽毛加工量超1万吨,羽绒加工集聚度高,在固镇镇形成羽绒加工小镇,但尚未出现羽绒制品的自主品牌,产品价值和利润不能充分体现。
——原乡传统文化无嫁接。作为皖西白鹅源产地,裕安区拥有深厚的养殖历史背景。原乡传统文化尚未体现,无法形成独有的鹅文化意象,无法形成有根基的产业。
——科技创新服务待提高。一是体现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不到位,机构、人员、经费得不到保障,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二是尚缺乏有效的科技创新服务技术体系。
3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为提高鹅产业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养殖保障产品供应量,满足市场需求,并通过销售渠道打通推动鹅产业链延伸,提高附加值,健全鹅产业规范和标准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总体形象。
3.1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聚焦鹅保种生产、集中孵化育雏、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以及鹅肉、羽绒羽毛精深加工、文农旅融合等重点领域,立足市场需求、产业基础和区域特色优势,巩固现代养殖、良种繁育和疫病防控体系,推进鹅产品加工提档升级,完善产品流通和推广营销体系,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做长做优产业链条,推动规模养殖标准化、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加工精细化、市场销售场景化、文旅产品品牌化,构建以皖西白鹅为主导品种的鹅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提高裕安区鹅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全区鹅产业跃迁式发展。
3.2总体思路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裕安区鹅产业发展以“科学引领、良种繁育、基地支撑、绿色发展、品牌销售、提质增效”为总体思路。具体思路为:
3.2.1 建设科技服务支撑体系
裕安区农业农村局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周边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裕安区鹅产业发展技术支撑体系,包括在养殖繁育、食品加工、羽绒制品加工、品牌创建、文旅宣传等方向组建专家技术团队,研究并开发针对裕安区地理特征的系列产品,创建系列品牌。
3.2.2 夯实养殖基地支撑体系
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以皖西白鹅传统养殖区(如固镇、罗集、单王、苏埠)作为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基地,并推进部省级标准化示范场申报,辐射带动全区种鹅和商品鹅标准化养殖,提高生态效益。
3.2.3发展产品加工体系
扶持和引进带动能力强、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鹅良种繁育、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提升全区鹅生产和加工技术水平,形成系列优质特色鹅产品产业集群。
3.2.4 强化羽绒羽毛制品加工体系
裕安区羽绒羽毛及其制品加工产业集群已基本形成,设备自动化程度逐步提高,行业标准与国际逐渐接轨。裕安区固镇镇被授予“中国羽绒名镇”、六安市被授予“国际知名羽绒产地”等称号。裕安区依托现有羽绒羽毛及制品加工产业集群,打造以皖西白鹅羽绒羽毛为原料的羽绒羽毛高端品牌,通过品牌带动行业纵深发展。
3.2.5 开发品牌文化体系
依托鹅产品加工企业和鹅羽绒羽毛制品加工企业,开发具有地域和文化特点的鹅产品品牌,并借助文化传播、品牌推介、宣讲、展销等多种形式,加强鹅产品宣传,创建鹅肉、鹅副产物、鹅羽绒羽毛等系列品牌。
打造皖西白鹅特色农旅村,举办皖西白鹅美食文化节,弘扬美食文化。依托政府和龙头企业力量,举办各类鹅产业发展论坛、国际羽绒博览会,提高皖西白鹅文化、产品、技术等在国内外知名度。
3.3 鹅产业发展原则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总体上以坚持市场导向的科学发展为原则,以坚持协同推进的融合发展为原则,以坚持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为原则,以坚持科技支撑的创新发展为原则和以坚持联农带农的共同发展为原则。
3.3.1坚持市场导向,科学发展原则
瞄准市场需求,准确市场定位,围绕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鹅产品精深加工,推动羽绒羽毛制品和鹅肉产品生产加工提档升级。注重开发绿色高端产品,融入文化元素,打造特色品牌,加强农旅结合和市场推介,扩大市场份额和产品知名度,推动裕安区皖西白鹅产品走向国内外高中端市场,推动裕安区鹅产品走向全国,做大做强裕安区鹅产业。
3.3.2 坚持协同推进,融合发展原则
加强社会资本、科研技术、行业组织和龙头企业有机结合,大力发展鹅肉及羽绒、羽毛制品精深加工,加快冷链、仓储、物流、电商等流通环节建设,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现代营销网络体系,支持现代信息技术与白鹅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信息技术对白鹅产业链各环节升级改造,提高产业融合带动能力,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稳定供应链。
3.3.3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
把生态保护摆在优先位置,把绿色发展融入各个环节,积极推动生态养殖、种养循环、农牧结合、绿色加工,优化和拓展鹅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容量,合理规划鹅产业养殖加工模式,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面源污染有效控制、产业发展可持续推进。
3.3.4 坚持科技支撑,创新发展原则
强化白鹅产业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绿色转型。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经营主体与政府共建产业联盟,共同开发、推广、应用最新的鹅产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完善现代鹅产业科技推广体系,以创新驱动产业提速发展。
3.3.5 坚持联农带农,共同发展原则
立足裕安区鹅产业特色优势,强化鹅产业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推行“公司+基地+养殖户”模式,建立产销合作、技术服务及专业培训等联农带农机制,规范区域公共品牌使用,依托区域公共品牌,带领全区白鹅产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稳定农民增收。
3.4发展目标
3.4.1总体目标
到2027年,全区鹅产业发展体系健全完备,包括疫病防控体系、良种繁育体系、粪污资源利用体系、产品加工体系、文旅宣传营销体系。年种鹅存栏量61万只,肉用型商品鹅饲养量788万只,肝用型鹅饲养量31万只,年鹅肉加工量3.5万吨,羽绒羽毛加工量1万吨以上。全区鹅产业综合产值70亿元以上,其中鹅养殖和食品加工产业综合产值25亿元以上(一产产值12亿元以上、二产产值10亿元以上、三产产值3亿元以上),羽绒羽毛产业产值45亿元以上。
3.4.2 分项指标
新建或改扩建标准化祖代或父母代种鹅扩繁场16家,新建或改扩建规模养殖企业共计260家,新增部省级标准化示范场3家。引进培育年销售额亿元以上鹅食品深加工企业7家(其中5亿元以上企业2家),引进培育年销售额5亿元以上羽绒制品加工企业5家(其中10亿元以企业1家),重点打造1个大型羽绒羽毛线上交易平台,并依托企业建设1个羽绒羽毛制品质量检验中心,争取获得专业认可,成为国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各旅游景点、商超等地设置鹅产品体验消费区,在各公共场所建设鹅及产品宣传栏,建设1个白鹅农旅文创基地,各重点建设项目见表2。
表2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
年度 |
合计 |
||||
2023 |
2024 |
2025 |
2026 |
2027 |
||
年饲养量(万只) |
371 |
480 |
583 |
680 |
819 |
/ |
种鹅存栏量(万只) |
26.7 |
33.2 |
44.1 |
55.7 |
61 |
/ |
祖代和父母代扩繁场(个) |
1 |
2 |
3 |
5 |
5 |
|
10万以上规模养殖基地 (个) |
1 |
1 |
1 |
1 |
2 |
6 |
年孵化100万以上孵化基地(个) |
0 |
0 |
1 |
0 |
1 |
2 |
部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家) |
1 |
1 |
0 |
0 |
1 |
3 |
亿元以上加工企业(家) |
1 |
1 |
1 |
1 |
1 |
5 |
5亿元以上加工企业(家) |
0 |
1 |
0 |
1 |
0 |
2 |
5亿元以上羽绒加工企业(家) |
0 |
1 |
1 |
1 |
1 |
4 |
10亿元以上羽绒加工企业(家) |
0 |
0 |
0 |
0 |
1 |
1 |
4 鹅产业区域布局
根据裕安区鹅产业现有资源分布、产业基础及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目标,统筹资源要素和生态保护空间,鹅产业发展呈现“1587”规划,即1个羽绒羽毛质量检测中心、5大保障体系(科技支撑体系、良种繁育体系、饲料饲草体系、疫病防控体系、质量安全体系)、年饲养量800万只以上、综合产值实现70亿元。
4.1 鹅产业区域布局空间结构
图3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区域布局示意图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在5年内实现申报国家级羽绒羽毛质量检测中心,构建科技支撑体系、良种繁育体系、饲料饲草体系、疫病防控体系、质量安全体系五大产业发展保障体系,使鹅养殖量达800万只以上,综合产值达70亿元(表3)。
表3 裕安区鹅产业“1587”规划分年度任务
任务 |
年度 |
合计 |
|||||
2023 |
2024 |
2025 |
2026 |
2027 |
|||
检测中心 |
|
|
羽绒羽毛质量检测中心 |
1 |
|||
五大保障体系 |
科技支撑 |
特派团 |
鹅产品加工研究院 |
鹅良繁高效生产研究院 |
|
|
3 |
良种繁育 |
1个祖代场 |
2个父母代场,1个商品基地 |
3个父母代场,1个商品基地,1个孵化基地 |
5个父母代场,1个商品基地 |
5个父母代场,2个商品基地,1个孵化基地 |
24 |
|
饲料饲草 |
饲草饲料加工5万吨 |
饲草饲料加工6.5万吨 |
饲草饲料加工8万吨 |
饲草饲料加工10万吨 |
饲草饲料加工12万吨 |
年加工鹅专用饲料12万吨 |
|
疫病防控 |
200批次 |
220批次 |
疫病防控专家服务队,250批次 |
280批次 |
300 |
1250批次 |
|
质量安全 |
示范场 |
示范场 |
HACCP |
|
示范场 |
3个示范场 |
|
饲养量(万只) |
371 |
480 |
583 |
680 |
819 |
819 |
|
估计综合产值(亿元) |
41 |
46 |
55 |
64 |
70 |
70 |
为了实现“1587”规划布局,裕安区重点规划改建或新建10万以上商品鹅规模养殖基地6个、种鹅扩繁场16个、年孵化量超100万的孵化基地4个、农旅结合文创示范基地1个,在羽绒羽毛交易平台建设羽绒羽毛质检中心1个(图3)。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立足市场需求、产业基础和区域特色优势,以发展鹅良种繁育体系、基地生产、鹅肉加工、羽绒羽毛加工和品牌建设为着力点,促进养殖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标准化发展转变,加工业由传统腌腊向消费分类方向转化,羽绒制品从代加工向主流品牌方向发展,系列产品由散乱杂向文化嫁接的知名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养殖规模化、加工精细化、产品多元化、定位高端化,构建鹅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4.2 鹅产业区域布局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从科技服务支撑、养殖基地保障、产品多元加工、文化品牌嫁接等全产业链做出规划。
4.2.1 创新科技服务支撑
依托裕安区委区政府,搭建技术服务体系,成立以政府领导为监管,以区、市、省乃至全国鹅产业相关技术专家为成员的对接技术服务组,包括良种繁育、高效生产、屠宰加工、羽绒加工、品牌创建、文化宣传等工作组。每个工作组由3-5名技术专家组成(其中至少一名成员来自本区),每年在裕安区开展技术指导工作不低于30天。依托技术团队和示范企业,建设标准化、数智化管理服务平台,实时提供监管数据和国内国际市场行情动态分析。
4.2.2 布局良种繁育生产
根据产业基础,在固镇镇、罗集乡、单王乡、苏埠镇等传统养殖集中区建设10万只以上白鹅规模养殖基地,每个乡镇新建或改扩建2个以上年出栏5000只以上规模养殖企业,以点带面,推动鹅养殖面上集群式发展。在固镇镇、罗集乡、单王乡等每个乡镇新建1-3个部省级标准化示范场。
4.2.3 多元产品加工销售
在固镇镇、分路口镇和城南镇引进培育年销售额亿元以上鹅产品深加工企业5家,分路口镇引进培育年销售额5亿元以上鹅产品深加工企业2家,研发除传统腊鹅外的深加工产品,不仅体现地方鹅优质特色,更能展现地方鹅传统文化,促进皖西白鹅产品消费对象向年青人群转移。
4.2.4 羽绒羽毛线上交易平台
固镇镇、新安镇和城南镇引进培育年销售额5亿元以上羽绒羽毛及制品加工企业4家,固镇镇引进培育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羽绒制品加工企业1家,打造固镇镇年饲养量100万只的白鹅强镇和羽绒羽毛深加工强镇,建设裕安区羽绒羽毛线上交易平台,为国内国际羽绒羽毛及制品提供信息渠道,成立羽绒羽毛检验检测站,推进国家检测平台建设。
4.2.5 嫁接文化品牌宣传
与裕安区现有旅游资源相结合,引进文创公司,设计打造皖西白鹅产业农旅文化,包括农旅体验、皖西白鹅研学基地、鹅产品体验、鹅主题民宿等(图4)。
图4 全鹅宴、农旅文化和研学基地示意图
各旅游景点打造小型鹅文化宣传点,配合体验鹅品牌产品,做好品牌宣传。在交通便利的乡镇打造原乡文化与旅游体验区,通过文化传播带动品牌建设和宣传,保障鹅系列产品销售和区域知名度。
5 鹅产业发展任务
裕安区鹅产业主要从良种繁育、孵化养殖、加工生产、羽绒羽毛制品生产、品牌打造、农旅文创、数字化平台建设等方面规划。
5.1 鹅产业发展总体任务
加快推进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检测和数字化平台等建设,推进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示范,促进传统养鹅方式的转型升级,保障鹅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引进和培育鹅养殖、加工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鹅肉及副产物精深加工,创建品牌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鹅产业的总体生产效益。充分发挥裕安区羽绒集散地优势,建设鹅羽绒羽毛交易中心,巩固裕安区作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羽绒羽毛集散地的地位。发挥裕安区作为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地作用,通过旅游资源,促进农产品向文旅产品转型,拓宽鹅系列产品的销售渠道。
按照“合力推动、科技支撑、主体引领、利益衔接”的原则,以促进皖西白鹅为源头的鹅产业化发展为重点,以提高鹅产业整体效益为核心,以建设传统养殖与集约化、现代化养殖有机衔接机制为动力,以产品加工、品牌建设和立体化营销为抓手,全面推动裕安区鹅产业转型升级,政企协同推进品牌建设,通过线上线下立体化营销模式拓展市场空间,不断提高裕安区鹅产业的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
5.2 鹅产业发展重点任务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科技服务体系、良种繁育体系、鹅苗供应、饲料保障、养殖基地、疫病防控、加工转型、品牌推介、平台建设等任务。
5.2.1 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强化与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建立鹅业科技成果研发、推广和科技培训基地,形成科技服务网络。通过科技基础设施投入和科技创新项目的带动,以任务带团队,以团队促网络,以网络建体系,形成符合皖西白鹅产业总体发展要求的新型行业科技服务体系。支持羽绒羽毛相关单位或组织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合作,成立羽绒、羽毛研发中心,创建国家级羽绒羽毛检测中心。进一步完善和支持皖西白鹅产业协会和羽毛(绒)产业协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发挥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协调、引领、服务和行业监督、自律的作用。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鹅产业链的信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鹅活体抵押贷款”“养殖设施抵押贷款”等专项金融产品,降低鹅养殖经营主体融资门槛,强化政策性担保支持。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支持鹅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持续扩大鹅特色农业保险业务范围,丰富鹅产业保险品种,加大财政保费补贴力度,引导养殖场(户)积极投保,提高抗风险能力,支持其做优做强。
5.2.2以皖西白鹅为主要种源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强化皖西白鹅保种单位保种意识,推进皖西白鹅保护区创建和发展。以皖西白鹅省级保种场为依托,通过种群选育、全季节生产繁育技术研究与推广,建成以皖西白鹅为种源的良种繁育体系,为皖西白鹅等鹅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种源。
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积极开展大群选育技术、良种生产技术等研究与集成应用,提升繁育性能和生产效益,推进以皖西白鹅为种源的繁育基地建设。到2027年,存栏优质种鹅61万羽以上。
5.2.3以皖西白鹅为源头的供苗基地建设
以大型种鹅企业和扩繁基地为依托,在种鹅扩繁场区域规划建设一批标准化、规范化的集中孵化和育雏基地。支持种鹅生产经营企业通过实施光照、温度等环境控制技术,提高繁殖性能,保障种蛋稳定供应,实现全季节生产。支持种鹅生产经营企业购置现代化孵化设备,引进先进脱温设备及配套设施,采用恒温自动化控制、循环孵化方式,保障鹅苗稳定供应。开展集中孵化技能培训,培育一批孵化员、育雏员,提升种蛋筛选、孵化、育雏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到2027年,新建或改扩建标准化集中孵化和育雏中心4家,新增现代化孵化设备100台(套),全区年孵化量达到900万个以上。
5.2.4鹅产业饲料饲草保障基地建设
裕安区尚无规模化鹅饲料加工企业,育雏小鹅料来源于六安市安徽新华饲料有限公司,大鹅料多为农户自配料。新华饲料公司育雏小鹅料、大鹅料等全价料加工能力达40万吨/年,可满足六安市肉鹅养殖的需要。因此,裕安区鹅产业发展已具备饲料保障,需重点加强饲草种植。
根据裕安区鹅产业以皖西白鹅为主要种源,多类型鹅共同发展的特点,需要种植饲草料以适应其部分商品鹅放养和部分饲草料替代饲料,同时种植饲草消纳鹅粪,形成“生产生态相协调”和“源头减量、过程减排、绿色种养、循环利用” 模式,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鹅产业体系,示范和推广种草养鹅、鹅粪肥草的多级利用循环模式和相关技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按照基地建设、规模养鹅数量,需种植一定面积的饲草,品种主要是黑麦草、苦卖菜、菊苣等。
5.2.5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产业带建设
根据产业基础,在裕安区固镇镇、丁集镇、罗集乡、江家店镇、徐集镇、顺河镇、单王乡等传统白鹅养殖集中区,建设以皖西白鹅为种源的商品鹅养殖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推动全区鹅养殖集聚发展。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要求,鼓励国有资本平台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建设一批标准化养殖小区,由镇村管理并招引养殖场(户)入驻经营,开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推行“公司+基地+养殖户”模式,支持和吸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小型养殖户、农村能人、退役军人、大中专学生、返乡农民工等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建立“统一标准、统一服务、分户养殖、统一销售”的标准化养殖服务体系,提升整体养殖水平,带动农民增收;支持对现有养殖场和低效设施用地进行改造提升,用于标准化、规模化鹅养殖;在发展皖西白鹅传统养殖的基础上,引进其他优良鹅种,开展养殖周期70—120天商品肉鹅养殖,扩大鹅产业产能,提升养殖效益;开展智慧养鹅试点,推广应用“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化、智能化、精准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提高生产监测统计和预警分析水平,实现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到2027年,新建或改扩建年出栏50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200个,新建或改扩建年出栏100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60个,新建10万只以上规模养殖基地6个,新增部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5个,力争培育鹅产业数字农业工厂、数字应用场景15个。
5.2.6 鹅产业发展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完善镇村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落实好疫病防控各项措施,扩大对规模养殖场的监测排查范围,加大禽流感、小鹅瘟、鹅痛风、鹅卵黄性腹膜炎等疫病高发季节监测频次。强化养殖、调运、屠宰等关键环节监管,加强基层检疫人员配备,落实定人定岗定责,严格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规范动物检疫出证行为。强化养殖企业疫病防控主体责任,督促其规范建立养殖档案,严格落实强制免疫、消毒灭源、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制度,完善疫病免疫程序,持续开展种鹅场疫病净化,提高养殖企业疫病防控水平。大力推进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行动试点,确保优质安全的鹅肉产品供应。到2027年,建立鹅疫病防控专家服务队1个,对全区规模养鹅场每年开展疫病监测排查达300批次以上,病死鹅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5.2.7 促进加工企业提档升级
新建或改扩建一批鹅肉加工和羽绒羽毛及其制品加工企业,引进或研发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重点支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档次、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集中屠宰分割、鹅肉深加工、鹅绒制品企业。推动加工技术研究和创新,更新工艺流程,提高原料制成率和自检自控能力,凭借先进的成本控制和优良的产品品质抢占市场制高点。依托现有羽绒羽毛加工企业,立足羽绒羽毛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打造以羽绒羽毛原料贸易为基础,羽毛球生产、羽绒制品加工为主导,羽绒加纺为延伸的裕安区羽绒羽毛产业集群。鼓励引导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采取产品差异化设计,增加出口市场份额。推动自有品牌转型升级,鼓励企业由贴牌生产逐步向自有品牌建设转型,着力打造具有“皖西白鹅”特色的“金”字招牌。支持裕安区固镇省级白鹅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并争创国家级皖西白鹅产业强镇。到2027年,全区引进或培育年销售额5亿以上羽绒制品加工企业不少于4家,引进或培育年销售额10亿以上羽绒制品加工企业1家,实现羽绒羽毛制品年出口创汇超6000万美元。
5.2.8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重点建立皖西白鹅生产标准体系、投入品管理体系、环境监测体系、产品检测体系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五大标准体系。完善基地标准化管理和档案记录制度,建立与市场准入相衔接的健康农产品全程质量追溯制度,使用“一品一码”、“一捆一码”等追溯技术设备,通过产地编码和农产品数据标签追溯鹅产品质量。推进与沪苏浙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一体化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对接长三角主要城市的农产品准入体系。落实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将规模以上鹅生产主体纳入合格证制度管理,建立主体名录库,纳入区级溯源平台实时监管。通过“追溯+合格证”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5.2.9 开展“双招双引”
引进和培育一批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强化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食品工业园合作共建,瞄准国内知名鹅产业链主流企业,围绕保种繁育、规模养殖、精深加工、预制菜、熟食餐饮等领域主动对接、靶向招商。全面摸排鹅产业相关上市公司和企业高层、科研专家、教授学者等,构建招才引智“绿色通道”,着力引进一批鹅产业领域高端人才、先进技术。支持全区鹅产品餐饮企业与“吴山贡鹅”等知名企业合作,提升资源整合能力,打造全区鹅产品餐饮品牌。探索组建由实力企业和区农投公司参股的鹅产业发展龙头企业,指导并参与全区保种繁育、圈舍改造建设、标准化养殖、活鹅收购、屠宰加工、产品销售,形成完整的产业联结机制。到2027年,引进或培育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鹅肉精深加工企业不少于5家、5亿元以上鹅肉精深加工企业不少于2家。
5.2.10 创新流通和消费模式
组织鹅产品加工及流通企业与机关、院校、超市、连锁餐饮企业等单位对接,建立直供直销关系。积极推广鹅产品连锁体验店等安全健康便捷的产品营销和消费新模式。支持鹅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在长三角、珠三角等鹅食品传统消费地区布局销售网点。引导电子商务企业与鹅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建立联营协作关系,借助京东、天猫、抖音等网络营销平台,拓宽鹅产品销售渠道,扩大我区鹅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对外影响力。到2027年,在省内外建立鹅产品销售网点50个,在裕安区固镇镇建设一个规范化、现代化、数字化的面向全国的羽绒羽毛大型交易中心,并搭建羽绒羽毛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为各类羽绒羽毛产品提供定价、质检和交易,进一步巩固裕安区作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羽绒羽毛集散地的地位。
5.2.11 加大鹅品牌打造和宣传推介
引导企业建设皖西白鹅特色农旅村,吸引游客并推广农旅产品。开展鹅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强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应用,构建鹅产品“地理标志+企业商标”营销模式。加大鹅文化宣传力度,在车站、公园、旅游景区等场所和区域添加皖西白鹅logo或仿真雕塑,打造区域专属新地标。举办皖西白鹅美食文化节、鹅产业发展论坛,加大鹅美食展示展销,弘扬鹅美食文化。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采取参加国内外组织的农产品交易会、赴外地举办皖西白鹅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宣传皖西白鹅系列品牌;通过向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学习新技术、新理念,发展自身产品,提升自身价值。
5.2.12 羽绒羽毛检测和产业链数智平台建设
针对鹅产业良繁体系中示范单位,鼓励上线数字化管理系统和AIOT智能管理系统。鼓励各饲料、动保、设备企业和屠宰、加工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链接到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实现产业链关键节点的数据实时采集与互联互通。数字平台链接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咨询公司、科研机构、品牌营销等第三方服务主体及其他要素市场,将数据、金融、产业交易三者融合,建设鹅产业数字生态。政府建立监管系统,实现获取鹅产业运行态势和产业全链条上的各类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数据,为政府部门宏观调控提供参考和依据,实现数字治农,数据兴鹅。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见表5。
表5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
建设类型 |
项目名称 |
数量 |
主要建设主体 |
目标 |
服务保障体系 |
科技服务队 |
1 |
裕安区农业农村局 |
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培训从业人员,储备科技力量 |
良种扩繁养殖基地 |
标准化良种扩繁场 |
16 |
良种扩繁示范带内 |
肉用型鹅良种扩繁、生产和推广,生产管理符合扩繁基地要求 |
孵化基地 |
4 |
良种扩繁示范带内 |
种蛋集中孵化 |
|
商品鹅养殖示范基地 |
6 |
商品鹅示范面 |
每个基地年出栏商品鹅10万只以上 |
|
产品加工交易市场 |
鹅产品加工 |
7 |
分路口镇 |
年精深加工鹅肉及副产物,年销售额1亿以上 |
羽绒羽毛交易中心 |
1 |
裕安区固镇镇 |
年羽绒羽毛交易量占全市33%,配套质量检测中心 |
|
文化品牌 |
皖西白鹅农旅村 |
1 |
皖西白鹅文化展示 |
皖西白鹅历史形成、文化元素、产品宣传 |
鹅产品专营店、宣传栏 |
100 |
全市各旅游景点、商超等公共场所 |
展示鹅品牌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体验和销售服务 |
6. 投资匡算与效益分析
根据重点建设项目做初步投资和效益匡算,主要包括:扩繁场、孵化场、商品基地建设,农旅文创建设,以及屠宰加工、品牌创建奖补等投资。
6.1投资匡算
6.1.1 总投资匡算
根据本规划,裕安区2027年存栏种鹅61万只,出栏商品肉用型鹅788万只、肝用型鹅31万只的重点建设项目或重点工程共涉及五个大类合计137项工程,涉及养殖、加工、文创等多个领域,总投资105865万元(表6)。
表6 六安市鹅产业发展重点规划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重点项目或工程 |
建设数量(个) |
投资估算 (万元) |
投资比重 (%) |
孵化基地 |
2 |
640×2 |
1.21 |
种鹅扩繁示范场 |
16 |
770×16 |
11.64 |
商品鹅养殖示范小区 |
6 |
780×6 |
4.42 |
鹅产品加工 |
7 |
13000 |
12.28 |
羽绒羽毛及制品加工 |
5 |
72000 |
68.01 |
农旅融合项目 |
1 |
1435 |
1.36 |
鹅产品体验店 |
50 |
20×50 |
0.94 |
鹅品牌文化宣传栏 |
50 |
3×50 |
0.14 |
合计 |
137 |
105865 |
100 |
其中:新建孵化基地2个,每个建设项目投资640万元,共计投资1280万元,占总投资的1.21%;新建良种扩繁基地(祖代或父母代场)16个,每个基地投资770万元,共计投资12320万元,占总投资的11.64%;新建商品鹅养殖示范小区6个,每个小区投资780万元,共计投资4680万元,占总投资的4.42%;新增鹅产品加工生产线(企业)7个,共计投资13000万元,占总投资的12.28%;新建羽绒羽毛及制品加工生产线(企业)5个,共计投资72000万元,占总投资的68.01%;建设农旅融合项目1个,建设投资1435万元,占总投资的1.36%;新建鹅产品体验店50个,平均每个投资20万元,共计1000万元,占总投资的0.94%;加挂鹅品牌文化宣传栏50处,投资150万元,占总投资的0.14%。
6.1.2 各建设项目分项投资匡算
(1)孵化基地
规划建设鹅孵化基地2处,每个基地年孵化量100万个以上种蛋,投资640万元。基地规划重点建设内容4个,其中办公生活区1个,投资20万元,包括办公、宿舍、食堂、储蛋和化验;孵化间1栋,投资300万元;出苗和发苗间1栋,投资300万元;粪污处理区1个,投资20万元。每个孵化基地土建分项投资概算见表4。2个孵化育苗基地共计投资约1280万元(表7)。
表7 孵化育苗基地重点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名称 |
建设数量 |
建设内容及产能 |
建筑面积 (m2) |
占地面积(m2) |
投资估算 (万元) |
办公生活 |
1 |
办公、化验、宿舍、食堂、储蛋 |
200 |
400 |
20 |
孵化间 |
1 |
箱体机共16台,配套种蛋存放、消毒 |
720 |
1440 |
300 |
出苗和发苗间 |
1 |
每栋600平方米,可育雏9000只,每年12批 |
720 |
1440 |
300 |
污水处理 |
1 |
污水过滤处理 |
150 |
300 |
20 |
合计 |
4 |
/ |
1790 |
3580 |
640 |
(2)种鹅扩繁示范场
每个种鹅养殖示范基地设计至少3栋种鹅舍,配套1栋育雏舍、1栋孵化室。规划设计种鹅舍3栋,投资估算360万元,采用轻钢结构,全封闭网上平养,纵向湿帘、通风、遮光。孵化室面积240平方米,投资100万元;育雏舍1栋,投资100万元。饲料存放间1栋,投资100万元,粪污处理1间,投资30万元。示范种鹅舍每个基地总投资770万元,可年存栏种鹅约5000只。16个种鹅养殖示范场共计投资约12320万元。每个示范场的分项投资估算见表8。
表8 种鹅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
项目名称 |
建设数量 |
建设内容及产能 |
占地面积 (m2) |
投资估算(万元) |
生活区 |
1 |
办公、宿舍、食堂 |
180 |
80 |
饲料存放间 |
1 |
1000 m2,存放饲料及原料40吨 |
1000 |
100 |
孵化间 |
1 |
孵化机5台、出壳机1台 |
240 |
100 |
育雏舍 |
1 |
4列5通道,双层笼养 |
600 |
100 |
种鹅舍 |
3 |
网上平养 |
980 |
360 |
粪污处理 |
1 |
堆肥发酵 |
600 |
30 |
合计 |
8 |
/ |
/ |
770 |
(3)商品鹅养殖示范小区
建设年出栏10万只标准化商品鹅养殖示范小区。每个小区总投资估算780万元。小区规划重点建设内容12个,其中育雏舍1栋,投资100万元;育肥舍7栋,总投资420万元;饲料贮备间1间,总投资120万元;废弃物处理区1个,投资100万元;种草面积约1500亩(育雏10天后转舍,仔鹅饲养期60天,每只鹅产粪便约4.5×3=13.5kg,养殖小区年饲养108000只商品鹅产粪约1458吨,其中一半约750吨粪便用于种草),投资10万元;办公生活区1个,投资20万元。具体见表9。6个商品鹅养殖示范小区投资合计4680万元。
表9 商品代标准化示范小区重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
项目名称 |
建设数量 |
建设内容及产能 |
占地面积 (m2) |
投资估算(万元) |
育雏舍 |
1 |
每栋600 m2,可育雏6000只,每年18批 |
600 |
100 |
育肥舍 |
7 |
每栋840 m2,可育肥鹅3000只,每年5批 |
5880 |
420 |
饲料贮备间 |
1 |
1200 m2,存放饲料及原料100吨 |
1200 |
120 |
废弃物处理区 |
1 |
每年可处理鹅粪700吨 |
2000 |
100 |
牧草种植区 |
1 |
每年可消纳鹅粪750吨 |
1×106 |
10 |
办公生活区 |
1 |
90 m2 |
200 |
30 |
合计 |
12 |
/ |
1009880 |
780 |
(4)鹅产品加工建设项目
依托红新禽羽、奥安康等屠宰和羽绒羽毛及制品加工主体,引进或培育白鹅精深加工和羽绒羽毛及制品加工主体,进行白鹅屠宰分割、鹅肉加工仓储、冷链物流、羽绒羽毛及制品加工、电子商务及营销等。
新建肉制品加工厂房6000平方米,新建冷库1万平方米,并配备相关的冷库及加工设备,新增冰鲜鹅等生产线3条,每条生产线新增产能5吨/年,建设投资13000万元。
(5)羽绒羽毛及制品加工建设项目
以宝祥、华伟、盛秦等主体为依托,新建鹅羽绒制品生产厂房12万平方米,配套6条水洗绒生产线,每条生产线新增水洗绒产能100吨/年;配备3条羽绒被、羽绒服生产线,每条生产线新增产能5000件/年。依托富成、仁合等主体,新建羽毛加工厂房7万平方米,新增羽毛球等生产线10条,每条生产线可新增羽毛球等产能10万件/年。建设总投资72000万元。
(6)农旅融合建设项目
建设具备接待、旅游、研学游等功能的农旅基地1个,投资估算1435万元。规划重点建设项目4个,其中餐饮会务中心1个,占地1500m2,投资375万元;民宿酒店1个,占地2000m2,投资1000万元;文旅景观1个,占地3500m2,投资35万元;艺术小品类1项,投资25万元(表10)。
表10 农旅融合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
项目名称 |
建设数量 |
占地面积 (m2) |
投资估算(万元) |
餐饮会务中心 |
1 |
1500 |
375 |
民宿酒店 |
1 |
2000 |
1000 |
文旅景观 |
1 |
3500 |
35 |
艺术小品及标识导视 |
1 |
/ |
25 |
合计 |
4 |
7000 |
1435 |
(7)文化、品牌创建投资估算
在各旅游景点和商超设鹅产品体验店共计50个,占地合计约4000平方米,每处投资约20万元,合计投资1000万元。在裕安区各重要景点或公共区域展示鹅品牌文化,并提供传统鹅产品工艺制作,总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总投资约150万元。鹅产品经营点和宣传栏总投资估算1150万元,见表11。
表11 皖西白鹅文化、品牌创建投资估算表
投资项目 |
数量 |
建设内容 |
占地面积 (m2) |
投资估算 (万元) |
鹅产品经营点 |
50 |
鹅产品体验、销售 |
100×50 |
20×50 |
鹅品牌宣传栏 |
50 |
品牌与传统工艺手工制作 |
40×50 |
3×50 |
合计 |
100 |
/ |
7000 |
1150 |
6.2资金筹措
鹅产业发展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在适度发行专项债的基础上,重点通过项目广泛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并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加大财政政策性投入和项目经费投入,为裕安区鹅产业发展和重点建设项目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鹅产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
6.2.1 财政补助
裕安区制定了加快鹅产业跃迁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裕鹅跃发组〔2023〕1号)。对国家级、省级皖西白鹅保种场(保护区)年末存栏核心群种鹅超过2000只的给予补贴,用于开展皖西白鹅种质资源收集、核心群种鹅舍改造、核心群种鹅更新、性能测定、种鹅场疫病净化、种鹅智能化标记、保种科研和遗传物质保存等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新获得省级以上保种场、核心场,新获得国家级扩繁场、原种场的给予补助。鼓励种鹅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联合育种机制,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肉用型鹅新品种(系),通过国家认定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
对皖西白鹅年末存栏种鹅数超过3000只、10000只以上的皖西白鹅种鹅场(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每年给予补贴。对种鹅生产经营企业建设环境控制大棚,通过使用光照、温度等环境控制技术调节繁殖周期,实现全季节鹅苗供应,给予一次性补贴。区域内规模鹅场从原产地种鹅生产经营企业(孵化场)批次购进皖西白鹅鹅苗,养殖周期达120天以上符合皖西白鹅品种特征特性的,给予鹅苗补贴。
采取多元化建设和运营方式。一是采取“政府主导、国企主建、镇村主管、企业主营”的方式,鼓励农投公司等国有投资平台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建设标准化养殖圈舍,完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租赁给养殖场(户)使用,按照投资成本收取年租赁费用;二是由社会资本自主投资,按照标准化场要求建设。鼓励鹅养殖主体自建标准化鹅舍,利用闲置、低效设施用地或在原养殖场改扩建标准化鹅舍,新改扩建面积按照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比例给予奖补。推广牧草种植、种养循环模式,扩展鹅养殖环境容量。对符合条件的鹅养殖场收贮、使用青贮玉米、燕麦草、甜高粱等优质饲草产品参照中央财政粮改饲项目给予奖补。
根据市场行情和鹅饲养周期测算最低保护价,指导鹅屠宰加工企业与本地鹅养殖经营主体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当市场价格低于最低保护价时,支持屠宰加工企业按照最低保护价收购,并给予屠宰加工企业财政补贴。鼓励农投公司等国有投资平台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建设符合要求的标准化厂房,完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形成产业功能完备的鹅养殖、加工和深加工体系。对新引进的鹅产品精深加工等企业,投产当年按产值给予奖补。
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交流,支持鹅产业相关 主体在皖西白鹅良种繁育、白鹅养殖、羽绒羽毛及鹅肉食品加工 等方面申报各级科技奖,申报成功的按区相关政策予以奖励。支持鹅产业相关主体参与制定国标、行标和地标,支持鹅产业相关企业制定企业产品标准,并按区相关政策予以奖励。支持鹅产业相关主体申报发明专利,申报成功的按区相关政策予以奖励。支持鹅产业相关企业申创高新技术企业的,申创成功的按区相关政策予以奖励。
支持“皖西白鹅” “皖西羽绒”等鹅产品品牌对外宣传推介和 市场拓展,对鹅生产经营主体参加相关省内、外农展专业展区布展的给予奖补。
对鹅生产经营主体在圈舍建设、养殖、收购、加工、销售、 冷链物流等环节单笔贷款额度过大的,给予一定额度财政贴息;保险公司制定鹅系列保险政策,完善损失赔偿标准,抵御鹅养殖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风险。
6.2.2 金融支持
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设立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鹅保种育种、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鹅产品及羽绒羽毛精深加工、鹅产业相关技术研发、创新创业活动。加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对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积极申报争取地方专项债,用于鹅标准化养殖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鹅加工生产线建设、鹅创新研发活动等。鼓励银行机构金融机构加大对鹅产业链企业的信贷支持,强化政策性担保支持。争取省级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绿色食品产业基金加大对裕安区鹅产业支持力度,发挥省、市、区基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采取投资入股或与银行合作实行投贷联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支持鹅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持续扩大鹅特色农业保险业务范围,丰富鹅产业保险品种,加大财政保费补贴力度,引导养殖场(户)积极投保,提高抗风险能力。鼓励鹅产业企业做优做强,支持将其纳入企业上市“雁阵计划”培育范围。
6.2.3 社会资本支持
强化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食品工业园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全面合作,瞄准国内外知名鹅产业链主要企业,围绕保种育种、规模养殖、精深加工、熟食餐饮等领域主动对接、靶向招商。引导和支持国内有实力的企业、产业资本与本地农投公司合作成立裕安区鹅产业发展龙头企业,指导并参与全区圈舍建设、良种生产、活鹅收购、屠宰加工、产品销售,带动中小养殖场(户)规范养殖。全面摸排鹅产业相关上市公司和企业高层、科研专家、教授学者等,构建招才引智“绿色通道”,着力引进一批鹅产业领域高端人才、先进技术。支持裕安区鹅加工企业、鹅餐饮企业与“紫燕食品”、“吴山贡鹅”、“鸿润”等知名企业合作,提升资源整合能力,打造裕安区鹅食品、鹅餐饮、鹅羽绒制品等知名品牌,形成完整的产业联结机制。
6.3 效益分析
6.3.1 社会效益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建设16个种鹅繁育基地,每个基地存栏祖代或父母代种鹅3000或1万套以上,每个基地的年均销售额可达500万元,年销售利润可达150万元。新建6个商品鹅养殖示范小区,每个小区年出栏商品鹅10万只以上,示范带动上千户农户从事商品鹅养殖,每户年出栏量达5000只以上,每户年销售额可达50-120万元,年利润估计22-50万元。可见,通过发展鹅产业,可带动上千养殖户增收。
裕安区成立鹅产业科技支撑体系,指导帮扶区域内养殖、加工、品牌、文化等建设发展,促进鹅产业各环节科技进步。鹅产业链的建设和运行提供就业岗位达数万人,解决当地大量农户就业问题。因此,规划的实施将显著促进裕安区鹅养殖和加工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化发展,延长产业链,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依靠先进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专项建设将会改善当地养鹅业生产条件,促进养鹅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当地鹅产业生产经营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特色经营转变、由传统鹅养殖模式向现代化家禽业转变,提高鹅产业综合生产力,提高鹅产品品质和品牌文化建设。
6.3.2 经济效益
至2027年,裕安区年存栏种鹅61万只(需祖代约6万只),饲养肉鹅788万只、肝用型鹅31万只。以近三年市场平均价格核算,年存栏祖代种鹅6万只计(其中公鹅1.3万只,母鹅4.7万只,均为在产母鹅),每只种鹅可提供父母代10-15只母苗,则祖代可提供父母代约60万母苗,种苗与淘汰种鹅销售合计约7200万元。种鹅饲养过程饲料、疫苗、水电、设备折旧等共需约1500万元,则祖代种鹅养殖利润约5700万元。
年存栏父母代种鹅共61万只(其中公鹅13.5万只,母鹅47.5万只)。以每套种鹅平均提供商品鹅苗20只,则47.5万只种鹅可提供商品鹅苗950万只,种苗和淘汰种鹅销售额约48200万元。种鹅饲养过程饲料、疫苗、水电、设备折旧等共计约14600万元。则种鹅养殖利润为33600万元。
肉用型鹅年销售额估计118200万元,饲料、疫苗、水电、设备折旧等合计约51000万元,则商品鹅年利润约67200万元。
肝用型鹅年饲养31万只,年产生销售额估计6000万元,饲料、疫苗、水电、设备折旧等合计约3500万元,则肝用型鹅每年利润约2500万元。
裕安区年屠宰加工肉鹅2.5万吨,年销售额可达10亿元以上,利润约8000万元。年加工羽绒羽毛销售额45亿元以上,利润约20亿元。
表12 鹅产业产值和利润分析
序号 |
产业类型 |
产值 |
利润 |
金额(万元) |
金额(万元) |
||
1 |
祖代 |
7200 |
5700 |
2 |
父母代种鹅 |
48200 |
33600 |
3 |
商品代鹅 |
118200 |
67200 |
4 |
肝用型鹅 |
6000 |
2500 |
5 |
鹅肉及副产物加工 |
100000 |
8000 |
6 |
羽毛羽绒和制品加工 |
450000 |
200000 |
合计 |
729600 |
317000 |
因此,本规划完全实施后,年产值收入可达72.96亿元以上,年利润31.7亿元。2022年裕安区畜禽产肉、蛋、奶、水产总量为11.76万吨,鹅肉出栏量351万只,产肉量约1.4万吨,占比约为9.35%。本规划的实施将实现鹅肉产量达3.15万吨,则鹅肉占比将达到26.81%以上,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裕安区鹅产业产值、利润见表12。
6.3.3 生态效益
至2027年,良繁种鹅存栏量达60万只,养殖基地年饲养量达800万只以上。以每只种鹅年产粪污量100kg、每只商品鹅产粪污量15kg计,则裕安区每年饲养种鹅和商品鹅产粪污量为18万吨,可作为有机肥用于36万亩蔬菜、饲草、果园、林地等农作物使用,实现土壤肥力增加、农药化肥使用减少的“增肥减肥”目标,保护生态环境。
至2027年,裕安区鹅产品加工量可达3万吨,年污水处理量约10万吨,羽绒羽毛及制品加工约2万吨,年污水处理量约650万吨。处理污水达标后用于灌溉农田、造林育苗、肉鹅养殖等,或用于城市绿化、道路冲洗、施工辅助和消防等,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新鲜水源的依赖,并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可见,鹅产业生产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先进的现代畜牧业生产、食品加工及羽绒羽毛和制品加工先进技术的采用,使裕安区在鹅产业方面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有效地减少了鹅产业生产中药品、粪便、污水等对土壤、空气和水体的污染,实现“鹅养殖-粪污-土壤改良-有机肥-农作物种植-示范引领”的生态循环农业经济模式。打造裕安区种养结合高端产品示范区,通过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7. 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7.1 本规划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7.1.1 鹅产品生产加工废水处理
各鹅产品加工和深加工场自建鹅产品加工污水处理区。按年加工800万只商品鹅计算,每年加工肉类制品共计约3万吨,每100只鹅产生1吨污水,每天污水处理量约200吨,年污水处理总量约8万吨。污水经处理后进入城市污水管网,或经厌氧等程序处理达标后进入农田灌溉。
鹅羽绒羽毛加工废水处理:每洗一吨羽毛可产生污水量500-800吨,按裕安区羽绒羽毛年加工原料量1万吨计算,则年产生废水500-800万吨。鹅羽绒羽毛加工废水首先进入格栅预处理,后续采用生物化学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和好氧结合法等工艺。每个羽毛绒加工厂均需根据年生产量配套废水处理工艺和设备。
7.1.2 鹅养殖基地粪污处理
小型养殖户主要产生固体粪污,可采用异位堆肥方式处理。大型养殖场固体粪污可采用堆肥和沤肥方式;液体粪污可配套集水池、曝气池、沉淀池、高效固液分离机、厌氧反应池、好氧反应池、高效脱氮除磷、膜生物反应器、膜分离浓缩、机械排泥、臭气处理等设施设备,做好防渗、防溢流。处理后排入环境水体的,出水水质不得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入农田灌溉渠道的,应保证其下游最近的灌溉取水点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
按照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中2027年共计饲养819万只商品鹅和存栏61万只种鹅计算,共产生粪污约20万吨。因此需要配套牧草种植区、粪污和废弃物处理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和有机肥生产中心。其中约1/2粪便用于牧草种植,牧草种植面积约需6万亩。约5万吨粪便堆肥发酵后用于蔬菜种植,约5万吨粪污采用异位发酵、沼气化、肥料化利用。
7.2 本规划各项目对全区环境污染影响评估意见
鹅食品加工企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有效综合利用,最终进入生物降解链;废水经处理,达标排放后尽可能回收利用;鹅加工企业基本不会排放有毒有害气体,对周边环境存在潜在影响较小。
鹅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养殖场粪污和污水,可以通过控制在饲料中添加违禁药品和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兽药,并结合产业链实现综合利用,基本无环境污染。
规划鹅养殖建设项目符合《畜牧法》规定,均选择远离居民集中区的区域建设,并按要求采用相应的降噪措施。此外,规划项目对当地社会经济影响是积极的,有利于促进裕安区和六安市经济发展,带动周边就业,与周边环境相容性好,有利于提高周边群众生活水平。
7.3 环境保护措施
7.3.1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即建设项目需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项目竣工后,应向审批该项目环评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试生产。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应对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
7.3.2 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
①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各项目和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构建跨产业生态链,推进行业间废物循环。
② 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③ 鹅养殖项目污染防治要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的治理原则,因地制宜地采取低排放或零排放养殖技术。所有规模养殖项目都必须建设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污染治理设施,配备固液分离设备、建设相应规模的沼气池和生物氧化塘等环保设施或采用生物发酵床垫料养殖技术,实行等生态养殖,有效削减污染量,实现零排放。
④ 鹅食品和羽绒加工生产企业产生的废渣以及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有条件再利用的,必须由企业回收利用或送有能力利用的企业回收再利用;无条件再利用的,必须由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送到有处理能力的专业处理处置单位集中无害化处理。废渣和污泥的回收利用不得造成二次污染。
⑤ 建设垃圾集中收集和垃圾中转站运送系统,使生活垃圾做到无害化处理,同时做好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平台,将一般固体废弃物做到减量化处理,对危险废物要根据国家和安徽省的统一规划进行无害化处理。
7.4 环境监测与管理
① 鹅加工业园区,要求设置专门的环境保护管理和监测机构,配置环保监测车,定期监测,建立完善的污染源监测档案,定期发布环保检测公告;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基地内的环境保护管理要求。
② 容易产生污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的加工企业,全部配备专职的环保管理人员,以加强对各种污染源的监督控制;同时各企业的中央化验室内设环保监测组,设环保分析化验室,进行日常监测,加强企业内部环境质量的管理。
③ 建立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达标和污水管网入网水质两级在线监测,严防企业超标排放污水;基地污水总排放口也应设置安装流量计、在线监测仪。
④ 组织污染事故调查组,制定污染赔偿制度。
⑤ 本着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清洁生产的原则,对农产品加工业项目要严加筛选;对于污染大、三废不易处理的项目拒绝建设。
⑥ 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场等基础设施要先期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和单体项目的建设,都要求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法规规定等国家标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监督及管理。
⑦ 鹅养殖基地环境监测与管理要重点抓好对灌溉用水、土壤和空气质量的管理,控制外来污染,抑制农业的自身污染。禁止向食品生产基地和可能影响农业生产基地环境的区域排放重金属、硝酸盐、油类、酸液、剧毒废液、放射性废水、未经处理的含病原体的污水、有害气体及其它有害物质,或者倾倒、填埋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应与环保等部门一起,严格食品产地环境的管理,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重点解决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要制定相关农产品的产地环境标准,全面开展农产品重点生产基地环境监测,采取切实有效的农业生态环境净化措施,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7.5 环境卫生
① 加工基地内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和垃圾中转站,集中收集后的生活垃圾运至规划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运输基本实现收集容器化,运输密封化。
② 规划羽绒羽绒交易中心道路清扫实现机械化,道路撒水率达到100%。
7.6 “三废”减排措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文件要求,羽绒、食品等加工企业生产中废弃物需实现分类处置或回收利用。
7.6.1 废气
① 鹅食品和羽绒加工均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有机污染废气和含无机污染物废气的排放,必须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等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标准后方可排放,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② 对生产装置排放的废气,积极采用回收、吸收、吸附、冷凝、火炬焚烧等处理方法,确保治理效果。
③ 在生产加工区域内建设集中供热设施,对于锅炉烟气,采用电除尘等先进的除尘工艺,并采用脱硫、脱硝技术,排放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对排入大气的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方法。
⑤ 严格控制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对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将依据《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以及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有关标准,实施监控。
⑥ 搞好厂区绿化规划,保证区内绿化率达到20%以上,以净化空气。
7.6.2 污水
① 食品加工业在生产过程,污水处理及排放,严格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国家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实现达标排放。
② 工业基地的污水采用清污分流系统。基地各生产装置界区内排放的生产污水需先经过一级预处理,达到基地污水处理站规定的接纳污水的水质要求,再送至相应的基地污水排放管网,送至污水处理场集中处理。
③ 所有污水均须由统一的污水排放口排放,禁止在规划的工业基地任意设置排污水口。
④ 对进入集中污水处理场的排放污水实施监控,严格执行接纳标准,并按质收费。
7.6.3 固废
① 固体废物分为三大类:工业固体废物、城市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执行。
② 各企业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储运,并设立固体废弃物临时密闭中转库。
③ 固体废弃物处理场根据固体废弃物各自的特性和组成的不同,积极采用填埋、焚烧、堆肥、固化、综合利用等处置方法。
④ 用微生物对有机固体废物的分解作用使其无害化可以使有机固体废物转化为能源、食品、饲料和肥料
⑤ 卫生填埋是减少固体废弃物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的有效措施。在生活垃圾填埋过程中,填埋场必须做防渗漏处理,防止废弃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渗透到地下,污染土壤和水体。
⑥ 危险化学品安置和危险废弃物处理,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国家法规、标准执行,以杜绝事故性排放事件的发生。
8 保障措施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是一项全产业链的系统工程,既有公益性目标又有盈利性目标,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实现组织、政策、要素(包括土地、资金、人才等)等条件汇聚,为鹅全产业链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和人才技术支撑。
8.1 鹅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
8.1.1 加强组织领导
裕安区专门成立鹅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组下设鹅产业发展办公室,成员单位包括区农业农村局、宣传部、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分局、住建局、商务局、文旅局、市场监管局、科技局、乡村振兴局等,全面负责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逐层落实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形成“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重大事项,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8.1.2 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建立任务、责任、时限清单,强化过程管理,加强工作调度。各部门和有关乡镇具体负责相关建设项目落实和推进执行工作,做到目标明确,密切配合,协调互动,形成分工合理、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形成规划和建设基地的强大合力。压紧压实乡镇和相关部门责任,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区政府目标绩效考核内容,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同时广泛动员鹅产业发展涉及的乡镇干部和群众积极投身到产业中。
8.1.3 建立包保责任制
强化鹅产业发展各项政策的落实、相关项目的组织实施及重要资源的整合优化。
8.2 鹅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
根据六安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六安市裕安区加快鹅产业跃迁式发展实施方案》(裕政办〔2023〕19号)文件。在皖西白鹅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孵化模式、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建设、加工、流通销售等方面给予大力政策性支持,为裕安区鹅产业发展提供了产品销售渠道的政策保障。《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文件要求,深化上海市与六安市对口合作,助推六安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为此,上海市与六安市制定《上海市与六安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5)》,借助裕安区与上海市松江区对口合作,加强鹅产品宣传,拓展销售途径。
8.3 鹅产业发展的要素保障
8.3.1 鹅产业发展的土地保障
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布局和预留鹅产业发展空间,加大鹅产业发展用地保障。各乡镇梳理鹅产业发展用地,要从当地处置存量土地相应核定的新增建设计划指标,至少安排5%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重点保障农村产业发展项目用地,支持鹅产业发展。鼓励优先使用废旧厂房、闲置校舍、废弃和低效建设用地、存量设施农用地、“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资源,依法依规保障鹅产业发展用地合理需求。符合设施用地的零散地块,在严守“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前提下,允许进行合理优化整合,保障鹅产业发展空间需求。
8.3.2 鹅产业发展的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支持,设立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鹅保种育种、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鹅产品及羽绒羽毛精深加工、皖西白鹅品牌的宣传推介、市场拓展鹅类新产品开发及“两品”认证、及涉鹅科技成果认定等。加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对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积极申报争取地方专项债,用于皖西白鹅扩繁场和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鹅产业链的信贷支持,强化政策性担保支持,扩大鹅特色农业保险业务范围,加大财政保费补贴力度,提高养殖场(户)融资和抗风险能力。
加快构建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建立健全财政支持鹅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保障体系,将鹅产业发展作为公共财政直接投入的重点,积极争取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等上级项目资金。统筹利用农业生产发展、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等,探索专项债、组建绿色食品产业基金等方式,支持鹅产业发展。建立“政银担险”联动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试点,探索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农担公司保证担保、保险保障、银行信贷联动模式,引导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入鹅产业。推动银行机构扩大抵押贷款业务规模,探索开展鹅养殖圈舍等设施抵押贷款,增加有效信贷投放。鼓励保险机构创设鹅商业性补充保险产品,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鹅产业提供连带保证担保,扩大担保额度、降低担保费率,缓解贷款融资难问题。常态化遴选推介优质鹅产业企业,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支持其发债融资。
8.3.3 鹅产业发展的技术保障
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人才帮扶机制。技术支撑从需求产生,由科研人员和企业家及地方农技部门联合开展鹅产业发展过程的技术需求预测,聚焦制约鹅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形成技术攻坚清单,采取“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方式招募技术人员和团队,强化鹅产业发展技术力量。
深化与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江南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皖西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制订修订一批鹅产业养殖及产品加工技术规程和标准,加强鹅产业发展专业人才培养以及种鹅繁育、鹅产品精深加工、羽绒羽毛生产加工、鹅专用型饲料等研究或开发,推广应用最新鹅产业科技成果。鼓励和推动职业院校、行业组织等机构,结合产业人才需求,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社会化培训,推广鹅集约化高效养殖关键技术、养殖废弃物生态处理技术、自动化环境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培育一批鹅产业发展带头人,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理念和科技成果引领、支撑裕安区鹅产业发展。
依托政府、重点企业、创新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方式,引进和培养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创新企业家队伍,强化企业家在自主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和再教育。
8.3.4 鹅产业发展的环境保障
进一步加强生产流通秩序监管,特别是商品鹅集中出栏时期,坚决查处违规屠宰、压级压价、市场垄断等损害经营者利益的不法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对符合规定的规模养殖场、鹅产品及羽绒羽毛加工企业,落实农业生产用电价格和农产品加工税收优惠政策。缩短环评审批周期,对符合环保要求的鹅养殖、屠宰、加工项目,尽快落实环评审批手续,提升审批服务效率,对同类型或相近类型的鹅产业项目,探索实施打捆审批,优化审批程序。加强商标、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企业和个人合法权益。加强对创新产品、先进经验的宣传,培育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养殖、加工、流通示范企业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鹅产业规范发展和提档升级。加强相关政策解读和宣传,及时回应企业和社会关切,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8.3.5 鹅产业发展的责任风险保障
依托政府保费补贴等政策扶持,对鹅产业在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成本保险。制定针对鹅养殖的农业保险作为特色险种,明确参保和赔偿事项,提高养殖人员的积极性。
8.4产业链运行机制
8.4.1 建立联动协调机制
由领导协调小组牵头,政府相关部门、主要企业以及主要技术依托单位每年召开2次工作协调会,研讨规划发展方向,检查进展,部署工作。
8.4.2 强化责任约束机制
实施基建、研发、推广、管理各项任务的单位和人员明确分工职责,建立岗位责任制,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各任务责任单位和负责人每年12月下旬提交工作报告,次年元月上中旬由领导协调小组组织工作汇报总结会议。
8.4.3 推进业绩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的工作评价体系,对项目实施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人员给予奖励,增强企业、科技人员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位,创造科技成果和经济社会效益。
8.4.4 形成资源集聚机制
把鹅产业发展的各项重点内容作为吸纳集聚科技、人才、项目、资本的载体,制定符合市场机制的资源引进、合作机制。积极与科研院校和科技成果持有者建立不同方式的互利合作关系,鼓励外部企业和个人投资。
近期,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区农业农村局起草了《六安市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征求意见稿)》,现就起草过程及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一、起草背景和依据
(一)起草背景:裕安区是“皖西白鹅”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养殖传统。近年来,裕安区委、区政府将皖西白鹅产业作为重点特色产业进行培育,持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2023年,全区皖西白鹅饲养量达360.5万羽,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45亿元。白鹅产业,正成为裕安区“富民强区”重要增长点。
2023年5月9日省委书记韩俊同志在《安徽信息每日要报》作出批示“白鹅产业大有可为,要全产业链布局”。接到批示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立即传达指示精神,参照吉林省先进经验,结合裕安白鹅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短板,立即组织专题调研、座谈会商,认真谋划裕安白鹅产业发展思路。结合工作实际,我局立即启动鹅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等相关工作,并按照区委区政府领导要求,及时组织编写《六安市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起草依据:
1、《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加快鹅产业跃迁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六政办〔2023〕14 号);
2、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鹅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 年)的通知(六政办〔2023〕25 号)。
二、起草过程
4月15日,区农业农村局安排由局畜牧水产股牵头负责《规划》起草工作,起草人员认真研读《六安市鹅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结合裕安区实际,草拟出《规划》初稿,并请相关科室负责人员、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提出修改意见,经进一步修改后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共8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一)规划的背景。裕安区拥有深厚的鹅养殖文化和悠久的养殖历史。裕安区固镇镇为全国四大羽绒羽毛集散地之一,羽绒羽毛加工和代工量具大。在省委省政府提出“白鹅产业大有可为”的指导思想下,裕安区作为重要的白鹅产业基地,在党的领导下加快白鹅产业发展进程,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路径之一。
(二)六安市裕安区农业概况与鹅产业发展现状。从裕安区的地理位置、气候、交通、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水利等分析裕安区农业现状和鹅产业现状。
(三)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以“科学引领、良种繁育、基地支撑、绿色发展、品牌销售、提质增效”为总体思路。实现全区鹅产业综合产值达70亿元。
(四)鹅产业区域布局。根据裕安区鹅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发展目标,立足市场需求、产业基础和区域特色优势,以发展鹅良种繁育体系、基地生产、鹅肉加工、羽绒羽毛加工和品牌建设为着力点,促进养殖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标准化发展转变,加工业由传统腌腊向消费分类方向转化,羽绒制品从代加工向主流品牌方向发展,系列产品由散乱杂向文化嫁接的知名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养殖规模化、加工精细化、产品多元化、定位高端化,构建鹅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五)鹅产业发展任务。加快推进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检测和数字化平台等建设,推进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示范,促进传统养鹅方式的转型升级,保障鹅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六) 投资匡算与效益分析。估算投资总资金,分析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七)资源环境影响分析。从鹅产品生产加工、鹅养殖、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安全、产业化经营、生态循环等方面提出目标和阶段任务。
(八)保障措施。从组织保障、政策保障、要素保障、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措施保障鹅产业发展。
其他渠道公众意见及采纳情况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反馈时间:2024年5月31日 19时15分
根据工作安排,六安市裕安区农业农村局委托安徽农业大学编制了《六安市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为提高规划文件质量,充分征求社会各方的意见和建议,2024年4月24日至5月24日,区农业农村局将征求意见稿通过区政府网站意见征集库栏目全文公布,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至截止时间,未收到反馈意见和建议;5月28日,区农业农村局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通过OA发送给 8个区直相关单位和19个乡镇人民政府征求意见,至截止日期,未收到反馈意见和建议。
特此说明。
六安市裕安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5月31 日
文件
裕政办〔2024〕17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高新区管委会,区直相关单位:
《六安市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已经区政府第61次常务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9月30日
六安市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
(2023-2027年)
前 言
2023年5月9日,时任省委书记韩俊在《安徽信息每日要报》第86期上作出批示“白鹅产业大有可为,要全产业链布局”。6月15日,副省长张曙光来六安开展皖西白鹅产业发展调研,召开了全省鹅产业发展专题座谈会,会议要求六安市要围绕打造高端绿色农产品产业集群、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带动农民增收的目标,先行编写六安市鹅产业发展规划,并向省政府汇报。裕安区结合本地实际并按照《裕安区加快鹅产业跃迁式发展实施方案》,启动鹅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等相关工作,并委托安徽农业大学及时牵头起草《六安市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
在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几易其稿,完成了《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依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与要求,结合《规划》区域的发展条件,对《规划》的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区域布局、重点任务、投资匡算、效益分析、资源环境影响等进行了科学设计,并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规划背景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
裕安区拥有深厚的鹅养殖文化和悠久的养殖历史,是皖西白鹅原产地和主产区之一。裕安区固镇镇为全国四大羽绒羽毛集散地之一,羽绒羽毛加工和代工量巨大。在省委省政府提出“白鹅产业大有可为”的指导思想下,裕安区作为重要的白鹅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鹅产,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路径之一。
1.1规划鹅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1.1.1发展鹅产业是推进裕安区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二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也是畜牧业转型升级、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五年。制定《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是贯彻落实省委主要领导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关键性工程的有力抓手。
1.1.2发展鹅产业是促进裕安区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发展农业现代化,就必须首先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推进畜牧产业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按照中央深化改革和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部署,现代畜牧业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以建设现代畜牧强国为目标,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重点,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机制支撑,建立以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推进现代畜牧产业发展也是脱贫攻坚重要抓手。
2020-2022年,全区畜牧业随着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发展,农林牧渔总产值从84.82亿元上升至92.31亿元,其中肉类总产量从6.61万吨上升至7.81万吨。生产稳中向好。养鹅业近年来正在全区蓬勃发展,已成为六安市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鹅产业的现代化养殖生产技术在全区尚有待提高,本规划的制定将对全区鹅产业养殖生产提出明确的方向。
1.1.3发展鹅产业是助推裕安区特色产业强区发展的重要组成
近年来,裕安区委区政府将皖西白鹅产业作为重点特色产业进行培育,持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2022年,裕安区皖西白鹅饲养量达351万只,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40亿元。白鹅产业,正成为裕安区“富民强区”重要增长点。裕安区固镇镇在皖西白鹅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高质高效农业强区建设中率先谋划,因地制宜科学设立以白鹅为主导产业的“裕安区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裕安区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联农共富水平全方位提升,为裕安区加快建设高质高效农业强区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1.1.4发展鹅产业是壮大裕安区羽绒经济的重要手段
六安素有“白鹅王国、羽绒之乡”的美誉。以其皖西白鹅的洁白羽毛、优质羽绒和大型绒朵而全球闻名,其蓬松度、清洁度、韧性等重要指标均达国际最高标准。这一独特优势,成就了当地农村的一项产业,即羽绒业和人工辅助换羽业,其在全国各地的种鹅养殖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裕安区固镇镇被誉为全国四大羽绒集散地之一,全市羽绒年产量万吨。裕安区羽绒产业基础良好,产业规模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在羽绒加工基础上,一批企业利用优势资源投产羽绒制品畅销国内外,其中裕安区羽毛球产量已占全国训练用球的40%。作为世界著名羽绒原产地,六安羽绒及制品出口规模逐年扩大,年自营出口超亿美元。裕安区坚持“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提升我市羽绒产业的影响力、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展示裕安“绿色振兴,赶超发展”的新形象。
1.1.5发展鹅产业是裕安区农旅文化展示宣传的重要支撑
裕安区被誉为皖西白鹅与雁鹅的故乡,前者饲养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唐朝乾符年间,至今已有1100余年。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吴山贡鹅因其美名而传颂一时。后者饲养历史同样悠久,可上溯至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有400余年。在当地,养鹅被视为重要的副业,腊鹅则是裕安区群众喜爱的传统肉制品。每逢喜庆佳节,鹅肉总会成为宴席上的珍品。皖西白鹅不仅是安徽的名片,六安的名片,更是裕安区的名片,鹅文化已深入人心,与裕安区紧密相连。发展鹅产业是对裕安区农旅文化的展示,鹅产业发展规划有助于乡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1.2裕安区鹅产业发展的突出意义
裕安区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居六安市主城区“半壁江山”,是“世界珍禽”皖西白鹅的原产地和主产区,具有悠久的养殖传统,是全国四大羽绒集散地之一,拥有良好的养殖和羽绒加工基础。通过编制六安市裕安区鹅产业规划,一方面进一步优化裕安区鹅产业发展布局,促进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另一方面能促进鹅产业现代化养殖与传统养殖有效衔接、相互补充,推动鹅产业全面发展,对大别山革命老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具有指导作用。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的意义突出体现在:
——是适应家禽业转型升级,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的需要。通过鹅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参与,稳固脱贫,促进乡村振兴。
——是加速建成鹅产业示范区的重要支撑。鹅产业以现代化为发展引领,集合生态化理念、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优质化服务特点,实现产业发展和生态环保双赢的鹅产业发展目标。裕安区鹅产业规划为周边乃至全国畜牧产业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
——是融入长三角重要经济带,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的重要举措。鹅产品具有绿色、营养、健康的特点。鹅产业发展将推动鹅新产品开发,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成为我区经济带绿色食品发展的新标杆。
——是集中全国羽绒加工和品牌创建的重要基地。皖西白鹅羽绒绒朵大、蓬松度高、品质好,六安市裕安区以皖西白鹅羽绒为原料,打造羽绒产品高端品牌。裕安区固镇镇已成为全国羽绒羽毛集散地之一。
——是原乡文化、旅游体验与农产品融合发展的最佳基地。裕安区为皖西白鹅的原产地,历史文化背景深厚。皖西白鹅的风味独特,是开发地域特色农产品的首选。
1.3面临机遇
政策机遇。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党中央把“三农”问题持续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党全社会齐心协力,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国务院《“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指出,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脱贫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指出,大力扶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为基础的新品种和配套系培育,加快地方品种产业化开发。
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六安市和裕安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迅速,城乡统筹发展成效日益显现,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更加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消费群体扩大,对传统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将有力促进裕安区皖西白鹅等农产品的销售量。
合肥、武汉等地经济圈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带来的市场机遇。在未来一段时间,合肥经济圈经济规模将持续扩大。随着合肥经济圈经济规模的扩大、1小时通勤圈和生活圈的形成,经济圈区域内农产品需求将大幅增长。裕安区紧邻武汉,都市圈的经济发展将带动裕安区皖西白鹅等农产品生产与销售。
1.4规划依据
1.4.1政策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发〔2023〕1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发〔2024〕1号)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发〔2021〕1号)
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裕安区加快鹅产业跃迁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裕政办〔2023〕19号)
1.4.2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022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18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23年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23年1月1日实施)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2013年)
1.4.3相关文件
《中共六安市委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是对口合作六安市工作行动计划>的通知》(六发〔2022〕17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与六安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沪府〔2022〕68号)
《六安市鹅产业发展规划》(2023年)
1.5规划范围
六安市裕安区全境。
1.6规划期限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期限为2023年至2027年。
2六安市裕安区农业概况与鹅产业发展现状
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8.31亿元,增长6.6%;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93.09亿元,增长4.7%,养殖发展迅猛;全区鹅饲养量达360万只,其中皖西白鹅种鹅存栏27.5万只。拥有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2家,国家级水禽扩繁场1家,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家,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家。2023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养殖10强县(皖西白鹅)”。
2.1裕安区基本概况
2.1.1自然资源概况
裕安区,隶属安徽省六安市,上古四圣之一、司法鼻祖皋陶封地,全国十大将军县(区)之一,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经济生态示范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裕安区为中国十大历史名茶“六安瓜片”的原产地、“世界珍禽”皖西白鹅的主产区。
(1)地理位置
裕安区地处江淮分水岭,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大别山东北麓,江淮之间,介于北纬30°27′-32°05′,东经116°00′-116°32′,六安市区以西,东接金安区,北接霍邱县,南接霍山县,西与金寨县、叶集区接壤(图1),居六安市主城区“半壁江山”,国土总面积1926平方千米。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土地类型多样,南部为大别山余脉,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岗冲相间,绵延起伏,山区、岗区、湾畈各占三分之一。
图1 裕安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2)气候特征
裕安区气候温和,属北亚热带北部边缘的东亚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降水量600-1300mm之间,无霜期200天左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条件适宜发展种养殖业。
(3)土地及资源禀赋
裕安区总面积192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为116.59万亩,确权耕地面积104.86万亩,水面面积7.02万亩(其中可养水面6.50万亩)。区域内灌溉、排涝骨架已基本形成,生产交通问题大为改善。广袤的土地和地理条件造就了裕安区物产富饶、资源丰富的特征。优质水稻、畜禽、水产等大宗产品品质优良,六安瓜片、皖西白鹅、有机油茶、绿色果蔬等特色产品享誉全国。土地面积可满足裕安区鹅产业发展的建设和放牧需要。
(4)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经过国家和地方多年来的持续投资建设,裕安区供电和通讯设施配套完善,农村电网改造完成,低压线路四通八达,电力设施配套完备,电力供应正常,基本形成“5G+工业互联网”。房建、市政道路及其他公共设施等建设齐全,道路交通提档升级,成功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形成城乡畅达的农村公路网,实现“公交通达”向“公交畅行”转变。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为裕安区鹅产业发展提供优越的投资环境。
(5)交通状况
裕安区交通便捷,六安火车站、汽车总站(南站)坐落在裕安辖区内,宁西铁路、合武高速铁路、济广高速、沪陕高速公路、312国道、105国道过境裕安区(图2),淠淮航道与江淮运河相通,水运可直济江淮,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距区政府70公里,是“东出西进之要地、接南通北之咽喉”。较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为裕安区鹅产业发展提供了对外互联互通的机遇。
图2 裕安区交通网络示意图
(6)水利环境
裕安区属江淮分水岭地区,淠史杭水利工程核心区,境内有淠河灌区、史河灌区,淠河灌区有淠河总干渠1条,在区内长23公里,淠河灌区下有骨干渠道5条支渠,长54.76公里;史河灌区汲东干渠在区内长54公里,史河灌区支渠以上骨干渠道19条,长270公里,斗、农渠以下渠道501条,长862.25公里。此外,为保障当地农业生产水源,裕安区大力开展蓄水工程建设,建设了一批小水库、当家塘、蓄水堰、拦水坝等水利工程。全区已建小型水库237座,总库容6430万立方米,现有塘堰坝1.3万座,蓄水能力6500万立方米。成为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在区域水网的多源连通和优化配置下,裕安区农业生产得到有利保障。
2.1.2裕安区经济社会和农业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裕安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逐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日趋完善,裕安区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实施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提高了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同时,裕安区还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完善,为裕安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为335.6亿元,第一产业46.826亿元,第二产业97.67亿元,第三产业191.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4.0:29.1:56.9。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为339.00亿元,第一产业48.94亿元,第二产业100.17亿元,第三产业189.9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4.4:29.6:56。2022年,裕安区新创鑫源米业、华润养殖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个,使全区总数达5家。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招引绿色食品项目11个。
(2)畜牧生产发展状况
2020-2022年,裕安区畜牧业产值逐年增加(表1)。2020年,全年生猪出栏350932头,下降14.1%。全年肉类总产量66137吨,下降1.6%,其中猪肉产量30107吨,下降11.1%;水产品产量27500吨,增长0.4%。2021年,全年生猪出栏411500头,增长17.3%。存栏225581头,增长3.5%。全年肉类总产量73233吨,增长10.4%,其中猪肉产量35430吨,增长16.1%;水产品产量28015吨,增长1.9%。2022年,全年生猪出栏44.3万头,增长7.7%。存栏24.8万头,增长9.7%。全年肉类总产量7.81万吨,增长6.7%,其中猪肉产量3.85万吨,增长8.8%;水产品产量29138吨,增长4.0%。
表1 2020-2022年裕安区畜牧生产情况比较
指标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生猪出栏(头) |
350932 |
411500 |
443000 |
产肉量(吨) |
66137 |
73233 |
78100 |
猪肉(吨) |
30107 |
35430 |
38500 |
水产品(吨) |
27500 |
28015 |
29138 |
全区持续推进“138+N”、“6969”工程,2022年新培育产业发展带头人322人,新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381家,改造升级千亩连片生态茶园3个,建设新安辣椒千亩示范片1个。新增食用菌生产基地2个;新增小龙虾养殖面积1.53万亩;新增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60个。
(3)农产品加工发展状况
截至2022年底,裕安区已培育年销售5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5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8家,占区规上工业企业的59.13%。全区规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34.1亿元。裕安区现有皖西白鹅产品(鹅肉及副产物)加工企业110家,其中规上企业28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产生以“寿星头”、“胜缘”、“泓笙”以及羽绒制品“金标”等为代表的鹅产品加工和鹅羽毛及制品加工品牌。
(4)文旅与品牌建设发展状况
裕安区旅游资源丰富。六安古城墙、观音寺塔、桃花仙谷、抹茶村等旅游景点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旧址(六安文庙)、独山革命旧址群等红色革命根据成为全国各地党史教学基地;横排头景区跻身国家级“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石板冲乡九公冲村入选安徽省乡村旅游“特色美食村”;裕安区九公冲村、九公寨景区、横排头景区、苏埠明清老街、独山抹茶小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围绕“美丽固镇,白鹅小镇”的定位,依托固镇白鹅养殖产业及羽毛制品加工产业基础,通过白鹅主题环境营造、主题休闲业态体验、主题购物体验、主题节活动举办等,打造白鹅文化旅游区。
2.2鹅产业发展现状
当前,高品质畜禽肉、蛋、奶是我国公民的刚性需求,但在我国目前的畜禽肉类产业结构中,高饲料转化效率的节粮型的禽肉仅占肉类总产量的33.0%,远低于43.2%的世界平均水平。而低饲料转化效率的高耗粮型的猪肉占比高达54.8%,较世界平均水平高21.7%。特别重要的是,禽肉和禽蛋类食品更有益于人体健康,而且没有民族宗教文化的限制。我国人多、地少、饲料粮短缺,优先发展节粮型的家禽产业是确保我国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鹅肉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少,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成为了集营养,安全、保健为一体的优质绿色农产品。鹅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广,饲养简单,是目前国内前景发展较好、效益较高的养殖产业。由于国内及国外供需情况难以达到平衡,鹅产业市场需求旺盛。皖西白鹅是安徽省的优良品种,2000年被国家列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是安徽省唯一列入国家畜禽保护名录的品种,其体型高大,羽毛洁白,肉质细嫩,口感鲜美,深受市场消费者的青睐。
2.2.1我国鹅产业现状
近三年来,我国商品鹅出栏量波动幅度较大,2020年为6.39亿只,2021年达6.61亿只,2022年受疫情、禽流感等短期影响,我国商品鹅出栏量下降至4.68亿只,但在肉食品中所占比重仍有2.2%。随着鹅产业链条延伸,高档鹅肉菜肴开发促进了鹅肉消费人群持续增长,相比2020-2021年,2022年我国肉鹅产值上升至526.73亿元。说明鹅产品生产加工将成为未来鹅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全国鹅产业发展及方向将对裕安区鹅产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2.2.2裕安区鹅产业发展现状
由于国内及国外供需情况难以达到平衡,鹅产业市场需求旺盛。皖西白鹅是我国优良鹅种,是安徽省当家品种,具有体型高大、羽毛洁白、肉质细嫩、口感鲜美等特色,深受市场消费者的青睐。裕安区有六安安皋养殖有限公司和安徽展羽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个省级皖西白鹅保种场,保种群300只,扩繁群种鹅约4万只,并建有国家级良种扩繁基地1个。全区规模养殖场150余家(2000只以上),其中部级标准化示范场1个,省标准化示范场1个,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6个,年出栏5000只以上商品鹅规模饲养场54家。2022年,全区皖西白鹅饲养量达351万羽,综合产值40亿元。2023年,全区皖西白鹅饲养量将达到360万只。
裕安区现有大型屠宰加工厂六安市红新禽羽有限公司,2023年度屠宰上市冰鲜家禽500万只,为下游生产常年提供优质冰鲜原料产品。公司现有鹅屠宰加工车间3000平方米,冷库3000平方米,速冻库1000平方米,低温储藏库2000平方米。屠宰线和冷库可满足全区鹅屠宰需求,裕安区羽绒羽毛加工企业110家,主要从事羽绒产品初加工到深加工和家纺制品生产,为全国各大型家纺公司提供订单。
裕安区鹅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已超40亿元。白鹅产业,正成为裕安区“富民强区”重要增长点。
2.3裕安区鹅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近年来,裕安区鹅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养殖量逐年提升,加工的皖西腊鹅通过网络媒体宣传、电子商务等形式,带动了皖西白鹅系列鹅产品销售,农民收入显著提高,裕安区羽绒羽毛代工量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但与总体经济发展和其他产业相比,鹅产业仍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行业,主要表现在:
——品种资源保护方向偏。现有皖西白鹅品种外貌特征与传统相比存在典型差异,例如体型变大,咽袋率增加,额包形状多样。形态特征的改变导致对皖西白鹅品种认可度下降。
——养殖规模集聚程度低。裕安区皖西白鹅养殖呈遍地开花式,并且追求散放饲养,对环境承载压力大,集约化程度低、散养模式导致疫病扩散,控制难度大。
——食材加工类型单一化。以皖西白鹅为材料的加工局限于腌制腊鹅及鹅肠、鹅掌等系列产品,因此消费群体老龄化,无法吸引年青主流消费者的关注,不能形成产品的长远销售。
——羽绒羽毛品牌缺形象。裕安区年羽绒羽毛加工量超1万吨,羽绒加工集聚度高,在固镇镇形成羽绒加工小镇,但尚未出现羽绒制品的自主品牌,产品价值和利润不能充分体现。
——原乡传统文化无嫁接。作为皖西白鹅源产地,裕安区拥有深厚的养殖历史背景。原乡传统文化尚未体现,无法形成独有的鹅文化意象,无法形成有根基的产业。
——科技创新服务待提高。一是体现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不到位,机构、人员、经费得不到保障,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二是尚缺乏有效的科技创新服务技术体系。
3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为提高鹅产业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保障产品供应量,满足市场需求,并通过销售渠道打通推动鹅产业链延伸,提高附加值,健全鹅产业规范和标准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总体形象。
3.1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聚焦鹅保种生产、集中孵化育雏、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以及鹅肉、羽绒羽毛精深加工、文农旅融合等重点领域,立足市场需求、产业基础和区域特色优势,巩固现代养殖、良种繁育和疫病防控体系,推进鹅产品加工提档升级,完善产品流通和推广营销体系,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做长做优产业链条,推动规模养殖标准化、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加工精细化、市场销售场景化、文旅产品品牌化,构建以皖西白鹅为主导品种的鹅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提高裕安区鹅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全区鹅产业跃迁式发展。
3.2总体思路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裕安区鹅产业发展以“科学引领、良种繁育、基地支撑、绿色发展、品牌销售、提质增效”为总体思路。具体思路为:
3.2.1建设科技服务支撑体系
裕安区农业农村局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周边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裕安区鹅产业发展技术支撑体系,包括在养殖繁育、食品加工、羽绒制品加工、品牌创建、文旅宣传等方向组建专家技术团队,研究并开发针对裕安区地理特征的系列产品,创建系列品牌。
3.2.2夯实养殖基地支撑体系
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以皖西白鹅传统养殖区(如固镇、罗集、单王、苏埠)作为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基地,并推进部省级标准化示范场申报,辐射带动全区种鹅和商品鹅标准化养殖,提高生态效益。
3.2.3发展产品加工体系
扶持和引进带动能力强、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鹅良种繁育、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提升全区鹅生产和加工技术水平,形成系列优质特色鹅产品产业集群。
3.2.4强化羽绒羽毛制品加工体系
裕安区羽绒羽毛及其制品加工产业集群已基本形成,设备自动化程度逐步提高,行业标准与国际逐渐接轨。裕安区固镇镇被授予“中国羽绒名镇”、六安市被授予“国际知名羽绒产地”等称号。裕安区依托现有羽绒羽毛及制品加工产业集群,打造以皖西白鹅羽绒羽毛为原料的羽绒羽毛高端品牌,通过品牌带动行业纵深发展。
3.2.5开发品牌文化体系
依托鹅产品加工企业和鹅羽绒羽毛制品加工企业,开发具有地域和文化特点的鹅产品品牌,并借助文化传播、品牌推介、宣讲、展销等多种形式,加强鹅产品宣传,创建鹅肉、鹅副产物、鹅羽绒羽毛等系列品牌。
打造皖西白鹅特色农旅村,举办皖西白鹅美食文化节,弘扬美食文化。依托政府和龙头企业力量,举办各类鹅产业发展论坛、国际羽绒博览会,提高皖西白鹅文化、产品、技术等在国内外知名度。
3.3鹅产业发展原则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总体上以坚持市场导向的科学发展为原则,以坚持协同推进的融合发展为原则,以坚持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为原则,以坚持科技支撑的创新发展为原则和以坚持联农带农的共同发展为原则。
3.3.1坚持市场导向,科学发展原则
瞄准市场需求,准确市场定位,围绕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鹅产品精深加工,推动羽绒羽毛制品和鹅肉产品生产加工提档升级。注重开发绿色高端产品,融入文化元素,打造特色品牌,加强农旅结合和市场推介,扩大市场份额和产品知名度,推动裕安区皖西白鹅产品走向国内外高中端市场,推动裕安区鹅产品走向全国,做大做强裕安区鹅产业。
3.3.2坚持协同推进,融合发展原则
加强社会资本、科研技术、行业组织和龙头企业有机结合,大力发展鹅肉及羽绒、羽毛制品精深加工,加快冷链、仓储、物流、电商等流通环节建设,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现代营销网络体系,支持现代信息技术与白鹅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信息技术对白鹅产业链各环节升级改造,提高产业融合带动能力,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稳定供应链。
3.3.3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
把生态保护摆在优先位置,把绿色发展融入各个环节,积极推动生态养殖、种养循环、农牧结合、绿色加工,优化和拓展鹅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容量,合理规划鹅产业养殖加工模式,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面源污染有效控制、产业发展可持续推进。
3.3.4坚持科技支撑,创新发展原则
强化白鹅产业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绿色转型。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经营主体与政府共建产业联盟,共同开发、推广、应用最新的鹅产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完善现代鹅产业科技推广体系,以创新驱动产业提速发展。
3.3.5坚持联农带农,共同发展原则
立足裕安区鹅产业特色优势,强化鹅产业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推行“公司+基地+养殖户”模式,建立产销合作、技术服务及专业培训等联农带农机制,规范区域公共品牌使用,依托区域公共品牌,带领全区白鹅产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稳定农民增收。
3.4发展目标
3.4.1总体目标
到2027年,全区鹅产业发展体系健全完备,包括疫病防控体系、良种繁育体系、粪污资源利用体系、产品加工体系、文旅宣传营销体系。年种鹅存栏量61万只,肉用型商品鹅饲养量788万只,肝用型鹅饲养量31万只,年鹅肉加工量3.5万吨,羽绒羽毛加工量1万吨以上。全区鹅产业综合产值70亿元以上,其中鹅养殖和食品加工产业综合产值25亿元以上(一产产值12亿元以上、二产产值10亿元以上、三产产值3亿元以上),羽绒羽毛产业产值45亿元以上。
3.4.2分项指标
新建或改扩建标准化祖代或父母代种鹅扩繁场16家,新建或改扩建规模养殖企业共计260家,新增部省级标准化示范场3家。引进培育年销售额亿元以上鹅食品深加工企业7家(其中5亿元以上企业2家),引进培育年销售额5亿元以上羽绒制品加工企业5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1家),重点打造1个大型羽绒羽毛线上交易平台,并依托企业建设1个羽绒羽毛制品质量检验中心,争取获得专业认可,成为国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各旅游景点、商超等地设置鹅产品体验消费区,在各公共场所建设鹅及产品宣传栏,建设1个白鹅农旅文创基地,各重点建设项目见表2。
表2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
年度 |
合计 |
||||
2023 |
2024 |
2025 |
2026 |
2027 |
||
年饲养量(万只) |
371 |
480 |
583 |
680 |
819 |
/ |
种鹅存栏量(万只) |
26.7 |
33.2 |
44.1 |
55.7 |
61 |
/ |
祖代和父母代扩繁场(个) |
1 |
2 |
3 |
5 |
5 |
|
10万以上规模养殖基地(个) |
1 |
1 |
1 |
1 |
2 |
6 |
年孵化100万以上孵化基地(个) |
0 |
0 |
1 |
0 |
1 |
2 |
部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家) |
1 |
1 |
0 |
0 |
1 |
3 |
亿元以上加工企业(家) |
1 |
1 |
1 |
1 |
1 |
5 |
5亿元以上加工企业(家) |
0 |
1 |
0 |
1 |
0 |
2 |
5亿元以上羽绒加工企业(家) |
0 |
1 |
1 |
1 |
1 |
4 |
10亿元以上羽绒加工企业(家) |
0 |
0 |
0 |
0 |
1 |
1 |
4鹅产业区域布局
根据裕安区鹅产业现有资源分布、产业基础及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目标,统筹资源要素和生态保护空间,鹅产业发展呈现“1587”规划,即1个羽绒羽毛质量检测中心、5大保障体系(科技支撑体系、良种繁育体系、饲料饲草体系、疫病防控体系、质量安全体系)、年饲养量800万只以上、综合产值实现70亿元。
4.1鹅产业区域布局空间结构
图3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规划区域布局示意图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在5年内实现申报国家级羽绒羽毛质量检测中心,构建科技支撑体系、良种繁育体系、饲料饲草体系、疫病防控体系、质量安全体系五大产业发展保障体系,使鹅养殖量达800万只以上,综合产值达70亿元(表3)。
表3 裕安区鹅产业“1587”规划分年度任务
任务 |
年度 |
合计 |
|||||
2023 |
2024 |
2025 |
2026 |
2027 |
|||
检测中心 |
|
|
羽绒羽毛质量检测中心 |
1 |
|||
五大保障体系 |
科技支撑 |
特派团 |
鹅产品加工研究院 |
|
|
鹅良繁高效生产研究院 |
3 |
良种繁育 |
1个祖代场 |
2个父母代场,1个商品基地 |
3个父母代场,1个商品基地,1个孵化基地 |
5个父母代场,1个商品基地 |
5个父母代场,2个商品基地,1个孵化基地 |
24 |
|
饲料饲草 |
饲草饲料加工5万吨 |
饲草饲料加工6.5万吨 |
饲草饲料加工8万吨 |
饲草饲料加工10万吨 |
饲草饲料加工12万吨 |
年加工鹅专用饲料12万吨 |
|
疫病防控 |
200批次 |
220批次 |
疫病防控专家服务队,250批次 |
280批次 |
300 |
1250批次 |
|
质量安全 |
示范场 |
示范场 |
HACCP |
|
示范场 |
3个示范场 |
|
饲养量(万只) |
371 |
480 |
583 |
680 |
819 |
819 |
|
估计综合产值(亿元) |
41 |
46 |
55 |
64 |
70 |
70 |
为了实现“1587”规划布局,裕安区重点规划改建或新建10万以上商品鹅规模养殖基地6个、种鹅扩繁场16个、年孵化量超100万的孵化基地2个、农旅结合文创示范基地1个,在羽绒羽毛交易平台建设羽绒羽毛质检中心1个(图3)。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立足市场需求、产业基础和区域特色优势,以发展鹅良种繁育体系、基地生产、鹅肉加工、羽绒羽毛加工和品牌建设为着力点,促进养殖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标准化发展转变,加工业由传统腌腊向消费分类方向转化,羽绒制品从代加工向主流品牌方向发展,系列产品由散乱杂向文化嫁接的知名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养殖规模化、加工精细化、产品多元化、定位高端化,构建鹅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4.2鹅产业区域布局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从科技服务支撑、养殖基地保障、产品多元加工、文化品牌嫁接等全产业链做出规划。
4.2.1创新科技服务支撑
依托科研院校,搭建技术服务体系,建立鹅业科技成果研发、推广和科技培训基地,形成科技服务网络,以区、市、省乃至全国鹅产业相关技术专家为成员的对接技术服务组,包括良种繁育、高效生产、屠宰加工、羽绒加工、品牌创建、文化宣传等工作组。每个工作组由3-5名技术专家组成(其中至少一名成员来自本区),每年在裕安区开展技术指导工作不低于30天。依托技术团队和示范企业,建设标准化、数智化管理服务平台,实时提供监管数据和国内国际市场行情动态分析。
4.2.2布局良种繁育生产
根据产业基础,在固镇镇、罗集乡、单王乡、苏埠镇等传统养殖集中区建设10万只以上白鹅规模养殖基地,每个乡镇新建或改扩建2个以上年出栏5000只以上规模养殖企业,以点带面,推动鹅养殖面上集群式发展。在固镇镇、罗集乡、单王乡等每个乡镇新建1-3个部省级标准化示范场。
4.2.3多元产品加工销售
在固镇镇、分路口镇和城南镇引进培育年销售额亿元以上鹅产品深加工企业5家,分路口镇引进培育年销售额5亿元以上鹅产品深加工企业1家,开展鹅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4.2.4羽绒羽毛线上交易平台
固镇镇、新安镇和城南镇引进培育年销售额5亿元以上羽绒羽毛及制品加工企业4家,固镇镇引进培育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羽绒制品加工企业1家,打造固镇镇年饲养量100万只的白鹅强镇和羽绒羽毛深加工强镇,建设裕安区羽绒羽毛线上交易平台,为国内国际羽绒羽毛及制品提供信息渠道,成立羽绒羽毛检验检测站,推进国家检测平台建设。
4.2.5嫁接文化品牌宣传
与裕安区现有旅游资源相结合,引进文创公司,设计打造皖西白鹅产业农旅文化,包括农旅体验、皖西白鹅研学基地、鹅产品体验、鹅主题民宿等(图4)。
图4全鹅宴、农旅文化和研学基地示意图
各旅游景点打造小型鹅文化宣传点,配合体验鹅品牌产品,做好品牌宣传。在交通便利的乡镇打造原乡文化与旅游体验区,通过文化传播带动品牌建设和宣传,保障鹅系列产品销售和区域知名度。
5鹅产业发展任务
表4 裕安区鹅产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
建设类型 |
项目名称 |
数量 |
主要建设主体 |
目标 |
服务保障体系 |
科技服务队 |
1 |
裕安区农业农村局 |
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培训从业人员,储备科技力量 |
良种扩繁养殖基地 |
标准化良种扩繁场 |
16 |
良种扩繁示范带内 |
肉用型鹅良种扩繁、生产和推广,生产管理符合扩繁基地要求 |
孵化基地 |
2 |
良种扩繁示范带内 |
种蛋集中孵化 |
|
商品鹅养殖示范基地 |
6 |
商品鹅示范面 |
每个基地年出栏商品鹅10万只以上 |
|
产品加工交易市场 |
鹅产品加工 |
7 |
分路口镇 |
年精深加工鹅肉及副产物,年销售额1亿以上 |
羽绒羽毛线上交易平台 |
1 |
固镇镇、城南镇 |
年羽绒羽毛交易量占全市33%,配套质量检测中心 |
|
文化品牌 |
皖西白鹅农旅村 |
1 |
皖西白鹅文化展示 |
皖西白鹅历史形成、文化元素、产品宣传 |
鹅产品专营店、宣传栏 |
100 |
全市各旅游景点、商超等公共场所 |
展示鹅品牌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体验和销售服务 |
针对鹅产业良繁体系中示范单位,鼓励上线数字化管理系统和AIOT智能管理系统。鼓励各饲料、动保、设备企业和屠宰、加工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链接到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实现产业链关键节点的数据实时采集与互联互通。数字平台链接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咨询公司、科研机构、品牌营销等第三方服务主体及其他要素市场,将数据、金融、产业交易三者融合,建设鹅产业数字生态。政府建立监管系统,实现获取鹅产业运行态势和产业全链条上的各类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数据,为政府部门宏观调控提供参考和依据,实现数字治农,数据兴鹅。裕安区鹅产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见表4。
6投资匡算与效益分析
根据重点建设项目做初步投资和效益匡算,主要包括:扩繁场、孵化场、商品基地建设,农旅文创建设,以及屠宰加工、品牌创建奖补等投资。
6.1投资匡算
6.1.1总投资匡算
根据本规划,裕安区2027年存栏种鹅61万只,出栏商品肉用型鹅788